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創
幫國家公園找到自己的故事
阿創
一套解說系統不但能聯結公園和游客,還可以創新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和發展模式。
35歲的大樹有很多經歷。他是復旦大學博士、博士后,美國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訪問學者,安徽師范大學國土資源與旅游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鐵時代建筑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國家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評審專家,國家自然基金項目評審專家,國家林業局濕地中心專家。
除了上面的那些表示學術和學歷的頭銜,他還有一個身份——新生態工作室(NEWECO WORKSHOP)的創始人。
大樹主持和參加過多個區域生態環境評價和景觀生態規劃、城市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規劃、國家公園解說系統和生態旅游規劃以及生態信息化集成和數據服務項目,擁有較強的專業背景和實踐經驗。
“在多年的學習和工作中,我一直想做一件事情,就是把自己過去碎片化的經歷、技能、體會、資源,圍繞一件自己喜歡干的事串起來,創辦一個受人尊敬的品牌,并和世界發生關聯,讓家人引以為榮,讓世人有所感知?!痹跉v經尋覓后,他堅定了自己的方向:建立國家公園解說系統。
十幾年前,大樹跟隨碩士導師吳澤民教授到黃山研究考察迎客松,“我可以去撫摸它感受它,我很興奮也很迷茫,因為我不知道它的故事以及我跟它有什么關系”。8年前,他赴美國伯克利大學做訪問學者,第一次去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那里風景非常優美,但遺憾也在他心中揮之不去:“我不了解它,我不知道我和它之間有什么關系?!?016年,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發表了一篇文章:《How National Parks Tell our Story and Show Who We Are》,讓他感觸頗深,仿佛看到了方向——“我想幫助每個國家公園找到屬于它們自己的故事,并讓人們了解自己和它們的關系,從中發現自我、釋放自我,然后產生和自然內在情感聯系,最后實現推進全民生態保護和自然體驗的初衷?!?/p>
2015年4月,大樹在世界自然基金會雍博士的引薦下認識了兩個對他影響頗深的人:蘇州濕地站的馮育青站長和臺灣永續游憩工作室的郭育任老師。交流中,大樹知道了“解說系統規劃”,它打翻了傳統公園在他心目中的形象——原來一個公園或一個景點,可以是和公園本身、和人息息相關的。由此,大樹對“解說系統規劃”產生了濃厚興趣,同時也躍躍欲試,想知道在“解說系統規劃”下的公園或景點將會變成什么樣子。
“國家公園解說系統,就是針對游客參觀國家公園的全過程,為了更好地了解所參觀地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資源價值,并獲得豐富而深刻的體驗,綜合運用解說咨詢規劃、科普館、解說標識系統、出版物和影音解說產品、自然教育活動、物聯網監測、生態數據可視化服務、互聯網體驗等多元形式推進國家公園與游客的交流與互動?!?/p>
大樹介紹,1960年—1980年,解說系統成為美國所有國家公園的必備內容,解說是國家公園幫助游客理解、體驗自然文化遺產并游憩娛樂的重要手段。1990年以后,解說體系作為一種面向國家公園遺產保護、旅游管理和教育娛樂的綜合性策略,已經廣泛運用在歐美各國和臺灣、香港等地區的國家公園中。發展到今天,解說系統規劃已經成為各類國家公園圍繞游客體驗的一套系統性的規劃。

大樹希望為每一個國家公園找到屬于自己的故事
目前,我國濕地公園、森林公園、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自然保護地已達到10988個,其中國家級3049個?,F在國內已經有很多地方性和全國性的團隊在開展不同類型的環境教育活動和課程實踐?!芭c國外的環境教育相比,我們在制度體系上和培育模式上還處于自發階段,缺少系統的方法,特別是環境教育前端的解說資源體系建設?!?/p>
大樹認為,他們團隊面向國家公園提出的解說系統規劃方法,是國外自然保護地在長期面向公眾的環境教育中積累出的一套有效模式,但在國內仍處于起步期。“我們想構建一個系統,讓游客重新認識生態目的地的資源和故事,將訪客、情感、記憶轉化為生態目的地的獨有財富?!?/p>
經多方調研與思考,2015年大樹組建了新生態團隊,并形成團隊使命與目標:專注國家公園和各類生態棲息地的解說服務,構建公眾與自然的聯結。
過去的一年,在蘇州的同里國家濕地公園,新生態為公園梳理了江南濕地三個特色故事,和臺灣永續工作室一起實踐了我國第一個國家濕地公園的整體解說系統規劃;在貴陽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新生態聚焦水庫型濕地特征,探索如何通過解說標識系統清晰而生動地傳遞給貴陽300萬公眾;在寧夏沙坡頭國家自然保護區和石首麋鹿國家自然保護區,新生態用生態信息化和大數據技術,搭建了生物多樣性監測評價數據管理和解說服務系統,為科研監測和科普宣教搭建了橋梁;在萬佛山國家森林公園,新生態通過解說性步道體系,為游客傳遞大別山區獨特的地質和森林自然資源;在上海夢清園、蘇州三山島、貴陽阿哈湖、蕪湖神山雕塑主題公園等不同類型的自然棲息地,新生態開發了面向自然導賞和生態旅游的兩類APP移動端,為公眾提供自導式信息化解說服務。此外,新生態還參與國家濕地公園宣教指南等國家相關標準的編寫工作,推動解說系統方法和科普宣教的結合。
大樹說,他們正在做一個叫做“棲行”的平臺,這個平臺圍繞國家公園解說系統資源展開?!霸谶@個平臺上有在地的解說牌設計、APP產品、課程以及活動。以后我們想左手牽著公園,右手牽著游客,上下游有著不同領域的環保機構。它最大的亮點就是可以將這些有著相同情懷的朋友們聯系到一起?!彼麍孕?,在團隊努力下,公園都將成為環境教學的“大講堂”,每種類型的植物、動物、空氣和水都會成為“活”的教材。
今年,大樹成為第六季創綠家團隊的一員,對他來說,有比拿到資助更為重要的意義。解說本身需要跨學科合作,在這里他認識到很多志同道合的團隊,對解說系統的發展大有裨益。兩周前,新生態工作室獲得“美國國家地理空氣和水保護基金”資助,即將開展為期一年的“基于空間可視化生態信息模型的阿哈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保護探索”項目實踐。2017年,大樹和新生態伙伴們將再一次嘗試新的視角和技術,在探索聯結自然和公眾的夢想征程上,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