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玉 程 怡
(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會計系,湖南 長沙 410205)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綠色會計起步較晚,發展不夠成熟與完善,環境信息的披露缺乏統一的標準,沒能統一綠色會計核算的對象以及披露形式。為此,國家環保局于2007年4月11日宣布《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從2008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對我國的綠色會計信息披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盡管我國在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方面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許多上市公司依然存在著綠色會計信息披露不透明、披露形式和方式不規范等問題,從而不能取信于社會公眾,影響了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效果,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當前,我國上市公司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方式主要有定量和定性兩種,部分環境保護相關數據沒有將環境信息予以貨幣化,比如,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情況、綠色產品標識、環境保護等信息,很難以用貨幣來計量。同時,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方式的貨幣化信息披露程度不高,我國大多數上市公司均采用非貨幣化的方式,在排污費、排廢量等科目上的信息量低,直觀的數據支持度不高,不能從數字化的角度準確地反映其對企業財務狀況的影響,也沒能在財務報表中清晰地列示綠色會計的相關信息。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的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形式,主要表現在單獨報告、年度報告、內部工作會議記錄、包含在董事長的報告中、包含在會計報表附注中等形式。但是,在上市公司實際信息披露過程中,綠色會計信息很少以單獨的項目在獨立的環境報告中予以反映,許多上市公司完全依照自己的意愿自行選擇披露方式,這樣披露的信息不能體現公司的環境業績,也不利于開展環境保護工作。由此造成企業的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方式沒有統一的標準,究其原因來看是我國當前尚無相關的綠色會計制度對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方式進行規范。
會計信息披露質量是利益相關者根據特定的原則對企業所披露信息做出的總體評價,我國上市公司結合實際狀況,采用了顯著性、量化性及時間性三個指標來衡量綠色會計信息質量。目前,我國公司的綠色信息披露參差不齊,綠色會計信息披露仍處于初級階段,整體水平不高。所以,上市公司對于綠色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現在還無法全面的從真實性、重要性、完整性、相關性等方面進行研究。同時,由于很多公司采用非貨幣化的計量方式,有些與綠色會計相關的指標沒法用具體數字披露,因此,公司對于綠色會計信息的披露的總體質量依然處于較低的水平。
綠色會計報告包括綠色會計主要報表及其附表、綠色會計報表附注,綠色會計報表主要分為環境資產負債表、環境利潤表和環境現金流量表及其附表。目前上市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不同的綠色會計報告模式,即在現有財務報表中增加環境報告部分、建立獨立的環境報告、對現行會計報告涵蓋不了的部分編制單獨環境會計報告等。因此,許多上市公司各自選擇不同的綠色會計信息報告模式,造成報告模式不統一,缺乏可比性,而且部分上市公司綠色會計信息報告也存在著內容模糊等問題,讓使用者難以根據綠色會計信息做出正確的決策。
上市公司生產經營活動與環境活動密不可分。由于人類對環境資源的恣意妄為,一個又一個環境問題油然而生,使公司的環境活動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限制,對公司的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也造成較大了影響。公司環境活動對財務會計的影響極其廣泛,從信息使用者決策相關性的角度來看,使用者普遍關注企業環境活動帶來的財務影響,使用者為進一步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風險,以便做出相關決策,需要分析環境活動中環境成本、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等信息。環境活動對財務影響主要表現在對財務報表要素的確認和計量上,許多需要對外披露的環境信息很難在財務會計內予以準確確認和計量,從而影響了綠色會計信息的披露。
全面評估企業的環境活動時,環境業績信息是不可或缺的,企業的環境業績包含環保、環境報告、污染控制和環境資源利益等方面的業績。企業環境業績指標(EPI)是來評價企業的環境業績的,通過過程指標、系統指標和生態指標來評價,此外,國際上也提出了一套企業環境業績指標,不同行業不同企業選擇不同的環境業績指標,造成環境業績缺乏可比性,從而影響了綠色會計信息的披露。
當前不少上市公司依然缺乏社會責任感,一切只從自身的經濟利益出發,片面重視加速企業經濟的增長和追求自身經濟效益,從而忽視了環境污染和能源浪費所帶來的社會負面影響,造成不注重綠色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由于綠色會計涉及會計學、環境學、生態經濟學以及可持續發展等多個方面專業知識。因此,作為一名綠色會計人員需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靈活的運用能力。同時由于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難度較大,工作量較大,核算較為繁瑣,現有的財會人員很難獨立完成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工作,所以需要高素質的會計專業人員進行處理。但是,當前我國財會人員缺乏一個綠色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環境,也沒有進行過相關的專業培訓,造成我國大多數財會人員僅拘泥于表面文字,而沒有向更深處挖掘發展,從而影響了綠色會計信息的披露。
雖然我國頒布了《公司法》、《證券法》、《會計法》、《股票發行與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等相關的法律法規條例,但是這些法律法規中還存在著不足之處,難以有效地遏止和懲罰虛假行為。另外,我國現有的企業會計準則內容過于簡單,可操作性不強,透明度不高,許多上市公司在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內容、深度、時機等選擇上十分隨意。關于環境保護治理的相關法律法規對違法者的執法力度不很嚴明,對企業沒有威懾力,導致企業對綠色會計的工作不足以重視,甚至會缺失或遺漏綠色財務報告的披露。由于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執行能力欠缺,綠色會計信息的披露標準不一,導致綠色會計報告形式多樣化,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比較混亂,影響了綠色會計信息披露質量。
鑒于我國上市公司綠色會計信息披露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我們認為: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和方式應作如下改進:(1)在上市公司年報“董事會報告—管理層討論與分析”中應單獨披露綠色會計信息情況;(2)財務報表中環境費用的支出應單獨列式;(3)在財務報表的附注中增加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深度和廣度;(4)增強有關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時效性。
3.2.1 完善上市公司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法律法規
會計法律法規制度是會計行為和會計信息的規范和準則,綠色會計信息的披露,必須要有國家法律的指導和約束,要求公司公開綠色會計信息,加強公司披露的透明度。首先,健全立法體系,明確法律責任。隨著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對公司有著重大影響,而有的非財務信息并不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因此,在綠色會計信息披露方面,必須加強及完善與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其次,建立綠色會計制度,使綠色會計的操作具體化,明確相應的規范操作,以便于會計人員掌握和操作相關的會計電算化系統。最后,同步完善稅收制度。企業的經營狀況與稅收制度息息相關,而稅收收入直接影響著政府財政收入,因此,完善企業稅收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3.2.2 建立完備的監督體系
當前我國公司的綠色會計信息披露采取自愿和強制相結合的原則,缺乏完備的監督體系,因為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監管以政府監管為主,企業或多或少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政府監督的作用不是很明顯。另外,當前的互聯網信息發達,公眾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媒體平臺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督,將上市公司的不法行為予以曝光,讓社會公眾的監督地位已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我國有必要建立政府監督、行業自律及社會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
3.2.3 提升社會公眾環保意識
當前許多公司乃至社會公眾均對綠色會計信息披露認識度不高,沒有全面地考慮相關的綠色會計信息,因此,不僅要提高公司的環保認識,更要提高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現階段我國可以開展環境和資源問題的討論與研究,強化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責任感,可以通過電視、報紙、雜志、網絡等多種媒體,加大綠色會計信息披露的宣傳力度,普及綠色會計的相關知識。同時,會計組織機構可以創辦綠色會計刊物,宣揚綠色環保理念,喚起公眾的環保意識,促進社會公眾積極參與到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工作中來。
3.2.4 提高綠色會計專業人員素質
綠色會計是一門綜合性強、專業技術性較強的學科,對財會人員在實務操作中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這就要求財會人員既要了解國家的相關環境法律法規政策,也要及時對環境活動的財務影響做出正確的處理。因此,我國各公司需要提高綠色會計專業人員技能,壯大會計人員隊伍。公司可以通過開設與綠色會計相關知識的培訓,為會計人員素質與技能的提高提供有效的途徑,增強財務人員的實務操作性。此外,公司還可以設立專門的綠色會計崗位,專人專職負責綠色會計信息披露,以此來提高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1] 王瑋.企業綠色會計信息披露問題和解決措施[J].賀州學院學報,2015,(2).
[2] 顧署生.循環經濟下我國上市公司綠色會計的信息披露探討[J].生態經濟,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