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青
(淄博市張店區水利灌溉管理處,山東 淄博 255000)
新常態發展要以一顆平常心,并不是以速度的較快發展就會越來越好。新動力發展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與發展自發形成的,雖然構架了新的結構,但結構并不是最優的。經濟發展一直是動態性的,不僅要對發展速度進行研究,還要分析內部結構,以促進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
根據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對財稅體制改革確立的目標,主要建立了現代化的財政制度。現代化財政制度的建立主要包括現代化的稅收制度、現代化的預算制度以及地方、中央的財政管理制度。這種現代化制度的建立主要是根據現代化國際的相關經驗、執行的方式與我國國情相適應的有效結合。但現代社會中建立的財政制度不僅要根據當前國際的合理發展,還要分析我國市場上的經濟變化特點,以達到國際的執行標準與我國經濟發展的較小差距,從而發展為適合我國的中國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財政制度。當今的國際化財政制度具有較大共性以及趨勢性,但各個國家之間也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對我國的發展形式,制定的現代化財政制度在研究形式上還面對較大空間。
其中,我國在現代化財政制度建立形式上,要實現制度的創新性發展。因為在國際形式上,從全球金融、經濟危機發展后,能夠從西方國家的財政制度上得出一些警示條件,特別是主權債務危機、政府財政中的巨額債務等。因此,我國需要分析外國經濟發展的傳統理念、發展現狀,并根據國外國家的合理做法,對已經存在的財政制度進行創新性改革。但在創新手段中要注意到,要嚴格確認我黨提出的稅制改革任務以及其中的具體目標、問題導向等。在發展與改革形式上,我們需要促進現代化財政制度建立的進一步發展,并不是將其延伸到發展終點,因此現代化財政制度的改革與創新性發展需要一個長期的研究歷程,才能趨向于成熟。
隨著財政制度的全面發展以及深化改革,各個管理責任人制定了財稅改革的具體方案,并在三方面提出改革發展的主要路徑,其中,主要為現代化預算制度的建立、現代化稅收制度以及中央、地方中的財政關系調整。在這三個層次上,實現財稅改革的發展路徑不僅要確立相關的立法條件,確立部分試點,還要以全面性的發展形式推進新常態背景下的改革目標以及改革任務。首先,建立立法的形式,根據2014個已完成的一些主要類型的改革目標和任務的改革的合理實施的立法步驟。例如:預算法的修訂,已經進行了四次優化形式,在2014年又開始修訂了新的預算法;如:稅收征管法的修訂,只有在前期經過嚴謹的思考與研究,才能在后期完成通過與審議,特別是存在的房地產稅法的組織與起草工作。所以,要促進財稅制度的改革與創新,主要實施的路徑就是要利用立法手段有效執行,并利用一些試點進行前期適用發展。例如:預算法修訂后,通過效率,可以擴大地方政府試點,加大立法改革形式的積極實施和修訂。要推進營改增,一些企業要落實到更多的企業發展。預算制度改革與創新,實現了預算法的完整、民主和透明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預算會計改革和發展,并能有效地將管理會計納入政府會計工作中,使其接軌國際的改革標準。
各個部門之間的利益能否被突破財政改革在未來新常態背景下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根據2013年財政金庫的沉淀資金數量可以看出,在2013年大約為三億左右,到2015年,該財政金庫中的沉淀資金數量已經達到了十八億元左右。這種財政沉淀資金決定主要是由分配、制度等相關問題,不能及時支出和使用。在一些存款型制度中,其中,財務賬戶主要包括大量的財政赤字,缺乏大量的資金等,這些問題都需要解決。此外,財政部還存在大量的存款資金,不僅反映了財政分配的不合理分布,而且反映了財政支出結構存在的明顯問題。。在這一挑戰形式上,要對這些資金進行合理分配并重新利用,就要對與其相關部門的利益進行調整,不僅要實施優化式改革,還要對一部分部門利益有利突破與效益調整。其中,可以利用零基預算法,將一部分的部門、單位中的相關費用以及規模進行消減,并將資金利用在真正需要支出的的地方,所以,在這種挑戰形式上,相關部門就要具有利益突破的勇氣、膽量,并能夠以真正的決心和行為正確實施。
財政改革在未來新常態背景下面臨的第二個挑戰,是公共設施投資的形式,公共投資的形式的供應體系的改革。在融資平臺的改革和處理上,隨中央政府的關注得到了迅速的推進。但在這種發展進程中,要建立一種新的地方公共設施投資體制,其中不僅面對較大挑戰,制定的相關制度也需要合理解決。在解決政府融資問題形式上,相關的財政部門一般運用PPT模式對其解決,但這種解決形式會存在部分的現金回流報的融資項目,并不是對全部的資金項目進行融資。政府對已經投資的公共設施項目建立期間,還要解決地方性的債務問題,以解決其中面臨的較大挑戰。在新形式、新體制發展下,地方政府對投資發展的積極性和經濟的快速增長速度,將受到嚴重影響。在當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下,地方政府的債務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建設的發展,存在著很大的關系。為了實現城鎮化建設的進一步發展,都要以地方性政府的融資平臺作為主體對其正確落實。但如果地方政府不能對投資、融資體質問題進行解決,只是以一種徘徊、觀望的態度,就會嚴重影響城鎮化進程推進的有利實施,因此,在財稅改革形式下,將會面臨較大挑戰。
財政改革在未來新常態背景下面臨的第三大挑戰,主要是為營改增的形式下的挑戰。表面上,“營改增”是對增值稅增值稅稅制改革,實質上,“營改增”是中央與地方財政關系的積極調整和重構,在解決稅收征管模式、稅收征管組織制度問題等問題。在原來的營業稅中,占財政總收入的40%至50%,是地方政府稅收的主要形式。隨著營改增發展,地方政府的主體稅種的發展將逐漸消失,因此建立新的地方主體稅種,合理處理中央與地方政府之間的財政關系。其中,可以完善稅收制度,并作出合理的安全安排和規劃。也可以在稅收征管模式的變化,收集機構的形式變化的研究,因為在現實發展的形式很容易出現一些新的情況,如:政府的地方稅在實施“營改增”營業稅增值鋒利,一些企業戶在主要征管業務將轉向國稅局。在這種情況下,國稅局的業務形式就會越來越多,如果在編制人員不變的形式下,要做好稅收征管工作將面臨較大挑戰。因為地方稅局與國稅局之間能夠進行良好銜接,只有對現有的國稅局、地方稅局實施的業務進行統一協調、統一管理并實現積極探索,這樣才能促進國稅局與地方稅局的合并發展。這種改革形式都能促進“營改增”向著各個行業發展,并使房地產、建筑建設以及金融行業等發展面臨較大挑戰。但盡管在發展中面臨較大挑戰,通過我國的積極研究和努力,一定會找到其中問題的解決方法,并能夠對其中存在的挑戰進行任務改革,以促進財稅體制改革新的發展方向。
綜上所述,在新常態經濟發展下,為了促進經濟社會在未來的快速發展,要根據財稅改革發展的主要目標,分析其中發展路徑,并以新的挑戰形式研究未來經濟的發展狀態,從而為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提出有利決策。
[1] 楊柳,沈肇章.新常態下我國財稅改革的重點與創新路徑[J].現代經濟探討,2015,(9):68-72.
[2] 本刊編輯部.經濟新常態下的稅收治理與財稅改革[J].財會學習,2015,(2):50-53.
[3] 倪紅日.新常態下財稅改革的目標、路徑以及面臨的挑戰[J].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學報,2015,(1):46-48.
[4] 楊曉雯,王亞玲.新常態背景下對財稅法治建設的思考[J].中國經貿,2015,(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