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憶
(東北財經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5)
淺談企業稅務風險管理
陳嘉憶
(東北財經大學,遼寧 大連 116025)
隨著國民經濟的蓬勃發展,企業的經濟活動多種多樣,稅收法律法規不斷改革。企業的成長發展中,在涉稅事項上隱含的風險問題也越發突出,諸如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的涉稅風波,都引發人們對企業內部稅務風險管理的思考。
企業;稅務風險;企業稅務風險管理
企業稅務風險,即企業涉稅行為因未能正確履行稅收法律法規,導致企業未來經濟或其他利益的可能損失。表現為:涉稅行為中影響納稅準確性的不確定因素,導致企業多繳稅款;或因稅務機關對不合法納稅行為進行處罰,支付巨額罰款。
2.1企業經營管理的必然趨勢
2009年,全國稅務稽查部門共檢查納稅人31.3萬戶,查補收入1 192.6億元,入庫1 176.1億元,比2008年增長132.2%,稽查選案準確率和查補稅務收入入庫率分別達到90.9%和98.6%。由此看來,我國稅務機關對企業稅務稽查力度逐年加強,也反映了眾多企業的稅務管理漏洞,面對日趨嚴峻的行業競爭,企業有必要防范稅務風險可能帶來的經濟損失和名譽損失。
2.2提高企業經營利潤
企業進行不違法的事前稅收籌劃,可以降低企業正常的納稅成本,減少企業各項稅金;完善企業內部稅務人員對涉稅業務的處理,能夠有效規范企業行為,減少因未遵從稅法而繳納的稅收滯納金罰款等非稅成本,達到降低企業稅務成本的目的。
2.3促進企業財務管理的完善
企業開展稅務風險管理需要健全的財務管理體系作為基礎,財務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使其他配套管理措施更加行之有效,稅務風險管理的實施離不開高水平的財務管理基礎。因此,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活動可以規范企業各部門的財務工作,提高財務核算水平,使企業的財務信息更加真實、可靠、有效。
3.1企業稅務風險意識薄弱
在企業中,就管理層而言,大多停留在涉稅經濟事項“合法性”的表層上,沒有理解稅收法律法規的運用會給企業帶來的好處,更沒有將稅務風險的控制與企業經營目標掛鉤;就執行層而言,對稅務風險的識別、計量、評估等工作不到位,從事前、事中、事后對稅務風險管理的執行不到位。
3.2企業缺乏獨立的稅務部門
獨立的稅務部門是企業進行各項稅務工作的基礎,而大多數企業沒有在其內部設置專門的稅務風險管理部門,有些甚至連稅務崗位都沒有,即便設置了也沒有賦予其深層次的稅務風險管理職能,使得企業稅務風險防范工作出現各種漏洞。
3.3企業缺乏高水平專業人才
目前,絕大多數企業缺乏專業素質高、經驗豐富的稅務團隊,大部分企業的稅務工作仍由財務人員承擔,相關稅務管理工作在摸索中嘗試開展,面對各項經濟事項,很多工作人員無法提供準確而可靠的稅務處理,這無疑增大了企業的涉稅風險。
3.4企業缺乏有效的溝通協調機制
首先,絕大多數企業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與稅務機關進行溝通的渠道,當稅務機關在某項政策的把握上與企業稅務部門人員的意見出現分歧、難以協調時,便導致了稅務風險的產生。此外,很多企業的稅務部門未能直接參與企業的戰略決策工作,無法在事前對企業涉稅事項的稅務風險加以監控,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信息交流不足,導致對稅務風險的事中和事后處理也不盡完善。
4.1增強企業管理稅務風險的意識
企業日常應注重在稅務風險管理上的宣傳教育,采取相關措施落實到每名員工的日常工作中,使稅務風險防范意識深入人心。同時,在依法納稅的基礎上,企業管理層和執行層應關注對稅務政策的合理運用,正確采取稅務籌劃手段,達到提高企業經營利潤和增強企業競爭力的目的。
4.2設立專門的稅務風險管理機構
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組織結構特點,在企業的內控機構中設置專門、獨立的稅務風險管理部門,配置專業素質較高的稅務風險管理人員,督促其積極參與企業重大涉稅事項的稅務工作指導、及時防控企業內部稅務風險、靈活進行專業化的籌劃和管理工作;此外,企業應建立一套稅務風險評估系統,通過科學完善的評估指標,定期對企業的涉稅業務情況進行分析、評估、總結,對相關財務工作和稅務工作予以及時改進和完善,控制企業的稅務風險,減少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不必要的納稅損失和信譽損害。
4.3注重企業相關領域人才培養
為了合理開展企業稅務風險管理工作,應加強稅務管理崗位的人才培訓。首先,加強企業內部稅務風險管理人員專業技能的培養,定期對企業員工進行培訓考核,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進行培訓;其次,擴寬企業的人才招聘渠道,為企業注入更專業的團隊;最后,加強同類企業間的聯系,建立互聯平臺,通過交流互助開拓企業稅務工作人員視野,提高人員稅務實務水平,為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提供保障。
4.4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機制
稅務風險管理貫穿于企業的生產經營及管理的整個流程,是以稅務管理部門為核心,各部門配合協作的工作。在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工作中,利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采集技術,對企業的稅務風險進行檢測,并進行定期的自查、評估。此外,依托大數據信息還可以建立與稅務機關的溝通機制,使稅務機關全面了解企業的內在機制,減少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征納雙方矛盾,輔助稅務機關結合本企業進行輔導,便于企業正確運用稅法,在事前和事中防范稅務風險,減少企業損失,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趙軍紅.企業納稅管理[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017
F275;F812.42
A
1673-0194(2016)18-0027-01
2016-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