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梅,袁亮環
(安徽中醫藥大學,合肥 230000)
論新時期高校信息化建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張鳳梅,袁亮環
(安徽中醫藥大學,合肥 230000)
高校信息化建設滿足了時代發展的需要,能夠促進高校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國家的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高校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都為高校信息化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為高校信息化建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是高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挑戰,比如:高校認識不足、管理體制不合理、人本意識觀念薄弱,制約著高校信息化建設發展。本文對新時期高校信息化建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進行詳細分析,旨在促進高校信息建設人性化、科學化和民主化發展。
高校;信息化;建設;硬件設施;高等教育
現階段,很多科研人員企圖利用信息技術將各個信息孤島進行有機連接,以實現信息和知識的共享。高校要實現知識和信息的共享,需進行信息化建設,從而促使教育公平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化、學生學習終身化。
1.1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知識的增長呈現指數上升趨勢,按此邏輯,人類的知識也會出現前所未有的爆發式增長,傳播范圍越來越廣,轉化率越來越高。對知識信息的創造、加工、傳播和應用等各個環節進行加速整合,可以使知識從創造到應用的周期大大縮短,科技成果的成功轉化率大大提高,這也是發展知識經濟的關鍵步驟。高校的教學過程就是知識信息的傳播過程,高校從事的教研活動是對信息進行加工與創造的活動,高校知識信息的共享和應用屬于社會服務。
1.2能夠提升師生服務水平
高校管理涉及的內容很多,比如:教務管理、科研服務、后勤管理、設備管理以及財務管理等。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在高校的管理和服務方面,高校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為一個大家庭,設立的目的是為了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高校應該為師生構建高效、暢通的信息化交流和數字化服務平臺,為了實現這一點就必須充分利用網絡、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實現對各種信息資源的全面、科學、規范管理,對管理流程進行有效整合和集成,最終達到不斷完善和創新高效信息化建設和服務的目的,促使高校的管理服務向著人性化、科學化和民主化方向發展,從而切實提高高校的師生服務水平。
1.3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
高校信息化建設能夠促進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創新,不斷提高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能夠引導高等教育持續健康發展。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在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建設不斷完善的情況下,開始深度融合,且教育內容、手段和方法越來越現代化,人才培養模式也發生了全面改革,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創新了人才培養、科研組織和社會服務模式,促使高校實現快速健康穩定發展,未來高校之間的競爭是人才培養模式的競爭,高校信息化建設恰恰迎合了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
1.4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高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在高校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豐富了知識的呈現和傳遞手段,便于教學過程中知識的分析、教學環境的創設,幫助教師實現對教學過程的有效控制。高校信息化建設為教師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多自由空間,比如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和教學形態開始多樣化,這就為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條件,能夠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2.1國家的高度重視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各國的經濟增長開始更加依賴于知識信息的生產和傳播,知識信息的擴散和應用更是大大促進了各國的經濟發展。國家之間的競爭一定程度體現在知識和信息的競爭上。因此,我國在不斷努力,縮小與世界發達國家之間的知識信息差距。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要不斷加快信息化建設,方方面面都要加快信息化建設,教育領域也不例外。這說明我國加強了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重視程度。我國在2015年的知識經濟研討大會上對信息化建設的精神主旨和內涵進行了進一步豐富和拓展,明確高校信息化建設應該努力的方向,并且要求高校制定具體的信息化建設實施策略,以便進一步提高我國高校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地位,國家的這一舉措為我國高校信息化建設提供了良好的宏觀環境。
2.2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
高等教育快速發展,促使我國實現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信息化建設促進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信息化技術得到了更加廣泛地應用。在高等教育發展模式全面創新的背景下,信息技術在高等教育領域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顯著,潛移默化地創新了高校的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在繼承傳統優秀教學方法的基礎上不斷融入新型的信息化教學技術。在高等教育管理與服務過程中信息化技術開始全面滲透,在提升了高校服務和管理水平的同時,也促進了高校的持續快速健康穩定發展。
2.3網絡技術的發展和完善
新型的網絡技術不斷出現,比如云計算、移動計算以及高性能計算技術等,局域網的構建,比如物聯網和三網融合等,都使得教育信息化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在高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依托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各種教學輔助軟件和管理軟件開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這大大促進了高校信息化建設。
2.4硬件設施不斷完善
我國對高等教育非常重視,每年都會在高等教育的開展方面投入大量資金,高校可以利用國家投入的資金購置很多新設備,彌補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設備不足問題。比如:高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會面臨服務器容量過小,不能夠滿足全校師生信息服務的問題,由于國家教育資金的大量投入,使得高校能夠支付得起昂貴的服務器設備。
3.1高校對信息化建設認識不到位
高校信息化建設僅是促進高校發展的一種重要手段,現階段很多高校在信息建設方面的認識誤區是將信息化建設當作是高校建設的目的。大家經常聽說的校園網是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重大進步,但是其也僅是高校提升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技術工作。然而,現狀是“是否有校園網”已被當作評價學校的重要因素,成為能否進入“211工程”的基本條件之一,成為一流大學的標志之一,至于網絡的運行和使用反而顯得不很重要了。不少高校把建校園網當作了目的。
3.2高校缺乏合理的管理體制
高校信息化建設雖然能夠促進高校發展,但是其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并沒有得到高校應有的重視。現階段,我國對高校信息化建設負責的部門主要是現教中心或者是網絡中心,主要負責的工作是高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網絡的設計開發、布線以及硬件設施配置等方面的技術問題,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缺少系統性和前瞻性規劃。
3.3高校人本理念意識較弱
高校信息化建設初期,很多高校并沒有組織全體師生召開會議,就信息化建設的規劃進行溝通和交流,建設過程中也僅僅是有限的幾個開發和技術人員高頻率參與其中,這使得高校建設的信息化網絡不能夠從高校管理和服務的實際需要出發。除此之外,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后期,沒有對使用信息化設施的主體(教師、學生、管理人員等)進行有效培訓,導致操作主體不會使用。
4.1高校要轉變對信息化建設的認識
高校要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只是促進高校發展的一種手段,能否建設成為一流高校,信息化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高校信息化建設要與教學方法和教學實施進行有效整合,避免高校信息化建設與高校發展相脫節。比如:高校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進行,同時要考慮到自身的實際發展狀況,確保信息化建設規模適度,不脫離實際,不給高校帶來經濟負擔。
4.2高校要制定有效的信息化建設管理機制
高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著眼實際,放眼未來,將其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來對待。高校信息化建設要制定短期、中期和長期發展規劃,要明確責任部門和分工。比如:為了充分發揮特長,現教中心可主要負責制定規劃,網絡中心可主要負責技術工作,兩個部門可以協作負責關鍵環節,從而使信息化建設更加符合實際。
4.3高校要增強人本管理理念
高校進行信息化建設之前,要召開全體師生大會,將規劃進行公布,在此基礎上,廣泛采納師生意見,并且對規劃進行完善,確保規劃切合實際。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組織操作主體學習信息化設備相關操作規程,以便員工在后期使用過程中能夠盡快掌握設備使用方法,使信息化建設更好地服務于全體師生。
高校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高校既要抓住信息化建設的機遇,也要勇敢面對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在信息化時代,高校應該進行信息化建設,以便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從而加快建設現代化大學的步伐。
主要參考文獻
[1]張成洪.高校信息化建設與管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
[2]本刊編輯部.451所高校的調查表明信息化是教育跨越式發展的引擎[J].中國教育網絡,2011(1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149
G647
A
1673-0194(2016)16-0226-02
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