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彬瑞
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與策略
◎何彬瑞
漢語言文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和智慧的結晶,經過五千年的發展和沉淀具有深刻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漢語言的文學形式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本文將著重分析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產生的影響,并探究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的策略。
網絡語言是網絡信息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的一種新的語言表達形式,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網絡語言的應用范圍和應用人群越來越廣泛,網絡語言的特點是簡明扼要、方便交流、節省時間、容易理解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自由性和互動性。網絡語言的興起逐漸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對漢語言文學有一定的影響和沖擊,為了漢語言的傳承與發展,我們要正確的使用網絡語言,以下是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影響的分析:
網絡環境下閱讀漢語言文學作品更加便利。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使電子閱覽室、移動圖書館、數字資源庫的開發與建設越來越普遍,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作品的閱讀也變得更加方便,一方面網絡的信息化、數字化、系統化的發展模式豐富了人們的閱讀方式,傳統閱讀模式中以書刊、報紙、雜志等紙質書籍為主要閱讀方式,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當代人們閱讀的方式可以通過電腦、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進行,人們閱讀的時間、地點、方式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靈活多變的閱讀方式既能節省時間,又提高了閱讀效率。另一方面,傳統閱讀方式中,很多國外的文學作品大眾人群很難接觸到,而現在人們可以在互聯網上閱讀自己喜歡的文學作品。
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積極影響。網絡語言是網友在聊天、吐槽、評論、留言等環境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網絡語言之所以越來越受歡迎是因為其表達方式能夠生動形象、詼諧幽默、言簡意賅的表達人們內心的想法和情感。網絡語言的使用人群大部分是青年人,青年人與網絡接觸頻繁,且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是網絡語言的重要傳播和發明者。網絡語言的表現形式多樣化,通過數字、諧音、縮略詞、拼音等形式賦予原有詞匯新的內涵和意義,應用于不同語言環境和場合,打破了傳統語言結構的組織形式,語言交流上更富有生動性和趣味性,使得語言文化交流得到了迅速發展。如網絡語言“腦洞大開”,腦洞是腦補的衍生詞,腦洞越大越需要腦補,指頭腦中對某些未發生的情節進行想象,也有充分發揮想象力和補充新知識的意思。再如,近幾年一直比較流行的網絡語言“囧”,在網絡上的應用非常廣泛,在現實生活中還將其應用到電影作品中,如《一路囧途》、《泰囧》、《港囧》等一系列的囧類題材電影,生動、形象的將人的無奈、尷尬、窘迫表達出來,“囧”字因外形與人的表情很像,還產生了很多網絡表情包,不同語言環境下的“囧”字具有不同含義。隨著網絡語言的發展和迅速流行,漢語言文學教育中也加強了對網絡語言的應用,尤其是在作文題材中教師會適當的引入當下流行的網絡語言,使教學形式多樣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的將網絡語言發揮在漢語言文學中,加強漢語言文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消極影響。網絡語言在豐富漢語言文學的同時,也帶了一些消極影響。首先,網絡語言是在網絡環境中形成的,對詞匯的創新打破了漢語言文學的標準和規范,甚至一部分網絡語言歪曲了漢語言原本的涵義,一些網絡語言為了追求新奇,會故意用錯別字、諧音字代替,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漢語言文學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同時,也不利于青少年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長期大量的使用和接觸網絡語言會養成語言表達不準確、不規范的壞習慣。
網絡語言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有利也有弊,所以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全面、客觀、正確的對待網絡語言的應用。首先網絡語言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要正確的區分網絡語言的利弊,加強網絡語言的正確和適當使用,避免因模仿網絡用語,改變漢語言文學的規范,尤其是在青少年文化基礎學習過程中,更要規范青少年不同場合的語言表達形式,謹慎使用網絡語言,以便將二者混淆。其次,摒棄網絡語言中負面的、落后的、不規范、低俗的網絡用語,避免將網絡語言的負面影響帶入到生活交流中,隨著網絡文化的公開性和互動性,人們應該具備分清網絡語言使用利弊的慧眼。將這兩種方法有效的結合起來,發揮網絡語言在漢語言文學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和豐富漢語言文學的發展,實現語言文化的良性循環,同時,加強和擴大漢語言文學的學習力度,優化學校的漢語言文學教學體系,凈化漢語語言環境。
綜上所述,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網絡語言的形成和傳播提供了必要的發展環境,網絡語言的創新為漢語言文化的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極大的豐富了漢語言文學表現形式和表達內容上的生動性和多樣性,推動漢語言文學走向國際化,與此同時對漢語言文學也起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用,打破了漢語言文學的使用規范,所以,必須清晰的認識網絡文化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充分發揮網絡語言的積極作用,促進漢語言文學的蓬勃發展。
(作者單位:西南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