◎劉玉芬
企業聯保貸款風險隱患應予以關注
◎劉玉芬
近年來,金融機構創新推出多戶聯保貸款模式,以連帶責任為主要特征的“聯保貸款模式”已被實踐證明有助于改善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等弱勢群體的信貸支持。但在新的經濟金融形勢下,聯保貸款隱含的風險因素愈加突出,需引起重視,本文就企業聯保貸款風險隱患方面做個簡述。
以筆者調查某市為例,到2015年末,四家銀行貸款戶數為596戶,貸款余額為115300萬元,占某市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9.27%。貸款主要實行三戶聯保方式,全部為小微企業;貸款投向主要是加工制造和商貿流通業,囊括了某市的主導產業;貸款利率在人行基準利率基礎上,均上浮20%至140%,最高至14.5%。
經調查,某市金融機構發放的企業聯保貸款雖未出現不良貸款,但企業延續授信,還舊借新情況比較普遍,受諸多因素影響,聯保貸款的風險隱患應予以關注。
聯保戶的行業趨同性。經對金融機構聯保貸款檔案調閱顯示,抽查戶數60戶,在聯保的三戶企業中,同行業的占54戶,占比90%。這種行業的趨同性,容易受經濟周期、行業因素和政策因素的影響,以及地區經濟的獨特性可能引起聯保體整體違約,在這種情況下聯保體成員相互承擔的連帶責任難以實現。
融資成本高,還本付息壓力大。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小微企業貸款議價明顯處于弱勢,貸款利率上浮區間有加大的趨勢,意味著企業為了獲取同等數量的資金就要多付出一定的利息費用,如聯保貸款在基準利率基礎上最低上浮20%,一般上浮40~60%,最高達到140%。對于很大程度上靠融資獲得資金的企業來說,融資成本的加大,增加了企業的融資負擔,大大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力,對企業的生存發展帶來一定的影響。
企業融資渠道日漸多樣化,其他負債額度難以掌握。隨著銀行資金趨緊,獲得貸款幾率下降,融資形式逐漸多樣化,主要是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個人、與小額貸款公司、典當行、投資公司、理財公司等變相融資形式,據對某市調查,雖然只有兩家企業承認有其他借貸,但實際情況遠大于此,有資料顯示,40%以上的企業進行過其他方式的融資。而這些融資形式,手續不規范,不能進入征信系統,小微企業財務報表又難以把控,銀行很難獲得真實信息,難免出現突發性資不抵債問題。
企業技術落后,生產成本難降。隨著電子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大中型企業設備更新能力強,采用數控技術,勞動用工大幅減少,生產成本降低,而小微企業不愿淘汰落后設備,也無力購置先進設備,仍處在勞動密集性階段,用工成本又急速增長,三年來。日薪酬由80元增長到現在的150元,技術性和高強度用工更是增加到300元,且招工困難,生產時斷時續,利潤處在臨界點,償債能力顯著下降。如聯保貸款投放較多的玻璃纖維生產行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該產業還是以四五十年代棱織技術為主,個別企業雖引進了箭桿織機土工布和聚酯胎布生產線, 但就總體而言,95%的廠家還以生產高、中堿纖維布為主,生產工藝簡單、落后,勞動用工量大,成本難降,生產處于維持狀態。
聯保貸款產品的制度弱點明顯。一是擔保形式單一,經營風險高。多戶聯保多為熟人之間的“人保”,一般不提供財產擔保。金融機構在審查聯保戶履行能力時,因工作量大等原因,難以查清聯保人的擔保能力,審查上流于形式,為日后發生糾紛埋下隱患。二是聯保體成員之間相互串通,惡意騙取銀行貸款的風險較難識別與防范。一種情形是,有的聯保體成員內部有書面或口頭協議,對聯保體及其他成員的義務僅限于在銀行簽字,并不真實地履行代償義務。這些協議雖然不具備法律效率,但對聯保體貸款的風險管理是極大的挑戰。另一種情形是,聯保成員之間內部約定,各成員貸的款,歸一家企業使用,由該企業負責償還。三是對聯保貸款總體風險計量不夠精細。部分商業銀行信貸管理人員認為聯保貸款成員風險由其他成員承擔連帶責任,沒有必要精細化計量。聯保貸款大范圍推行的時期較短,以往的聯保貸款不良率很低,因此,缺少對聯保貸款違約概率及違約損失率在一個完整的經濟周期里動態、持續的計量分析基礎。
嚴格貸款審批、規范企業貸款流程。要對授信平臺、聯保體進行更加全面嚴格的把關。從目前情況看,個別聯保體的系統性風險已經顯現。在業務操作時,應該充分了解聯保貸款的風險點,對授信平臺進行全面嚴格的把關,包括聯保體整體和成員的準入,核定相應的授信金額。只有從嚴把握授信平臺,才能從源頭上實現對風險的過濾。一是加大審查力度,降低經營風險。銀行要加大對聯保人擔保能力的審查,在擔保形式上應實現由單純的“人保”向“財保”的轉變,確保擔保不流于形式,能貸得出去,收得回來。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增強還貸意識。通過各種渠道對聯保戶進行宣傳,讓他們清楚聯保的法律責任,審慎聯保,不斷增強風險控制意識和自覺還貸意識。
出臺風險補償機制。一方面更精細化地計提、使用風險補償基金。一是要根據聯保體所在地區、當前經濟周期、所在行業、整體經營水平、成員的信用評級計算整個聯保體的違約概率及預期損失,根據預期損失合理確定風險補償基金的總規模,既要覆蓋風險,又不能給客戶造成額外的負擔。二是實現聯合體內客戶差別化管理。綜合考慮聯合體成員的資信情況、信用等級、風險承受能力、實際資金需求、行業發展前景等情況,結合聯合體總體擔保能力,給予各個成員不同的授信額度,并要求繳存不同比例的保證金。另一方面爭取合理利用外部風險補償基金。爭取政府為鼓勵地區小微企業或者特定產業的小微企業發展,以財政資金出資設立小微企業擔保基金,商業銀行應積極與之對接,利用外部風險補償基金降低風險。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實現對失信的懲戒與授信的激勵。對不同信用的小微企業,金融機構應區別對待,對還款記錄良好的,可以簡化審批程序、增加授信額度、延長貸款期限、優惠貸款利率;對按期付息并且經營正常的小微企業,可以一次授信,循環使用;對不按期還款、信用不佳的小微企業,除催收欠款和加收罰息外,還應在系統內進行警示通報;同時金融管理部門要協調政府出臺政策,對信用惡劣的,除通過法律手段追逃欠債外,還應通過媒體對其進行社會曝光。在征信系統完善、信用信息可以有效獲得的情況下,金融機構還可以與工商、稅務、質監、商務、行業協會等部門聯合制裁,加大對失信企業和主要責任人的社會懲戒力度。把小微企業的信用納入準入門檻,將信用狀況惡劣的企業或負責人排除在外。對聯保體而言,對于失信的小微企業可極大地發揮其生意圈和供應鏈成員對其制約作用,使其在生意場上無法立足。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滄州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