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笛晚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武漢 430000)
大數據時代經濟學科課程建設路徑探析
汪笛晚
(江漢大學文理學院,武漢 430000)
經濟學科課程是一個較為龐大的系統,包括資本論、西方經濟學、統計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經濟學說史、發展經濟學、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國際金融以及國際貿易等。基于大數據時代的經濟學科課程建設十分重要,對不斷促進學科建設和專業教學效果質量提升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應該善于借用互聯網資源,充分挖掘大數據內容信息,助力高校經濟學課程建設,為人才培育提供廣闊的平臺。
大數據;經濟學科;課程建設
1.1大數據能夠有效提高課程建設內容的質量
大數據技術的關鍵內容是“云計算”,云計算由于有強大的搜集、存儲和運算功能,可有效解決在課程內容建設中遇到的與課程內容相關的各種問題。大數據技術對圖片、視頻、文件等不同資源有強大、快速的加工處理能力,可以有效提高課程內容的更新速度,提升課堂內容的趣味性,從而能夠更好地滿足不同終端在應用上的需求。大數據技術不僅能為課堂內容教育效能的有效開發提供技術上的支持和保證,還能解決網絡登錄障礙、資源上傳障礙、并發訪問壓力等復雜問題,而且為分析內容的運用主體和建構主體,及時補充內容,提供參考標準,大數據技術還能夠搜集行為數據。總之,大數據技術對于課堂內容的建設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1.2大數據能夠優化課程內容的研發體系
大數據能夠優化課程內容的研發體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對于課程內容的研發決策權,大數據技術能夠提供精確、詳細、真實的內容需求報告,從而進行有效分析,影響決策權和可行性;其次,對于課堂內容研發的架構,大數據技術通過數據分析和建模揭示課程內容在使用中的習慣和存在的問題,并對學習者的資源運用情況進行動態和多維的描述與梳理,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內容研發;最后,對于課堂內容研發的評判,大數據技術依靠及時處理巨大信息量,讓資源的更新有律可循,從而徹底發揮其形成性評價作用,在評判方式中,大數據從經驗評判轉換為數字評判,實現了對評判的科學量化。由此可見,對于優化課堂內容的研發體系,大數據技術的量化分析將起到重要作用。
2.1加強基于大數據的課程資源開發建設的理論研究
為加強基于大數據的課程資源開發建設的理論研究,必須借助于大數據,實現對課程資源的有效整合,從理論的源頭來實現對資源的有效匯總,從而為具體的教學指導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特別是O2O電商模式的形成,為時代經濟學教學效果實現創造了有效地支撐。O2O即Online To Offline(在線離線/線上到線下),是指將線下的商務機會與互聯網結合,讓互聯網成為線下交易的平臺,這個概念最早來源于美國。O2O的概念非常廣泛,既涉及到線上,又涉及線下,可以通稱為O2O。主流商業管理課程均對O2O這種新型的商業模式有所介紹及關注。第一,要想從根本上強化大數據與課程資源開發的有效整合,就必須要與多種學科建設有效結合起來,比如:數學、計算機科學、統計學等多學科相關理論的綜合作用。善于實現從數據的搜集到分析再到其社會意義的解析,保證理論本身與現實學科實踐的關聯性,從而不斷地借助于大數據的優勢來實現對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第二,善于從大數據本身的特性出發來對課程資源進行有效地研究,保證其定位的指向性和準確性,從而來更好地保證資源建設與整個學科體系的成熟與完善。總之,要想讓學科建設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就必須對網絡系統、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進行有效的理論研究,積極保證線上和線下的有機融合,打通教學實踐的多維渠道,從而來有效地保證學科建設效果的提升。
2.2通過大數據進行信息匯總,實現資源整合
知識管理理念倡導“在正確的時間將正確的知識送給正確的人”。在進行經濟學課程體系建設時,必須保證大數據內容資源架構與現實教學過程的準確對接,將學科建設推向網絡化教學中去,進一步提升課程資源的建設與整合。第一,實現對信息資源的有效匯總,善于通過多種渠道來搜集相關企業的信息,對經濟學的最新政策、國家政治走向、信息化資源整合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進行有效研究,從而為經濟學科課程建設指明道路。要想真正讓高校的經濟學科課程建設取得效果,必須善于從大數據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與學科教材更加有效地統一起來,最大化地提升經濟學科教學有效性,促進素質教學的順利改革。第二,不斷優化經濟學學科建設渠道,有效拓展多元化大數據學科資源,以此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開拓高校經濟學教學信息及素材獲取渠道,善于借助于本校網絡化交流平臺、校園網站、微信公眾平臺等多種渠道來進行必要的研究,最大化地對教學信息和教學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目標的可實現性,同時也從根本上提升了教學信息的服務效能,對促進高校經濟學課程資源整合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對經濟學課程教學體系進行有效的研究和分析,保證大數據網絡化顯示與課程本身的銜接性,深化素質教育改革。
2.3實現大數據與課程資源教育效能的有機融合
信息數據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其根本目的是為教學實踐所服務。首先,應該善于實現對于資源的調整、轉換和更新,利用數據挖掘、分析和建模等技術對資源效能進行動態監控和實時分析。并結合具體學科的特點來進行有效的實時切入,從而來有效提高經濟學學科本身的系統性,有效實現資源的二次加工,對課程資源建設規劃和體系整理奠定堅實的基礎,產生較大的指向性和導向價值。第二,重視基于大數據的課程資源教育效能的深度挖掘,對任何一種學科信息來說,其本身都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科學信息資源本身的效能都是有限度的。因此,應該善于借助于互聯網渠道實現對于大數據的深入挖掘,通過信息的實時更新來延伸其價值效能,更好地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2.4打造互聯網+網絡化學科交流平臺
打造互聯網+網絡化學科交流平臺,將信息本身融合到具體的教學實踐平臺之中,保證經濟學課程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和有效性。第一,不斷打造屬于本校的信息網絡平臺,利用大數據和信息資源來進行個性化的在線服務平臺,不僅保證數據資源與學科課程建設的統一性,同時還為師生量身定制各類的教學服務,以此來不斷提升學科課程建設的有效性。第二,積極促進翻轉課堂建設,巧借O2O教學模式的優勢來實現,促進線上和線下的高度互動與融合,以此來不斷加速經濟學科課程建設。與此同時,還應該積極地打通學科課程管理網絡化渠道,使課程教學體系、教學資源、課程設置及教學評價等多方面的內容,都可以通過網絡教學平臺來進行管理,從而更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
大數據技術的不斷發展,為推動課程資源的變革性實踐創造了機遇。加強基于大數據的課程資源開發建設的理論研究,通過大數據進行信息匯總,實現資源整合,實現大數據與課程資源教育效能的有機融合,打造互聯網+網絡化學科交流平臺等,為經濟學人才培養提供思路和建議。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國弘,張治河.我國技術經濟學科教育發展現狀與思考[J].技術經濟,2012(6).
[2]陳偉.基于經濟學科建設的高等數學課程建設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19).
[3]李秀芳,涂宇清,華鈞,等.研究型大學經濟學實驗教學體系的建設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3).
[4]劉冰.經濟學科的專業屬性、發展取向和地方高校經濟學科的發展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1(20).
[5]王家豪.我國技術經濟學科教育發展現狀與思考[J].經營管理者,2014(23).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150
G633.2
A
1673-0194(2016)16-0228-02
2016-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