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 燕
(四川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四川 德陽 618000)
高職院校是以培養具有專業技能的人才為辦學宗旨,這些人才本應該能夠直接服務與企業生產一線,高職學生當下的就業困難需要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人員高度反思。習近平總書記有關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指示和《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精神對高職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分析高職學生就業困境產生的根本原因,對癥下藥以提升高職學生的就業核心競爭力是當下研究的重點課題。
2016年兩會中重點強調了創新對于企業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作用,企業在招聘人才時對于人才的專業技術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傳統的高職畢業生的最大優勢是具有精湛的技術,但是在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方面的培養較為欠缺,這就造成了高職學生的就業困境。此外,時下企業經營生產中的技術革新對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高職學生的職業能力豐富的同時,還要強化促進其職業發展的相關能力的提升。
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普及推進了工業3.0時代的到來,各個行業的技術革新速度非常快,很多跨國企業所用的技術是從國外引進的,這就對國內高職院校的課程內容提出了新的挑戰。高職學生所學的課程與企業實際工作的要求存在距離呈現區域性的特點,對于高職院校所在地理位置的相關企業來說,其學生所學的課程差距比較??;對于高職院校所在地理位置之外的相關企業來說,其學生所學的課程與實際工作需要存在較大差距。很難學以致用,也是高職學生的就業困境產生的原因之一。
高職學生的就業觀念受到自身思想和家長思想的雙重影響,導致了與當下市場經濟環境的就業特征存在較大差別,從而導致了就業滿意度不夠而無法投入工作狀態。高職學生多數為90后,這些學生是在步入小康社會的時代背景下長大的,其學生時代的物質生活比較優越,而高職畢業生的工作崗位是從生產一線做起的,入職時的起始工資通常情況下并不高,這就與高職學生的預期產生落差。高職學生家長受到過去計劃經濟體制時代工作穩定性的影響,期望學生能夠有一份非常穩定的工作。時下是市場經濟環境,企業以發展建設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工作廠址和工作內容會隨著企業經營而進行動態調整。這種工作地理位置和工作內容的變化并不被高職學生家長看好。就業觀念造成高職學生就業困難的主要主觀個人因素。
如果把學生比作是教育領域中的產品,學校就是教育行業中的企業。創新是推動企業發展的關鍵因素這一觀點對于高職院校同樣適用。只有高職院校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才能讓教育產品——學生升級更新,從而讓高職學生就業困難的狀況有所改觀。
在具體的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方面,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提高教學內容與企業用工的匹配度;第二,革新教學方法以適應90后學生群體的學習特點以便于提高教學質量;第三,強化工學結合模式在高職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充分發揮校企聯合辦學的優勢。經過全方位的教育教學改革后,可以完善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體系,進而凸顯高職學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最終有利于解決高職學生的就業困境和人才市場上用工荒的尷尬局面。
就業困難現狀的出現反映出了兩方面的問題,一是用人單位在人才甄選的傾向性,二是學生在就業過程中的個人能力有待于提高。為此,學校就業指導中心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就業指導工作,讓學生盡快從一個求學的學生狀態調整到一個準職場新人狀態,從而有利于高職學生把握住屬于自己的就業機會。
用分層次的就業指導方法,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措施,應用不同的方法,制定不同的就業指導重點。大學一年級學生就業指導的重點是職業意識的培養和確立,他們入校時間短,處在適應期,對專業學習、自我認識、職業認知和職業目標的認識存在盲目性,這就需要通過就業指導幫助學生完成角色轉換。對于大學二年級的學生而言,就業心理指導的重點是幫助引導學生制定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在就業能力和就業心理方面做好準備,培養學生良好的就業心理素質和競爭意識,逐步培養學生具備職業目標所需要的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并訓練學生的就業心理自我調節能力,逐步向職業目標靠近。對于大學三年級的學生而言,他們處于畢業階段,而且需要很快找到一份適合他們自身發展的工作,所以,此時的就業工作重點應該是指導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選擇職業的各種方法和各種途徑,學習掌握就業心理自我調節的各種方法和選擇職業的各種技巧與策略,同時,豐富就業心理輔導的形式和內容,根據不同學生的自身條件、家庭背景、職業理想、心理素質和價值觀,實施統一的就業心理指導。
職業規劃是大學生對自我未來職業生涯的系統計劃??茖W合理的職業規劃能有效地幫助大學生明確未來的職業選擇方向,有針對性地選擇自己的興趣點,努力學習與未來職業選擇相關的課程和專業,自我發展方向更加明確。當前許多大學生由于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無法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從而隨大流而碌碌無為。高職院校學生由于學習年限的有限性,就更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自我發展的科學合理的職業規劃,努力地按照職業規劃來積累自我發展的知識和能力,避免畢業時產生各種迷茫和不確定性,靠自己的能力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就業困難中有部分學生是由于感覺職業沒有較好的發展前景而放棄工作機會,對此高職就業指導中心要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從而有利于學生正視自己的現有技能和各個行業中各種崗位的職位晉升渠道,最終有利于學生快速進入就業狀態,并且在本職崗位上進行創新性地工作為日后職位晉升做好鋪墊。以物流崗位為例,通過對過往高職學生的職業發展情況進行調研發現,學生的晉升節奏是操作員-中層管理-高層管理。高職物流管理專業的學生較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學生而言,在進入企業時的起點比較低,從而基層的操作崗位做起。但是由于其對一線工作的流程非常熟悉,能夠根據企業經營的需要進行具有可行性的創新工作,從而其在統籌管理崗位上的晉升速度反而更快。
企業的用工機制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國家政策方針的影響,為了充分相應國家的方針政策,很多企業大力接受沒有工作經驗的應屆畢業生,與此同時企業的稅收也會享受國家的優惠政策。這說明在政府的積極干預下,能夠有效地解決高職學生就業的困境。政府部門支持高職學生就業的具體方式要根據各個地方的企業特點和教育質量以及用工需求等多個方面來出臺與之相適應的政策。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要對當下企業對相關人才的職業能力需求進行調研,并對各個專業的人才發展方向進行預判和展望,從而提高高職畢業生職業能力與人才市場需求的匹配度;要深化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改革,縮小專業課程與企業實際工作要求之間的距離;要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并制定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從而適應市場經濟環境下的人才就業特點。因此,高職院校要提高教師的教育和教研能力,從而高質量地推進高職課程改革;與此同時,高職院校要對自己的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和工作優勢進行正向的宣傳,加強用人單位對高職學生能力的認可。此外,政府相關部門要對高職學生就業和地方企業用工進行積極地干預,從而有效緩解高職學生的就業壓力。
[1] 羅金彪.淺析職業道德對提升高職學生就業竟爭力的作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03):56-57.
[2] 王大洋.高職學生就業能力的創新培養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6,(0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