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生
?
基于智能協作技術的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結構研究
李育生
河南警察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本文主要介紹了在信息系統安全領域之中對于智能協作技術的應用,為我們呈現出一種全新的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結構。通過智能協作技術建立一種新的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結構,在這個結構中每個節點上都會有一組智能主體,智能安全主體主要是由一些安全機制和模型構成。其中有一個服務器主體主要負責管理節點間的通信,一個管理者主體負責各個智能安全主體間的合作調控過程,一個計劃者主體負責設計有效的通信計劃和智能安全主體之間資源的合理分配利用。其次,從系統角度簡述了安全體系的工作原理和實現過程。
信息系統安全;智能協作技術;智能主體;安全體系結構
信息時代科技的飛速發展使得人們對于信息系統的依賴性越來越大,互聯網科技的發展在為人們帶來極大方便的時候也會對于信息系統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安全變得越來越重要。在這個時候建立一個強有力的安全信息系統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有著非凡的戰略意義。傳統的信息安全只是停留在信息的可用,可靠和完整,網絡時代的信息安全有著不一樣的內容,主要有信息狀態安全,信息狀態轉移安全。傳統的信息安全研究主要是在具體安全技術方面,很少對于系統本身進行研究來增強信息系統安全的系統性。信息系統的安全是一項系統工程,系統的整體安全必須要在系統各方面都達到安全標準的條件下才能得到確保。目前,信息系統的安全多次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脅,主要是過于注重單項的安全技術和忽略了信息系統的整體性[1]。
智能協作技術出現在90年代,作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主要通過信息系統,數據庫,軟件工程以及人工智能等各個領域的相互交流和滲透得來的。主要的目標就是將人工智能和信息系統技術集成在一起,研究大型的互聯網網絡上信息系統的構造方法。從整體上來說,信息系統安全體系就是一個智能協作信息系統,主要應用智能主體技術,主體化安全系統中的模型和機制,使得安全系統的適應能力更強,在系統理論和智能協作技術基礎上建立信息安全系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信息系統安全性。
本文所選的是分布式信息系統安全體系,信息系統各個節點上存在安全子系統,主節點上存在安全系統全局元數據庫,安全體系主要就是由這些元素構成的。每個節點上的安全子系統都是很相似的,它們的主體組成都是一樣的,都有智能安全主體,服務器主體,管理主體以及計劃者主體。各個節點上的子系統也是一個多主體系統,它們可以分別用愿望,意圖和信念模型來進行描述,各個主體的結構類似[2]。
從具體的技術角度來看,安全系統的工作運行基礎就是智能協作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安全技術,信息系統的安全體系工作過程如下:(1)侵犯者準備進入信息系統,智能路由主體檢測到同事進入工作狀態,進行深入的掃描來獲取侵犯者的相關信息,并且向管理者主體報警。(2)接收到報警的管理者主體被觸發,進入工作狀態,將智能路由主體發送過來的信息進行處理轉發給智能安全主體,使得智能安全主體進入工作狀態。(3)管理者主體會同時啟動服務器主體和計劃者主體,在服務器主體的作用下整個系統都將會接收到安全威脅警報信息。計劃者主體來進行通信安排和資源分配。(4)各個安全主體都將活躍起來并且團結協作來試圖消除系統受到的威脅,了解侵犯者的信息并向其發出警告,勒令其停止,否則將會對侵犯者進行反攻擊,摧毀侵犯者的網絡系統。(5)智能安全主體協作但是無法消除系統受到的威脅時,就會迅速的向管理者響應。(6)管理者主體根據智能安全主體獲得的信息,通過服務器主體將這個現象通知到信息系統各節點。(7)管理者主體通過查詢找到可以對付侵犯者的安全主體,利用服務器主體向這個安全主體發送調用請求。(8)接收到請求的節點的管理者主體將這些安全主體的授權轉讓給收到侵犯節點的管理者主體,被侵犯的節點的管理者主體調用這些安全主體來處理問題。(9)如果被侵犯的節點的管理者主體在信息系統元知識庫中無法找到可以消除危險的安全主體,管理者主體將會采取自殺策略,將本節點與整個的信息系統斷開來保障整個系統的安全性。
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的實現主要包括智能主體的實現,主體間協作關系的實現以及分布式安全系統的實現。安全體系的基礎就是智能主體,智能主體的實現是達到整個體系安全的基礎,目前通過從軟件工程的角度來看,應用Java語言來實現。要想具有高智能性的主體具有較高的系統整體性,應當從組織學的角度出發,不斷的探索出實現的方案。分布式的信息系統實現已經成為經典的問題,在和人工智能的協作方面仍然是一個新的領域。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的實現是非常復雜的,要想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個科學領域的綜合應用[3]。
將智能協作技術應用到信息系統安全體系中,形成了一種新的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結構。該安全體系的主要元素就是各個節點上的智能主體,智能主體根據它們功能的不同進行分類,在節點受到侵犯時通過相互之間的協作來保衛信息系統的安全。本文主要是對于概念結構的設計和實現,具體的實現和應用還需要進行長期的試驗和研究。
[1]李勇,徐振寧,張維明,黃凱歌,李由,湯大權.智能協作信息技術在信息檢索中的應用[J]. 計算機與現代化,2001(4):152.
[2]陳建明,龔堯莞,王海峰.基于系統工程的信息系統安全體系結構模型研究[J]. 微電子學與計算機,2003(8):33.
[3]張英朝,張維明,肖衛東,沙基昌,徐磊.基于網格技術的電子政務平臺體系結構[J]. 計算機應用,2002(12):63.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Architecture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Intelligent Collaborative Research
Li Yusheng
Henan Police College, Henan Zengzhou 450000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in the field of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collaboration technology, for we present a kind of brand-new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architecture. Through the intelligent collaboration technology to create a new kind of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architecture, each node in the structure will have a set of intelligent agent, intelligent security subject is mainly made up of some security mechanisms and models. One server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management node, the subjects of a manage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various intelligent security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ontrol process, a plan is the main body responsible for the design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plan and intelligent security subject between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Then, from the point of system, 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safety syste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formation system security; Intelligent collaboration technology; Intelligent agent, the security architecture
TP311.52;TP309
A
1009-6434(2016)10-0113-02
李育生(1991—),男,漢族,河南信陽息縣人,河南警察學院信息安全系2013級本科生,(三中隊)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河南警察學院 信息安全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