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娟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河南 安陽 455000)
2014年至2015年,該區本級來信來訪總量211件(次),其中來自基層群眾的信訪問題151件(次),占全區信訪總量的70%以上,反應的問題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因國家、省、市、區重點工程建設引發的信訪問題約占39.3%。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征地補償標準不一致;二是村與村之間土地征用政策、賠償分配方案可能不一致;三是政務公開工作不到位。
(2)特殊利益群體尤其是非法集資問題約占11.9%。涉軍人員、兩案人員、民師、殘疾人三輪車主、聯合診所人員等特殊利益群體問題,有的屬歷史遺留問題,有的涉及政策性因素,并且歷時較長、案情復雜。
(3)村級財經問題及村干部廉潔問題約占12.1%。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反映村干部以權謀私,貪污、侵占村集體資產等;二是反映村黨務政務不公開,村級賬務有貓膩;三是村干部作風問題,鋪張浪費、揮霍集體資財;四是反映村干部獨斷專行,失職、瀆職。
(4)違章建筑及建房問題約占8.6%。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對違章建筑查處不及時、不到位;二是村民因建房引起的鄰里矛盾、糾紛;三是部分村村鎮沒有統一規劃或不按規劃審批建房等。
(5)歷史遺留問題約占7.3%。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1954年以后抗美援朝退伍軍人要求享受有關定補待遇問題;二是對越參戰人員要求享受待遇問題;三是部分聯合診所人員和民師轉正問題。
(6)其他問題約占20.8%。主要反映企業污染影響當地群眾生活問題,村干部退職待遇問題等。
(1)訴求點多。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發展,土地、財經和集體資產、婚姻、工程建設、換屆選舉等問題層出不窮,涉及到了基層群眾生產生活的各個角落。而且這些問題錯綜復雜,一些問題交織并存、環環相扣,并且可以由一種問題引發其他問題。
(2)涉及面廣。很多信訪問題直接或間接的來自與基層群眾的生產生活,比如土地承包、安全生產事故、環境污染事故、換屆選舉等引發的矛盾糾紛,牽涉到的群眾少則數十人人,多則上百、上千人,甚至牽涉幾個村,威脅到我們和諧穩定的發展局面。
(3)重訪量增多。從近年赴京赴省越級上訪的情況看,大多數是對處理結果不滿意,又再次重復上訪,甚至一案多訪、一月數訪。每逢國家重大節日和重要政治活動敏感時期,基層信訪維穩干部經常是24小時值班待命。
(4)處理困難。當前很多農村基層信訪問題的處理需要多部門參與、協調配合,因涉及自身利益,各部門倘若有一家推卸責任、推諉扯皮,就可能導致處理結果達不到群眾預期,客觀上又把信訪問題交給基層政府。基層政府權力有限、能力有限、精力也有限,對信訪問題的解決如若達不到群眾滿意,又容易造成重復訪、越級訪。
(1)干部因素。一方面有個別基層干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一遇到難辦的事,如城鎮房屋拆遷、宅基地糾紛等問題就束手無策,使一些小問題由小變大,由少積多,逐步釀成大的矛盾。另一方面一些基層單位及其主要領導責任意識不強,沒有把信訪問題落實到實際行動上,有的甚至認為是信訪部門的事,信訪工作各項制度形同虛設,使信訪問題越拖越復雜,越拖矛盾越大。
(2)政策因素。一是該區近幾年城鄉一體化、鄉鎮綜合配套改革不斷加強,必然會觸及到不同利益群體、不同階層人的既得利益,群眾為利而訪不斷活躍,這既是造成信訪問題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們改革發展歷史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現象。二是政策法規的矛盾。在調研中發現,有一些信訪問題是因為上級政策不明朗、不細致而產生的。三是現行的信訪考核體系有待完善。基層干部為了完成考核任務而對信訪人做出妥協,有的信訪人嘗到甜頭而得寸進尺,提出更高要求,也有個別群眾競相效仿,使信訪工作陷入惡性循環。
(3)群眾因素。當前群眾的維權意識增強,但同時法治意識仍欠缺,二者相互交織,一些群眾往往從個人利益、小團體或宗族的利益出發,強烈訴求,一旦達不到意愿就上訪。有的群眾要求給予解決問題的心情迫切,對執法機關按法律程序、按時限辦理的案件提出額外的、不合理的要求,遭到拒絕后引發信訪問題。個別群眾信奉“大鬧大解決,小鬧小解決,不鬧不解決”的錯誤認識,致使惡意信訪、非法信訪,以及纏訪鬧訪的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