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櫻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做好新形勢下職業技能培訓工作
——唐山三友集團有限公司技能人才培養實踐
◎陳 櫻
唐山三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地處河北省唐山市,是省屬國有重點骨干企業,全國純堿和化纖行業的排頭兵,擁有純堿、粘膠短纖維、燒堿(PVC)、有機硅四大板塊主導產品。公司首創“兩堿一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全國循環經濟工作先進單位。
公司技術工人占員工總數的65%左右,是公司生產運行、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因此,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為公司培養技術精湛、一專多能的高素質技能人才,成為公司培訓工作的重要任務。
從政策導向來看。2015年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這是中國版的“工業4.0計劃”;需“工匠精神”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第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上首次提及。今年,中央在《關于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提出:促進企業、職業院校成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雙主體”,從國家頂層設計層面明確并強化了企業在職業技能培訓中的主體作用。不難看出,重技術、重技能、重技藝的大環境、大氛圍正在逐步形成并不斷滲透到各行各業,這為公司職業技能培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從勞動供給來看。當下我國人才供需結構性失衡,主要表現為:中低端人才“產能過剩”,技能型、高層次創新型人才供給不足。“供給側”改革在不斷深入,人力資源作為重要的創新供給要素,如何提升技能型人才培養的質量,增加技能型人才的有效供給,是擺在我們面前的緊迫任務。同時,未來在去產能、處置“僵尸企業”的過程中,還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員分流出來,通過培訓提升職業技能,重新走上工作崗位,會成為絕大部分勞動者的選擇。
從企業需求來看。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企業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必須有技能創新型人才做中堅,這也要求公司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培養創新型技能人才。另外,隨著互聯網技術與各領域的深度融合,中國企業的自動化程度大幅提高,對企業員工技能素質的要求超過過去任何一個時期,趕超世界一流生產技術,在制造業領域站穩腳跟,獲得發展,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中國企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員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公司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采取“123”工作思路,即圍繞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這一核心,用好完善培訓體系、改革評價機制兩項抓手,實現培養標準與用人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課程內容與職業要求的三項對接,使企業成為培養、吸引、使用技能人才的沃土。
開發技能培訓課程,發揮企業的教學主體作用。擁有系統、科學的職業技能培訓課程是開展技能培訓工作的關鍵,是保證技能人才培訓質量的基礎,是發揮企業教學主體作用的核心。公司通過構建分層級、分專業的技術工人課程體系模塊,開發培訓課程,建立了書本、網絡、電視三位一體的企業知識資源庫。從2015年開始,公司用三年時間完成25個特有工種技師培訓教材編寫;面向全員征集培訓案例,總結生產中的小問題、小故障和土方法,讓隱性知識成為顯性教材;推行全員網絡大練兵,建立了初、中、高級不同層次技術工種練兵題庫,每年更新率不低于20%,題庫內容向職業技能鑒定考試大綱靠攏,專業化與職業化并行,理論與實際并重;通過電視媒體,開播安全防護知識、主導產品等主題內容的“三友講堂”電視課程,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受眾面。
建設技能培訓講師隊伍,發揮企業的師資主體作用。師資是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主體,打造一支優秀的講師隊伍,是發揮企業師資主體作用的關鍵環節。公司堅持“內部為主、外部為輔”的原則,內陪外引,建立了一支以工藝專家、院校教師和一線技能帶頭人為主,專兼結合、內外結合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內培,連續舉辦“三友好講師”大賽,在全集團范圍內發現、選撥、培養內部講師,組建了近500人的內部講師隊伍;通過開展“今天我上課”、“班組長、主操登講臺”、新、老講師搭配組合、內部講師培訓交流等,讓技能培訓從“獨角戲”變成“大合唱”,促進內訓師相互交流,共同提升。外引,邀請高校中外教師親臨生產現場進行實操指導;引入技師學院專業教師試點企業新型學徒制。目前,公司與京津冀等地多所高校、工職院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公司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提供了強大師資保障。
加大技能培訓硬件建設,發揮企業的實訓主體作用。企業生產需要的是實踐經驗豐富、操作能力強、能解決實際生產難題的“接地氣”人才,企業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要強化技能實訓環節,才能有效發揮實訓主體作用。公司全力推進鉗工、焊工、維修電工、燒堿生產工四大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夯實了實訓基礎、拓展了實訓規模;建設計算機模擬仿真培訓教室,針對工藝流程操作人員傳統課堂式培訓的短板,選調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成立仿真模擬開發項目組,開發仿真培訓軟件,真實再現產品生產過程,強化生產實訓操作,滿足連續生產操作工技能培訓需求。
完善技能評價機制,發揮企業的評價主體作用。職業資格制度改革已經逐步推開,評價的科學化水平正在逐步提升,用人單位在評價中的主體作用也日益明顯。突出業績導向,以評價促提升。公司將技能人才評價工作與全面績效考核評估深度接軌,將技能人才解決生產難題情況、合理化建議增效情況、提出問題建議價值情況作為人才評價的重要內容。逐步探索建立由單純的能力轉向能力與業績并重的新型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延伸晉升通道,用待遇做激勵。公司今年出臺《高技能人才管理辦法》,核心內容是在特級技師以上,延伸金牌技師和技能大師,技能大師享受公司中層副職待遇,金牌技師享受科級待遇,拓展了技能人才晉升空間。在公司年度科技人才座談會上,高技能人才也成為座上賓,與集團各級領導、廣大科技工作者共同研究企業發展大計,技能人才在集團得到充分尊重。
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培養高質量的職業技能人才,企業責無旁貸,同時,更需要國家政策、社會力量在課程開發、師資培養、評價激勵等方面協調聯動,以在全社會弘揚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社會風尚,使技能就業、技能成才成為勞動者由衷地選擇。
(作者單位:唐山三友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