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商務廳
?
電商扶貧全覆蓋助推贛南奔小康
江西省商務廳
編者按:在3月24-25日召開的全國商務財務工作會議上,部分省市商務主管部門交流了管好用好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經驗,對各級商務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專項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率,支持外經貿發展有很好的借鑒作用。為此,本刊特選登江西省商務廳如何利用內貿專項資金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經驗,吉林省商務廳以養老服務產業基金撬動社會資本,市場化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做法,供相互交流學習。
從2014年起,商務部啟動了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江西作為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首批八個試點省份之一,首批獲得資金支持的有7個示范縣,特別是2015年中央再次支持贛南15個試點縣后,實現了原贛南中央蘇區包括8個國家級貧困縣在內的16個縣的全覆蓋,這充分體現了商務部對老區人民的深切關懷和熱情厚望。
2014~2015年江西省先后有22個縣(市)列入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累計獲得專項資金支持4.175億元,使我省示范地區電子商務發展軟硬件環境得到極大改善,電子商務服務支撐體系不斷健全,電子商務的普及范圍和應用水平不斷提升,有力地推動我省特別是贛南原中央蘇區的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據統計,2015年全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地區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280億元,帶動了包括貧困群眾在內的20多萬人創業就業。電子商務進農村不僅開辟了精準扶貧的新路徑,也成為了贛南原中央蘇區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為贛南原中央蘇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強大的能量,為蘇區人民奔小康夯實了基礎。江西省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資金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主要有:
江西省是傳統的農業和農產品大省,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大有可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村電子商務進農村工作,成立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省商務廳、省財政廳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省發改委等11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江西省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推進協調小組,各示范縣均成立了由縣主要領導掛帥的推進協調機構。省商務廳與各示范縣人民政府簽訂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管理協議》,明確了各級的工作責任、獎懲措施,同時界定了項目資金可使用的范圍和標準,確保中央專項資金用在刀刃上。
一是明確電商資金管理主體責任。為了落實各示范縣(市)人民政府作為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的主體責任和資金監管責任,省商務廳與各示范縣(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管理協議》,明確了各自的工作責任、獎懲措施和資金管理權限。二是規范電商進農村建設項目支持方式和標準。為保障示范工作的順利實施,江西省制定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建設方向和標準》,明確了資金可使用的范圍和標準,為下一步指導示范縣推進項目建設奠定了基礎。三是指導制定電商實施的工作方案。江西省多次召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推進調度會,邀請省內有關電子商務和物流專家為各示范縣(市)實施方案問診把脈,幫助和指導各示范縣(市)不斷完善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方案,使方案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也為下一步績效評價及資金分配提供重要依據。現22個示范縣(市)已將實施方案及資金安排方案在當地政府門戶網站上公布,接受社會監督。下一步江西省還將對專項資金開展全面的績效評價工作。
一是擴大專項資金試點范圍。按照商務部、財政部的要求,江西省采用競爭性方式,綜合考量示范申報縣(市)的積極性、產業特色、電商發展基礎、配套政策等因素,通過專家評審,最終確定國家級示范縣。為調動各地的積極性,江西省還從參與申報國家示范縣中落選的縣(市)中擇優選擇了6個省級示范縣,安排了110萬元進行扶持。通過扶持一批國家級、省級示范縣建設,引導帶動全省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
二是強化專項資金保障。第一批、第二批示范縣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按要求分別于2015年2月、2015年9月撥付到各示范縣(市),其中,第一批每個示范縣已撥付2 000萬元,第二批每個示范縣已撥付1 850萬元。江西省22個示范縣共撥付中央財政專項扶持資金4.175億元,地方政府配套專項資金達1.819億元,江西省嚴格按照各縣的實施方案,按工程進度撥付項目建設資金,明確項目資金專款專用。
三是多渠道籌措資金助力電商發展。為培養農村電商人才,我廳安排了1 200萬元用于農村電商培訓。同時加強與供銷、郵政等部門的聯動,形成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合力。省供銷部門有效整合新網工程資金700萬元,專項用于支持示范縣供銷部門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試點工作。省郵政也安排近億元專項資金,在試點縣建設農村物流配送體系。
四是積極解決電商企業融資難。為進一步解決電商企業融資難問題,江西省在示范地區開展了“電商信貸通”,當地政府積極對接銀行進行合作,設立“電商信貸通”融資擔保基金,為電商企業提供無擔保、無抵押、速度快、低利率的信貸扶持,如江西省廣豐已為40多家電商企業發放貸款1 000余萬元,助推企業新增交易額1.5億元以上。
兩年來,電子商務進農村專項資金的支持對江西省農村電商發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是推動農村電商發展與示范帶動深度融合。江西省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雖然只有22個,卻帶動了一大批縣開始行動,迅速提升了電子商務在縣級政府經濟工作中的地位,形成即使沒有政策資金扶持也要干的氛圍,示范工作撬動了江西省農村電子商務這塊蛋糕,取得了“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二是推動農村電商發展與特色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把電子商務作為助推特色產業發展的新引擎,推動傳統特色產業借力電子商務轉型升級,大至家具產業、臍橙產業,小至寧都孔明燈、肉丸等,都通過電子商務開辟了新天地。贛州市連續兩年舉辦贛南臍橙網絡博覽會,與淘寶網、順豐嘿客等電商平臺合作開展O2O運營模式,發展臍橙網店800多家,2015年通過網上銷售和帶動線下銷售共14萬噸,極大地提升了贛南臍橙的知名度,目前贛南臍橙品牌價值居全國農產品品牌榜榜首,品牌價值已達657.84億元,果農收入增長33%,帶動70余萬人脫貧致富。
三是推動農村電商發展與創新創業深度融合。加快了電商示范基地、電商孵化基地、電商產業園建設,積極開展電商知識培訓,培育電商示范企業和示范帶頭人,充分激發“雙創”活力。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培訓學院贛州分院正式掛牌。全市累計舉辦電商培訓班360多批次,培訓5.1萬人次。市政府出資租用1萬多平方米寫字樓設立電子商務基地總部大樓,對電商企業入駐創業給予補助,配套人才公寓吸引電商人才創業。于都縣自開展農村電商試點以來,已吸引1 500余名常年在外務工經商人員返鄉創業,今年以來新發展網店800家,新增電商企業84家,新增微店3 000家,于都縣電子商務孵化基地已入駐企業40家。寧都縣通過扶持電商企業飛天麥光光集團,每年網上銷售“孔明燈”2 000萬只,企業組織群眾在家生產加工,提供就業崗位2 000多個,每人每月可獲得1 000~3 000元的收入。
四是推動農村電商發展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出臺了《電子商務扶貧專項實施方案》,市、縣兩級財政安排專項扶持資金,從免費為貧困群體提供電商技能培訓,對扶貧對象進入電商孵化園或產業園落戶創業給予補助,優先提供“財園信貸通”、“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等金融信貸支持,鼓勵電商龍頭企業安排適當產品、適當崗位幫助扶貧對象就業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下一步,江西省將按照商務部、財政部的要求,加快示范項目建設進度,保障專項資金安全、高效、足額撥付到位。以開展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范工作為抓手,加快推進全省農村電子商務,完善農村現代市場體系,促進全省農村經濟發展,助推贛南全面奔小康。
責編: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