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燦燦
(安徽省休寧縣文化館,安徽 黃山 245400)
社區是指以城鎮街道為基本單位,由街道辦事處、居民委員會、企事業單位和居民群眾共同組成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目前社區的范圍一般是指經過社區體制改革后作了規模調整的居民委員會轄區。當前我國正在不斷建設形成的新型社區主要是指為了適應城市現代化的發展,社區居民素質和社區文明程度較高,相比傳統社區管理更加有序、服務更加完善的以居民群眾之間的認同感為紐帶構建的地域性社區組織體系。
社區文化是一定區域內社會共同體所反映出來的有關人的行為方式、社會習俗、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思維定向、地域心態等文化現象的總和。是以社區為依托,以社會為雙向交流對象,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宗旨,發揮教育、知識、娛樂、美育的功能,提高全民政治覺悟和文化素質,推動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門牽頭組織指導的一種群眾性文化活動。
近年來,隨著新型社區的構建以及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社區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安徽省休寧縣作為全國有名的“中國第一狀元縣”,有著歷史悠久的文化底蘊,在社區群眾文化建設中起到先鋒帶頭作用,取得較為有效的成果。但是,總體來看,我國社區文化建設依然還處在初級階段。雖然大多數社區圍繞社區文化的建設建立了相應的機構或配備了相應的負責人,但仍然無法發揮社區文化應有的凝聚人心、強化認同感和歸屬感的作用。主要問題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政府及各企事業單位中部分社區管理人員對社區文化建設在社區建設中的地位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深刻認識到社區文化建設對社區精神文明存在著核心作用,只注重關注社區經濟建設,而忽視社區文化建設。導致普遍出現重經濟,輕文化的現象。
第二,社區居民認同不夠。這表現為社區群眾對社區普遍缺乏歸屬意識和集體意識,因而在舉辦社區文化活動時,表現出被動和冷淡,甚至有些不愿積極參與其中,使得社區群眾文化的建設容易出現停滯狀態。
社區文化基礎設施的不足嚴重制約者社區文化建設的發展。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過去傳統的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已經不能再繼續滿足社區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及時興建新時期的社區文化基礎設施已經刻不容緩。然而,當前對社區發展所需的“人、財、物”的投資仍然相對較少,使得社區文化基礎設施的興建相對滯后。
社區文化教育是指在一定區域內,主要是在地理區域范圍內設立的社區之中通過利用區域內的各種教育資源,包括政府及各企事業單位的教育資源,而開展的提高社區全體成員的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教育活動。當前社區文化教育薄弱主要體現為如下兩個方面:
第一,社區文化教育發展不平衡。當前我國各省市社區發展存在著差異性,對社區文化教育的重視程度也出現不一致。部分經濟發達,文化底蘊較為深厚的地區更加注重社區文化教育的發展。而經濟較為落后,缺乏文化底蘊的地區相對更加重經濟而輕文化。
第二,社區文化教育形式單一。由于社區文化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部分社區對發展社區文化教育的形式還處于初級的探索階段,對發展社區文化教育的宗旨也沒有深入理解,只是片面的認為社區文化教育就是對社區群眾進行“大鍋”文化教育,導致出現社區文化教育形式單一,內容局限的現狀。
我國從建設社區時起至今仍然存在著“社區火鍋”的現象,即各部門對社區建設實行分塊管理,各行其是的管理社區,造成現有文化資源浪費,難以產生整合效應。譬如,在社區建設中,文化局提出要建設文化館、文化站和圖書室;婦聯提出要建設婦女活動中心;工會提出要建設工會之家;老干部們提出要建設老干部活動中心;殘聯提出要建設殘疾人活動中心等。不同的部門要建不同的基礎設施,最終會導致資金浪費、資源重復。
社區應該從自己的地域環境、歷史文化、成員的文化價值取向等實際情況出發,形成具有個性的社區精神,使社區群眾在積極參與社區群眾文化活動時能增進對社區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共同建設新社區。
第一,通過社會調查分析,加強社區文化服務。休寧縣各基層部門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座談、訪談等形式對縣內各社區成員空閑時間以及個人的興趣愛好進行廣泛的了解和分析。
第二,加強多元化社區群眾文化建設。根據上述分析的調查結果,政府部門應該加強社區基層群眾文化的多元化建設,建設能夠適應各種各樣的群眾的文化活動。在內容上盡量滿足社區成員的需求,并充分結合地方民俗文化、歷史文化,形成社區特色。休寧縣有著數千年徽州文化的積淀,又作為我國有名的旅游地區,良好的地理位置和一千多年制茶技藝的傳承創新使其成為“中國第一綠茶出口縣”。因此,休寧縣在加強多元化社區群眾文化建設時可以充分結合自身的優勢,展現出獨特的社區文化。
第一,從“財和物”方面著手,政府部門應積極支持加強社區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投入,首先應該對社區公共文化建設的資金預算進行相應的撥款,并且,每年必須對社區基層文化建設的資金納入到當地提高發展的預算中,其次應該為社區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更多的資源,加強對社區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視性。
第二,從“人”方面著手,應加強社區群眾文化的人才培養。一方面,政府及各企事業單位應該積極引進文體骨干人才,從而對社區群眾文化建設提供有效的基礎人才支撐;另一方面,政府應該從各種渠道、各種形式積極組織社區群眾參加政府部門舉辦的各種文化培訓,或者省市縣里可以舉辦各種各樣的文化大賽,積極鼓勵群眾參加比賽,通過比賽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從而為社區基層群眾的文化建設和創新奉獻出一份力量。
第一,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社區成員開展不同的文化教育。譬如,針對少兒,可以開展免費的歌舞培訓;針對青壯年社區成員,可以開展免費的樂器培訓、計算機及網絡培訓;針對老年人,可以開展免費的廣場舞、棋類等培訓;針對家庭婦女或者失業群體,可以開展再就業或者創業培訓等。當前,休寧縣文化館已經啟動服務民生工程,成功開辦部分樂器興趣免費培訓班,在當地獲得一致好評,部分社區群眾成為受益對象。
第二,精心設計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例如組織社區書法大賽、歌唱大賽、美術大賽來吸引社區群眾積極參與。休寧縣多次舉辦全民健身長跑活動,并協同齊云山景區舉辦新春祈福活動,內容包括猜燈謎、龍獅迎春等,吸引了廣大社區群眾的參與,從而推動社區群眾文化的蓬勃發展,給社區營造一個和諧的文化建設氛圍。
在社區群眾文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政府起著牽頭引導協調的作用,具體的策劃、組織、參與則是社區成員和各企事業單位共同完成的。因此,各企事業單位應該加強合作,有效整合單位資源,避免出現資源重復浪費的現象。譬如,兩個或多個以上單位需要建設同種基礎設施,即可以實施多單位共建共用的機制,既可以節省資金,又可以節省資源,單位還可以有效實現資源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