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乃靜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獨立學院圖書館特色館藏及數字化研究
——以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為例
布乃靜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山東 聊城 252000)
通過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整理古籍文獻工作,聊城大學東昌學院開始建設了具有地方文化屬性的特色館藏。本文詳細介紹了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的特色館藏情況及發展現狀研究,為地方城市發展帶來的好處,并提出了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館藏建設的下一步工作,即特色館藏資源數字化建設。
獨立學院;圖書館;特色館藏;數字化
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圖書館的建設工作不容忽視。圖書館特色館藏的建設和利用是獨立學院圖書館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學校發展、輔助教學和科研的重要基礎。特色館藏是指一個圖書館所收藏的文獻資料具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它是按某一專題(地域、人物、時間、事件、機構、學科等)、某一特殊原因而專門收藏的文獻資料集合,并輔以相關研究資料,這些文獻資料在一個圖書館中具有其獨特性。高校圖書館建設特色館藏的必要性有以下三點:①有利于高校特色學科建設及整體學科的發展;②有利于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及讀者滿意度;③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及緩解經費緊張的局面。獨立學院圖書館作為高校圖書館的重要一員,也應注重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建設。本文以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為研究對象,著重討論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概況及數字化研究。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成立于2005年,由于學校的規劃及擴展,于2006年把聊城的百年老校——聊城師范及聊城教育學院并入東昌學院。因此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繼承了一批古籍圖書,有2 000余冊,數量較大。東昌學院圖書館為了好好保護及利用這批古籍圖書決定建設特藏書庫,從此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開始了特色館藏建設。
1.1古籍特色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認真整理統計古籍圖書共339部,有2 367冊,涵蓋經史子集叢五大部,其中明清善本146種,有1 345冊;民國版圖書193種,有1 022冊。為了好好保存這些古籍圖書,圖書館投資近萬元,量書定做六合套及線裝書書簽和摘要卡片。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隨后又與省圖書館聯系開展了古籍編目工作,參與了全省古籍普查工作,并把古籍的書目、書影送交省圖書館和國家古籍服務平臺,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的古籍還被選入了《山東省珍貴古籍名錄》。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的古籍保護工作得到上級領導的認可,被省文化廳評為“古籍保護先進單位”。圖書館收集古籍工作還在進行,近兩年又收到贈送的古籍圖書兩冊,繼續擴充古籍藏書量。
1.2地方特色
為了凸顯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特色,圖書館主動聯系各市縣區政協文史部門,收集地方文史資料。先已收藏《聊城文史資料》《臨清文史》《陽谷文史資料》《冠縣文獻大全》等,共計有500余冊,基本包含了聊城地區八個縣市的絕大部分資料。為了更詳細體現地方特色,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還專門收集了聊城地區的地方報紙資料,收集到了《聊城日報》《聊城晚報》的合訂本80多冊,從創刊開始至今的《今日開發區》和《臨清日報》的全部合訂本及《陽谷日報》《高唐日報》等多年的合訂本。這些報紙都十分具有地方特色,是地方發展變化的實時記錄,為研究地方城市變遷提供了寶貴資料。
1.3文化特色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還特別收藏了聊城籍作家的作品以及聊城的文化人描寫本地身邊故事的作品集,建立了本地作家專架,其中包括袁春光的《落雪鄉村》《悠悠路情》《春華秋實》等,朱希江的詩集作品《朱希江詩選》,還有《水韻雅風三人行》《漁樵聯話》《運河謎謠》等200余作品集。聊城是山東省的文化旅游名城,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還專門收藏了有關聊城旅游文化的書籍。如《光岳樓》《聊城攬勝》《東昌古今備覽》《聊城旅游故事》等70余冊圖書。這些書籍都十分有地方文化特色,給廣大師生們了解聊城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資料。
1.4歷史特色
聊城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歷史名人更是層出不窮。如清朝開國狀元傅以漸、行乞辦義學的武訓、國畫大師李苦禪、著名學者傅斯年、抗日名將張自忠、領導干部孔繁森、國學大師季羨林等。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建立了名人書架,收藏了名人著作及有關名人的作品。如《傅斯年全集》《傅斯年學術思想的傳統與現代研討論文集》《傅斯年傳》《季羨林全集》《牛棚雜憶》《季羨林傳》等。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還收藏了聊城歷史悠久的私人藏書閣——海源閣的相關資料,如《海源閣研究資料》《海源閣研究論集》等相關書籍、刊物。基于聊城的紅色革命老區特色,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還特別設立了紅色文獻專區。收藏了《魯西北革命史》《劉鄧大軍強渡黃河資料選》《范筑先將軍傳》《張自忠將軍傳》等百余冊圖書。
經過幾年的時間,通過圖書館工作人員及學院領導的共同努力,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的館藏特色已基本成型,且在學院小有人氣,是師生們的文化樂園,也是圖書館對外宣傳的一大亮點。
2.1建設數據庫的必要性
在計算機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圖書館中的資源數字化是圖書館工作的主流趨勢。數字化資源有著利于保存、交流、使用等非常多的優點。為了更好地把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利用起來,實現建設以資源共享為目標的數字圖書館,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決定建設特色資源數據庫。對于學院的師生來說,建設特色資源數據庫,可以幫助老師們更方便、快捷的查找資料,幫助同學們提高信息檢索及使用電子資源的能力,通過一些多媒體文件還可以幫助學生更生動地學習特色資源。對于地方而言,建設特色資源數據庫可以使范圍更廣的讀者方便快捷的了解聊城地區的文化資源情況,并且具有對外宣傳文化資源、吸收投資、開發旅游資源、擴大名特產品銷路和以文化資源帶動與促進經濟發展的巨大作用,同時在文化建設、搶救失傳瀕危文化資源方面,提供保存和保護作用。不僅實現了學校和地方文化的雙向互動及資源共享,還推動了學校及地方共同發展。
2.2特色資源數據庫建設綱要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目前著手建設兩個數據庫,一是古籍文獻數據庫,二是地方文獻數據庫。建設古籍文獻數據庫首先要把圖書館收藏的兩千多冊古籍以圖像形式保存,即用掃描儀等設備將古籍文獻的內容以圖像形式錄入到光盤,然后進行分類保存。其次是要把圖書館收藏的古籍文獻中比較有研究價值或珍貴的文獻內容進行手工錄入。手工錄入的方法就是將古籍的全文以鍵盤輸入計算機,使之數字化,古籍內容經過標引及系統處理,錄入的文字皆可檢索、統計,且貯存空間較小,檢索速度也快。但是手工錄入工作量大,對理解古漢語能力要求較高,現在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僅有一位老師能勝任此工作,所以,以此方式錄入的古籍要相對少些。
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計劃建設的第二個數據庫是地方文獻數據庫。地方文獻數據庫設有四個數字資源平臺:第一個是聊城地方文獻,包括地方文史資料、地方志及地方報紙;第二個是文化作品,主要包括有關聊城的文學書籍及聊城現當代文化人的作品;第三個是旅游文獻資料,主要包括聊城名勝古跡文獻資料及有關旅游的多媒體資料即圖片、音頻、視頻等;第四個是海源閣研究資料,主要包括有關海源閣的文獻及研究海源閣的相關論文資料。
為了能更好地為師生服務,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還計劃建設有關師生的兩個特色數據庫,分別是教師優秀科研成果庫及學生優秀作品庫。教師優秀科研成果庫主要是收集東昌學院教師的優秀論文及專利、專著等;學生作品庫主要是收集大學生在校期間獲得的各種優秀作品或成果、優秀論文等。建設這兩個數據庫可以滿足師生們多方面的需求,整合了東昌學院師生的各種成果,整合了優秀的教育教學資源,有利于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創作動力,具有較強的實用性、獨創性,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及收藏價值。
獨立學院的發展依托于地方發展,獨立學院圖書館也依托于地域文化,依據自身優勢豐富其特色館藏資源,構建完整的文獻資源體系并使特色資源數字化,建設特色資源數據庫,推動聊城大學東昌學院圖書館往數字化資源共享方向發展。特色館藏及特色數據庫的建設不僅滿足了學院師生的教學及科研的需求,還促進的聊城地方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幫助了地方文化的宣傳,促進了城市旅游經濟的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聶玉翠.淺談高校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7(6).
[2]陳梅梅.論高校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建設[J].圖書館學刊,2010(8).
[3]邢先良.獨立學院圖書館特色館藏建設探索[J].蘭臺世界,2014(20).
[4]李希明,陳美芳,張勇.關于特色數據庫建設的新思考[J].情報雜志,2002(5).
[5]李璐.古籍全文數據庫建設的技術與實踐[J].圖書館學研究,2004(1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8.117
G258.6;G250.7
A
1673-0194(2016)18-0173-02
2016-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