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夏
(嵊州市統計局,浙江 嵊州 312400)
嵊州市統計信息化建設探討
郝 夏
(嵊州市統計局,浙江 嵊州 312400)
統計信息化建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統計工作的基礎建設,是統計發展的必然趨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計算機技術的廣泛使用,統計工作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技術。統計信息化在經濟發展、政府決策和社會管理與服務中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加快統計信息化建設,可以保證統計資料的準確性和及時性,全面提高統計效率,更好地為統計工作服務。
統計;信息化;網絡;嵊州市
1.1辦公及軟硬件設備建設情況
嵊州市統計局機房按照標準機房修建,使用面積約20平方米。市局擁有微機服務器6臺,個人微機29臺,筆記本電腦14臺,打印機13臺,路由器2臺,網絡交換機4臺。市局已實現人均1臺臺式電腦,同時每科室至少擁有1臺筆記本電腦、1臺打印機。采購并安裝了網絡防火墻、網絡版殺毒軟件及服務器用于保障計算機安全和網絡安全。
1.2網絡建設情況
嵊州市局以專線方式接入國家統計局主干網,擁有因特網、政務網、統計專線三條光纜,并通過防火墻等網絡設備做好內外網的隔離和安全工作。經過多年發展,三條光纜由最初10M擴容到20M,遠期計劃升級至50~100M,同時,鄉(鎮、街道)統計部門采用VPN撥號方式接入統計專線,實現了統計專網對縣鄉兩級的覆蓋;建成了政府視頻會議系統和統計視頻會議系統兩套視頻會議系統,均實現省、市、縣圖像聲音的雙流傳輸,以及國家到縣視頻轉播功能。
1.3統計應用軟件使用情況
以企業一套表為核心的四大工程的開展實施,解決了以前統計軟件多、亂的問題,也減輕了基層人員的負擔,使統計軟件應用進一步規范化。2008年,根據省統計局統一部署,將各縣市區、各專業的統計直報系統整合,統一使用杭州中科軟件公司的直報系統。2011年底,企業一套表平臺開始試運行,嵊州市的“四上企業”(規上工業、限上貿易、規上服務業、有資質建筑業和房地產開發企業)移入了全省的企業一套表直報系統,2012年底直報系統并軌,經過整合梳理,2013年2月開始,嵊州市把企業一套表外的專業內容陸續納入了全市統計直報網,截至2015年底,嵊州市所有的專業和大多數的數據處理工作全部得以在企業一套表系統中處理。
1.4網站建設情況
嵊州市統計局于2007年開通網站,向社會大眾宣傳統計法律法規知識,公布統計數據和統計分析資料,方便單位與個人對統計數據的查詢,提高了工作效率,網站開通以來,訪問數量超過5萬次。2010年網站申請了符合政府部門規范的gov.cn域名,并通過了ICP備案。2014年,網站整體遷移至嵊州市政府門戶網站,使其符合政府門戶網站的要求,同時提高了網站的安全性。
2.1統計人員電腦應用水平整體偏低
首先,基層統計隊伍不夠穩定。統計工作涉及經濟社會三大產業的90多類,各行業之間統計方式、統計報表內容和要求各不相同,對統計人員的專業性、連續性要求較高。但基層統計機構,尤其是鄉(鎮、街道)和企業統計人員流動頻繁,上級業務培訓頻率遠遠不及基層統計人員更換頻率,造成統計隊伍不穩定,業務技能較低。其次,基層統計部門缺少專業從事計算機相關工作人員。很多基層負責計算機的人員都是“半路出家”,而且還兼有其他工作,缺乏時間和精力來學習最新的計算機知識,對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也缺乏深入了解,只能及時解決一般性的技術問題,而對于復雜的、系統性的、配合性強的技術問題,就有點力不從心。再次,不少統計人員普遍缺乏安全意識,主要表現為隨意瀏覽網站、用私人郵箱傳輸重要數據資料、不會定期修改密碼、在存在安全隱患的電腦上處理統計工作等,這些情況都容易造成黑客攻擊、病毒侵襲、網絡犯罪等情況發生,導致統計信息被竊或丟失。
2.2信息化資金投入依然有限
要實現統計信息化,沒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只能是空談。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需要較大投入的項目,且費用、項目繁多,如機房改建、擴建,網絡設備、計算機設備、信息系統安全設備、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及外置設備購置等;同時為了保障統計信息系統的日常運行和維護,還需要投入配套的經常性經費,包括培訓費、系統運行維護費、網絡通訊費及硬件更新費等。嵊州市高度重視統計信息化工作,近幾年平均每年都投入10萬元用來進行設備購置升級、網絡維護、但由于過去在機房建設、軟件開發和業務培訓方面欠賬較多,信息化建設資金依然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資金來源不足,只能擠占有限的辦公經費或普查經費,客觀上也造成了資金短缺。
2.3統計數據的獲取和應用不足
一方面,統計部門僅限于對自身數據的整體把握,而對其他部門數據缺乏有效的獲取途徑,比如:社會民生、環境資源等方面統計數據分散在眾多行業部門,目前僅僅依托部門“碎片化”統計和季度或年度的部門數據交換,沒有形成完整規范的數據共享體系,信息共享程度較低;另一方面,目前統計部門對統計數據軟件的應用只是對報表進行簡單的審核、匯總、打印,深層次的平臺應用開發(如統計數據分析軟件)相對較差。統計數據在軟件應用上還存在信息資源嚴重浪費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就談不上為當地政府提供更高水平、更加優質的統計信息和統計咨詢服務。
2.4統計軟件開發存在弊端
統計信息化過程中,硬件的投入只是基礎,統計系統和應用軟件才是信息化的重點。但在一些軟件開發過程中,統計專業部門與軟件開發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和配合程度還不夠。一方面,統計專業人員對信息技術了解不足;另一方面,軟件開發人員對現有的統計流程、需求不夠了解,無法為統計人員做好參謀。這導致統計專業人員在開發之前沒有提供詳細的需求分析,反而在開發過程中不斷地修改需求,同時在軟件測試過程中,無法提供更多的測試和修改意見,甚至由于需求變動過大,超出設計架構,最終導致前期的軟件開發工作推倒重來。這個問題在每年年初新統計制度上線時最為突出:各專業在新統計制度征求意見和測試時“無話可說”,當新統計制度啟用之后,各專業的問題和要求猶如火山爆發,蜂擁而至,軟件開發公司和數管中心工程師們加班加點都無法滿足其需求。總之,統計人員不懂軟件,軟件人員不懂統計,二者的合作沒有實現“1+1>2”的目的。
2.5統計網站管理落后
與其他政府網站類似,統計網站存在內容少、更新慢、數據少、統計分析不足、調研報告少、版面不美觀與點擊率不高等問題。“嵊州市統計局”網站開辦至今,日平均訪問量僅為16.5次,還不能很好地發揮它對外宣傳的作用。
3.1加強信息技術培訓,培養高素質復合型人才隊伍
信息人才是統計信息化建設的關鍵要素,高素質的統計人才是統計信息化建設不可或缺的前提。應加強統計人員的信息化培訓力度及深度,提高統計人員的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通過多種形式制訂技術培訓規劃,把培訓列為日常工作之中,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培訓模式。通過信息技術培訓和大力引進和培養人才,為統計系統打造一支既精通信息化技術,又掌握統計業務的復合型人才的統計隊伍。只有這樣才能使統計工作真正跟上信息時代的發展步伐,更好地為國民經濟的發展服務。
3.2多方位落實信息化資金,夯實信息化設施建設
統計信息化建設需要大量的資金,應當參考過去成功的經驗和方法,抓住開展大型普查、電子政務等機遇,爭取上級和當地政府的資金支持。解決統計信息化建設資金匱乏的問題。
3.3加快軟件開發和應用,發揮信息化作用
一方面,建立一個共享的數據交換平臺,不僅有利于統計部門開展工作、政府科學決策以及部門提高工作效率,還能為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提供高效、快捷、實用的政府服務,促進本地區經濟與社會發展;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深層次、全方位地開發和利用統計資源,改變目前統計信息化“路”(硬件)修好了,而能夠上路行駛的“車子”(軟件)卻還很少的現狀。應當進一步采用先進的軟件開發技術和軟件開發工具,采取獨立開發、聯合開發、委托開發等方式,加快軟件的開發速度。
3.4加強統計網站建設,打造宣傳窗口
統計信息網站的建設是統計信息化發展的具體體現,是統計工作自動化、網絡化的依托,是統計行業自我宣傳、服務社會的窗口。針對目前網站存在的問題,一方面,進行網站改版,重新規劃網站布局和欄目設置,加強數據發布、數據分析和信息檢索功能,同時優化布局,減少訪問層數,改善用戶體驗;另一方面,制定網站數據發布制度,落實責任,做到網站內容及時更新、統計數據發布常態化。
3.5打造安全統計網絡,確保統計數據安全
隨著統計信息化的深入,統計信息在傳輸、存儲、發布過程中存在著數據泄密、數據庫損壞、傳輸網絡癱瘓等可能,因此必須建立一個安全可靠的統計網絡環境作為支撐,抵御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時帶來的各種威脅,防止有害信息的傳播,以確保統計系統、統計用戶、統計數據的安全。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133
C819
A
1673-0194(2016)16-0202-02
2016-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