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曦
轉型期間企業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如何控制風險和提質增效
楊曦
設備管理工作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企業成本管理和風險管控的重要內容之一。抓好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是企業管理中投資管控、生產保障風險管控、成本管控等的重要保證。本文結合實踐,系統分解,闡述了如何作好的關鍵點以控制風險、提高設備管理水平。
設備管理工作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設備管理工作應堅持設備全壽命、全系統、全過程管理,對設備規劃、設計、制造、選型、購置、安裝、調試、驗收、使用、維護、修理、改造直至更新報廢的整個壽命周期,從技術、經濟和組織等方面進行綜合管理,實現設備壽命周期全過程各個環節或要素的協調,保證裝備技術的統一性和穩定性。以下從設備全壽命過程分析并提煉出風險管控和提質增效的關鍵點:
設備選型應統籌考慮設備的生產效率、工作精度、能耗指標、設備可靠性與維修性、設備安全性與環保性、設備配套要求、設備主要零部件的互換性、設備操作技術要求、設備的經濟性、設備的交貨期及售后服務條件等。對于公司的重要設備投資,應組織專家論證評審對技術方案進行評審,評審通過后方可執行采購。
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1、便于設備到廠后操作人員無異議,控制設備因操作人員有異議而發生再次改動的費用的風險;2、要考慮與現有設備備件的互換性,控制備件庫存量;3、對于投入高的設備選型中要充分調研橫向比較,充分了解該品牌在已使用顧客處的效果,控制投資失敗的風險;4、如性能相當,應優先選用國產或者合資通用品牌,進口品牌次之,便于技術吸收以及杜絕設備維護保養受到外方限制的風險;5、設備的技術參數在技術評審時要避免高標準造成的投資浪費。
設備類需求計劃經過公司設備類采購需求申請審批流程后,由采購管理部按照相關標準組織采購。在采購過程中,任何部門均不得擅自更改設備計劃和設備技術方案。公司設備管理部門應負責組織所訂購設備完工前的預驗收,確保按合同要求安全交付使用。預驗收合格后,設備方可包裝發運。
實際工作中要注意:1、對于大型設備特別是進口設備,合同中要包含:圖紙確認簽字、培訓要求、質保期期限、供貨范圍、安裝調試要求、技術參數要求等,值得一提的是:涵蓋在合同中對于外方來企業的安裝調試人和天數的約束一定要計算清楚,以免發生后期執行過程中超過合同費用的情況,若無法預算,則應和外方協商采取包干的方式較好。2、重要設備在發貨前應盡可能到廠家驗貨,若不能到場,則應有技術參數和外觀照片的確認后,方可同意發貨。
設備到貨驗收,實際工作中要注意:1、到貨時一定要立即組織開箱驗收,不能只見到貨清單,杜絕供貨范圍出現重大缺失的風險;2、設備的存放與保管要求:精密(電氣、自動化)設備應注意防潮,放置于安全地方。露天堆放的設備要采取防雨措施;3、設備到貨后的保管應落實責任;4、進口設備應做好商檢工作。
設備到貨開箱驗收后,應盡快組織安裝調試。應加強設備安裝調試和驗收的組織管理,制訂設備安裝調試與驗收工作計劃,加強過程管理和控制,確保設備安裝調試進度與質量。應嚴格把好設備質量關,未達到合同約定要求或驗收標準的,應在索賠期內提出索賠、退貨申請,或及時協商解決;未影響設備功能、性能正常使用而通過驗收的設備,企業需與制造單位簽署相關備忘錄,明確問題性質及解決進度;存在重大缺陷或重大問題的設備不允許讓步接收。設備通過驗收后,應及時辦理設備移交和轉入固定資產手續。應做好新設備安裝、調試、使用初期等階段的數據和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反饋,及時組織新設備隨機資料的譯制,掌握設備結構和性能。
實際工作重要注意:1、設備在投入運行前要組織操作人員和維修人員培訓和測試,控制誤操作和維修風險;2、設備的質保期一般為一年,設備到貨后應該盡快投入使用,便于盡早發現問題充分驗證,避免出現過質保期后出現重大質量問題而無法追責于供應商;3、應注意安裝調試供應商是否存在相關資質。
設備驗收內容包括:是否符合合同條款要求;設備備試運行情況;設備安全檢查及評價;其他檢測或相關證明;對設備安裝調試符合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規范評價;設備兩程兩表;符合以上條款要求進行項目設備驗收。項目通過驗收后,應及時辦理設備移交和轉入固定資產手續。
實際工作中要注意:把好驗收關,杜絕輸入性風險;設備形成生產能力應及時辦理入固定資產手續。該項為審計的重點。
設備使用部門(項目組)應加強對質保期內的設備運行管理,設備管理部要及時聯系廠家(或供應商)對運行中發現的問題進行處理。在質保期期間出現設備供應商沒有解決完的情況,應要求供應商簽署備忘錄(包含落實問題解決進度),以形成問題解決的閉環。針對質保期間出現的質量問題,依據合同對供應商提出考核條約。
設備后評估應對設備的先進性、穩定性、可靠性、經濟性、以及供應商的信譽和服務質量進行全面評價,為設備運行管理及同類型設備投資決策和購置管理提供依據。
應建立健全并嚴格執行設備使用、維護與檢修管理制度和技術標準,包括設備操作規程、維護保養規程、點檢維修作業標準及其他相關標準。設備操作人員必須經過上崗前技能培訓,考核合格后方能操作設備;設備操作人員必須嚴格按照相應的《設備操作規程》進行操作設備;設備使用部門每周自檢,設備管理部門每月對設備的維護保養情況進行一次檢查考核。
應加強設備安全管理,經常開展設備安全教育,定期組織設備安全檢查。應對設備安全裝置進行定期檢測,不準擅自拆除或閑置,保證設備安全裝置和防護設施可靠有效。定期對設備開展技術性能和安全可靠性評價,應加強對動力、起重、運輸、儀器儀表和壓力容器等設備的維護、檢測和現場性試驗,及時消除缺陷和隱患,保持完好狀態,確保安全生產。特種設備的設計、制造、安裝、使用、檢測、維修、改造和報廢管理,嚴格遵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執行。凡列入國家、行業、地方淘汰范圍的耗能過高設備及企業無法改造或無改造價值的耗能過高設備,應在規定期限內報廢。凡超過排放標準的設備應停止使用,并在環保主管部門規定的期限內治理或改造。治理、改造無效的設備應予以報廢。
應按照設備固定資產編碼規則規定,對設備統一編號、建帳、建卡,實行信息化管理,做到帳、物、卡(或電子數據)相符,做好封存設備、停用設備的管理。
實際工作中應注意:目前正處于供給側改革各企業去產能階段,各企業應認真梳理設備的狀態,合理安排生產計劃,做好富余設備管理,便于保障設備再次利用時的完好性。將落后工藝的設備及早淘汰,減少維護成本。對于富余設備管理有以下建議:長期未使用的設備及設備部件視同富余設備管理;富余設備定期通電30分鐘后運轉1-2小時。潮濕環境下的設備必須完成絕緣測試后才能通電運轉;控制柜做好防潮處理,啟用前完成除塵、防松檢查。
設備報廢管理:按照規范和規定的流程做好設備的報廢處置。
實際工作中要注意:大型設備可照相存檔案便于轉讓;小型設備可分批處理;屬于專用設備的報廢處置,必須嚴格遵守保密規定處理;非專用設備進行報廢后,能夠作價處理的,可對外進行轉讓。拍賣、轉讓、整體詢價等處置方式應滿足利益最大化原則。公司收到相關方的付款憑據后才能將報廢設備交付到相關方;特種設備符合報廢條件的特種設備應強制報廢,向地方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登記證書及注銷手續。在對其進行處置前應將其解體或者消除其使用功能,不轉讓該類設備用于改造或降級使用。屬于強制性報廢的汽車,需要處置單位提供證明原件。且要有現場處置照片記錄;含放射源的輻射類設備。該類設備報廢時,應向當地環保部門申報該放射源的報廢,將放射源從設備本體摘除,并按照國家相關法規進行注銷和銷毀,對摘除放射源的設備本體可視同普通報廢設備進行處置;電子設備(計算機、掃描儀和復印機等辦公自動化設備、帶存儲功能的數控設備等),該類設備報廢時應拆除硬盤、內存等存儲元器件,對其脫密處理。該類設備含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設備管理部應書面告知采購管理部上述信息,采購管理部在處置該類設備時應與回收方簽定告知書,告知回收方應按照國家法規進行消毀,不能隨意丟棄其中的有毒有害材料。回收方應具備危險廢物處理資質。
立足自主維修維保,控制委外費用;內部挖潛,合理調配資源變外修為內修;修舊利廢勞動競賽激勵;核心部件的建議:合理做好進口備件國產化;降低采購成本:備件的進貨渠道,非壟斷備件采用合理供應渠道;加強供應商管理,在推薦供應商方面落實;加強設備的優化改進工作,不斷提高設備的技術水平,提高設備運行狀態,對頻發、高發的設備故障進行攻關,降低設備運行成本;加強規范性使用和維護保養管理,定期檢查落實績效考核,防止較大事件發生;嚴格審核采購需求計劃:加強技術審核,源頭控制,保障設備的情況下降低計劃數量嚴控委外維修;合理管控設備、備件和維修需求計劃的技術方案,避免過高標準造成的投資和維修成本的浪費,源頭控制;選型上考慮國產、合資以及進口的選擇,盡量考慮通用品牌;報廢設備的有價值的元器件的充分利用。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