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源石化:科技興廠 環保先行




作為德州市龍頭企業,山東恒源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源石化”)是一家以石油化工為主業,集石油煉制與后續化工為一體的國有大型企業。多年來,恒源石化一直秉承綠色發展理念,不僅是環保世紀行活動的支持者,更是踐行者。
建廠46年來,恒源石化始終堅持“科技興廠、環保先行”的發展理念,逐年加大環保投入,使公司及周邊環境持續改善,多次被省市授予“環境保護先進單位”“山東省循環經濟示范單位”等榮譽稱號,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的雙豐收。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有德也以其卓越的領導業績被推選為山東省第十屆、第十一屆人大代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先后榮獲“山東省十大優秀企業家”“富民興魯勞動獎章”“全國先進生產力優秀人物獎”等榮譽稱號。
恒源石化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工作。一是成立了總經理任主任,主管副總為副主任,各處室主要領導為會員的環保委員會,并設立專門行使環保職能的環保管理部。環保管理部下設監測站、污水處理車間,各生產車間設有環保小組。環保監察網絡遍及公司各個角落,形成了責任到人、互相監督、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建立健全環保檢查制度,環保監察崗位人員每周例行對生產裝置區及罐區進行一次巡回檢查,并對公司周邊環境實行不定期巡查,以便于及時監控裝置區廢氣排放情況、明溝內有無明油、公司周邊敏感目標是否遭到污染。通過全員努力和層層把關,取得了良好效果,市縣環境監測部門的監測分析結果顯示,恒源石化的污染物全部達標排放,大氣監測無一例超標。
廢水治理方面,恒源石化逐年增加對污染治理設施的投入,堅持做到建成一套,用好一套。
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擴大,2010年公司投資3446萬元,將污水處理能力提高至400方/小時,同時建設200方/小時的中水回用設施,日處理量可達4800立方。由三法凈水系統、疊片過濾系統、超濾系統、反滲透系統4個獨立單元組成,全自動化操作,其產水無色、無味、無菌,脫鹽率95%以上,出水接近公司軟水系統指標,在處理深度和處理質量上居國內領先水平,能有效節約地下水資源,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并可供所有生產系統使用。在節約水資源方面,公司將酸性水汽提凈化水和蒸汽冷凝水回用于生產,取代部分新鮮水,為企業創造更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創造了更大的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廢氣治理方面,大氣污染防治是提升環境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本著從源頭減少產生量,降低末端排放量的原則。
恒源石化做了諸多工作。
一是完善火炬氣回收利用系統,達到節能減排雙重效果。煉油廠火炬屬生產的安全保障系統,由于不可控因素較多,火炬一直處于燃燒狀態,不僅浪費了大量燃氣,還污染了環境。恒源石化投資1064萬元,建成火炬氣回收利用節能改造項目,建有20000立方的氣柜一座,20標準立方米/分鐘的燃氣壓縮機3臺,主要針對回收100萬噸/年延遲焦化裝置和80萬噸/年加氫裝置排放的釋放氣體,可回收干氣2000萬方,折合燃料1.5萬噸,減少了煙塵排放,減少了二氧化碳的直排。二是增上催化煙氣脫硫除塵設備,切實減少污染物排放。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節能減排” 目標任務,按照新排放標準要求,先后完成了兩套催化煙氣脫硫除塵項目的建設,采用上海交大的煙氣脫硝、濕式洗滌脫硫除塵工藝專利技術,由淄博齊塑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實施,切實做到了煙氣中的污染物全部達標排放,并且二氧化硫一項達到了超低排放標準。
恒源石化勇擔社會責任,在諸多環保項目上主動作為,收效顯著。
污水處理場異味處理項目。2015年8月,恒源石化與德州暢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投資200萬元實施污水處理場異味治理項目,為各池加蓋封閉收集罩、管路及異味收集處理系統。項目采用生物濾床工藝處理,活性炭吸附作為深度吸附保證達標,可滿足安全和環保要求,已于2015年12月正式投用。
汽油發放臺油氣回收項目。 2015年6月,恒源石化與東營金輝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油氣回收項目的技術協議,投資89萬元對裝車臺進行改造,加裝一套油氣回收裝置,采用先冷凝后吸附組合工藝,可確保處理介質的排放完全符合國家規定的處理效率及油氣排放濃度限值,2015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
管道泄漏檢測與修復項目。自2015年10月開始,恒源石化所有裝置及罐區全面展開泄漏檢測與修復工作,至今,除等待停產后修復的幾處漏點之外已全部完成檢測與修復。
原油卸油臺密閉卸油項目。今年恒源石化重油卸油臺完成了密閉狀態下卸油的改造項目,有效避免了在卸油過程中油氣的揮發,降低了V O C的排放。
恒源石化還加大了節能技術改造管理力度和節能研發資金投入力度。公司進一步優化工藝,將各個裝置間進行熱聯合改造,即上一套裝置中間產品不經過換熱冷卻送至油品罐區而是直接熱料進入下一車間生產工序,此項改造提高了熱量利用效率和物料輸送效率,停運油品罐區供料泵及部分裝置原料泵,實現節能目的。
對各裝置進行節能技術改造,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繼續實施合理化建議管理制度,加大獎勵力度,提升全員節能積極性。2015年,共收到合理化建議79項,受到表彰50余項,獎勵金額30余萬元,技改建議包含生產一線車間、輔助車間、安裝公司、技術部門等單位(個人)提出的污水、凝結水、余熱回收利用類,閑置設備再利用類,儀器儀表、電器設備改造類,流程改造類,生產操作方法調整類,施工工裝器具的創新制作類等。技術改造的多點開花實現了能源利用效率的穩步提升,保障了節能目標及任務的順利完成。
鳳翼天翔扶搖上,江河萬古姿奔騰。堅韌內斂、孜孜不息的恒源人正把環保與發展作為夢想與使命,化為強大動力,協心戮力,奮勇前行,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貢獻著卓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