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春齡
?
“營改增”后我國傳媒企業稅收籌劃要點淺析
文/羅春齡
摘要:我國傳媒企業在“營改增”的政策帶動下,稅收政策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而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又對傳媒企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對此,企業可以運用減免稅法、稅率差異法和扣除法等稅收籌劃方法應對,提高節稅效益,依法降低稅負。
關鍵詞:營改增;傳媒企業;稅收籌劃
“營改增”——即將原征收營業稅的應稅項目改為征收增值稅,是我國財稅領域的一項重大改革舉措。2012年1月1日起,我國上海率先在交通運輸業和文化創意服務等部分現代服務業開展“營改增”試點。2013年8月1日起我國“營改增”試點擴至全國及廣播影視服務業。作為文化產業的主體,我國傳媒企業在“營改增”的政策帶動下,稅收政策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另一方面,我國對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提出了新的戰略方向。對此,我國傳媒企業需要廣泛了解行業稅收政策,認真進行稅務籌劃以爭取政策紅利,提升企業的整體效益和綜合競爭力。
以下筆者將運用減免稅法、稅率差異法和扣除法這三種稅收籌劃方法,圍繞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企業主要稅種對我國傳媒企業的稅收籌劃要點進行整理和歸納。
(一)減免稅法
目前我國傳媒企業可以享受的主要減免稅政策有以下這些:
1.增值稅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重新發布的《營業稅改征增值稅跨境應稅服務增值稅免稅管理辦法(試行)》(國家稅務總局2014年第49號公告),下列跨境服務免征增值稅:在境外提供的廣播影視節目(作品)發行、播映服務,向境外單位提供的廣播影視節目(作品)制作服務以及廣告投放地在境外的廣告服務。
《文化體制改革中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和進一步支持文化企業發展兩個規定的通知》(本文以下簡稱“國辦發2014年第15號文”)規定: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黨報、黨刊將其發行、印刷業務及相應的經營性資產剝離組建的文化企業,所取得的黨報、黨刊發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稅;對電影制片企業銷售電影拷貝(含數字拷貝)、轉讓版權取得的收入,電影發行企業取得的電影發行收入,電影放映企業在農村的電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稅;對國家重點鼓勵的文化產品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對納入增值稅征收范圍的上述文化服務出口實行增值稅零稅率或免稅。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對廣播電視運營服務企業收取的有線數字電視基本收視維護費和農村有線電視基本收視費,免征增值稅。
根據《關于延續宣傳文化增值稅和營業稅優惠政策的通知》(財稅2013年第87號文),自2013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出版物在出版環節及印刷、制作業務將實行增值稅先征后退政策,退稅比例為50%或100%。在此期間免征圖書批發、零售環節增值稅。
另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的規定,古舊圖書屬于增值稅的法定免稅項目。
2.企業所得稅等
根據“國辦發2014年第15號文”,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后,免征企業所得稅。根據此文件,由財政部門撥付事業經費的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對其自用房產免征房產稅;對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中資產評估增值、資產轉讓或劃轉涉及的企業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契稅等,符合現行規定的享受相應稅收優惠政策。
另外《關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文產發2014年第27號文)強調,要落實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以及免征部分小微文化企業文化事業建設費等各項已出臺的稅費優惠政策。
(二)稅率差異法
目前我國針對傳媒行業的現行稅率優惠較少,可以享受的稅率優惠主要有以下這些:
1.增值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和《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部分貨物適用增值稅低稅率和簡易辦法征收增值稅政策的通知》,我國增值稅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貨物,基本稅率為17%;而納稅人銷售或者進口圖書、報紙、雜志以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適用13%的低稅率。為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從2012 年起,我國開始深化增值稅制度改革試點,逐步將目前征收營業稅的行業改為征收增值稅,對文化創意服務、廣播影視服務等部分現代服務業征收6%的低稅率。
2.企業所得稅
我國企業所得稅的稅率為25%。而根據《關于繼續實施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的通知》(本文以下簡稱“財稅2014年第85號文”),“對從事文化產業支撐技術等領域的文化企業,按規定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另外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傳媒企業可以依據我國企業所得稅法減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三)扣除法
目前我國傳媒企業可以進行稅收扣除籌劃的要點有以下這些:
1.增值稅
我國一般納稅人銷售貨物或者提供應稅勞務和應稅服務,應納稅額為當期增值稅銷項稅額抵扣當期進項稅額后的余額,即企業取得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對應納稅額有著重要直接影響。因此,依法增加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扣除是減少企業應納增值稅的關鍵。
2.企業所得稅
根據“國辦發2014年第15號文”,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轉制為企業的出版、發行單位,轉制時可按規定對其庫存積壓待報廢的出版物進行資產處置,對經確認的損失可以在凈資產中予以扣除;對于出版、發行單位處置庫存呆滯出版物形成的損失,允許據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
另外,根據“財稅2014年第85號文”,文化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允許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
我國傳媒企業在“營改增”的背景下,稅收政策環境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另外媒體融合的行業發展戰略要求傳媒企業認真進行稅務籌劃以提升綜合競爭力。根據以上要點,筆者對“營改增”后我國傳媒企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主要稅種的稅收籌劃有以下幾點對策和建議:
第一,優化業務安排,規范發票管理,依法增加增值稅進項稅額
隨著“營改增”的深入開展,我國傳媒企業越來越多的業務納入到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中。對此,我國傳媒企業可以通過優化上游供應商的選擇,盡量取得購進商品或勞務,如原材料、固定資產、日常辦公費、水電費等支出的合規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考慮將企業部分不可抵稅的服務和職能外包,從而增加企業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減少增值稅的應納稅額及其它附加稅費。
第二,明確和合法增加企業所得稅等稅前扣除項
我國傳媒企業可以結合企業所得稅等稅前扣除項的規定和實際業務操作,注意對損失確認和研究開發等方面做出提前的優化安排。特別是我國傳統媒體企業在向新興媒體融合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符合規定的研發費用,如開發互聯網技術費用等,允許按規定加計扣除;這樣傳媒企業依法增加的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就可以大大減輕其稅收負擔。
第三,充分利用行業稅收政策優惠,獲取節稅效益
目前我國出版傳媒企業的稅收減免政策主要體現在黨報、黨刊和圖書業務方面,而報紙、雜志以及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等則可以享受低稅率的稅收優惠。廣播影視傳媒企業的稅收減免政策集中在農村和涉外領域。另外我國傳媒企業提供文化創意服務、廣播影視服務等部分現代服務業可以享受低稅率優惠,而符合規定的高新技術和小型微利文化傳媒企業,可享受企業所得稅稅率優惠。我國傳媒企業可以充分利用以上稅收政策優惠,獲得較佳的節稅效益。
綜上,建議我國傳媒企業可以參考上述要點進行稅收籌劃,依法增加稅前扣除,充分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合法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
參考文獻:
[1]全國注冊稅務師執業資格考試教材.稅務代理實務[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14:416.
[2]王建琪.營改增形勢下傳媒企業稅務籌劃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4).
[3]繆 潔.淺析“營改增”稅改對于文化創意業的影響[J].新會計,2012(8).
(作者單位:時尚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