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杰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淺析老齡化背景下社會保障制度的選擇
張學杰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凱里 556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許多國家都面臨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壓力,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嚴重。我國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面臨的壓力更為嚴重。在對我國國情充分考慮的基礎上,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一致的社會保障制度,以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有序發展,建立更為合理的社會秩序。
老齡化;社會保障制度;養老金
21世紀之后,包含中國在內的多數國家已經出現人口老齡化的現象。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阻礙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現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世界發達國家和一些發展中國家都在積極尋求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措施。中國,作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人口老齡化問題也十分嚴重,且比預期提前到來,這也意味著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形勢是更為嚴峻的。一方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受人口老齡化影響較大,開始出現經濟增長緩慢現象。另一方面,如果社會保障制度和措施的制定不能跟上人口老齡化發展的步伐,將會導致一系列社會問題的出現,影響社會安定。因此,面臨人口老齡化這一現象,要如何有效化解人口老齡化危機?如何有效應對這這一問題?本文在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現狀及形成原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探討了如何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問題。
1.1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現狀分析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990年的6 299萬人增加到2000年的8 811萬人,占總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為6.96%,目前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性別間的死亡差異使女性老年人成為老年人口中的絕大多數。預計到204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同時,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將增加到7 400多萬人。上述數據顯示,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呈現總量擴張、增量提速的發展態勢,人口撫養負擔正逐步增加。
1.2我國人口老齡化形成原因分析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當前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已開始制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原因表現在多方面。然而,人口老齡化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國實行的計劃生育政策,該政策導致我國人口生育率較低。計劃生育的政策是與我國20世紀80年代的國情相適應的,當時國家人口增長過快。但是,當前我國的基本國情已經出現改變,人口增長速度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及科學醫療水平的改善,人類的壽命相比以前已經大大延長。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導致我國社會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相對提高,但是年輕人的比重卻呈現出下降趨勢,最終表現為我國社會中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我國提前進入老齡化社會。
2.1建立系統完善的老年醫療保障體系
健康是老年人晚年生活中最關心的一部分,其關系到老年人能否享受到較高質量的晚年生活。老年人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但是,我國當前社會出現看病難及看病貴的問題,而老年人身體免疫力較差,更容易患病,且容易患心腦血管疾病和一些慢性病。這些問題都顯示出老年人的醫療保健問題是至關重要的。完善老年人醫療保健體系,首先要提高其醫療保險報銷的比例,完善對老年人的醫療救助,還可以通過商業保險為老年人就醫創造額外保障。
2.2建立完善合理的養老保險,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
縱觀養老社會保障制度,可以發現養老保險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養老保險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較為重要的經濟來源。因此,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國家要通過完善養老保險措施,保證老人年基本生活有穩定的養老金,這也是其積極生活和參與社會的基本物質保障。政府在完善養老保險措施中,要明確自己的責任,并且能夠承擔轉制成本,政府要在完善養老保險中發揮積極作用。
2.3鼓勵老年人積極與社會接觸互動,努力實現自我價值
老年人雖然已經脫離了工作崗位,但其自身能力卻是不可忽視的,對社會發展仍有積極促進的作用。因此,老年人可以在自身健康狀況良好的情況下,主動與社會接觸,努力實現在社會和諧發展中的自我價值,即要“老有所用”。在推動老年人主動參與社會中,需明確政府的主導作用和主體地位,政府要在社會發展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制定利于老年人參與社會的措施,并加大宣傳力度。例如,政府可以建立老年人相關的數據庫,對那些技術精湛及受過高等教育的老人建立系統的檔案,為老年人就業建立合適的渠道。
人口老齡化給社會發展帶來了較大的困難,是對老年社會保障制度的一種挑戰。在人口老齡化現象高峰出現之前,要抓住當前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建立更為合理且能夠持續性發展的社會養老金機制,引導個人儲蓄養老,積極解決并且完善城鄉養老制度的銜接問題,完善我國老年人社會保障制度。
主要參考文獻
[1]郭慶旺,賈俊雪,趙志耕.中國傳統文化信念、人力資本積累與家庭養老保障機制[J].經濟研究,2007(8).
[2]孫雅娜,邊恕,穆懷中.中國養老保險最優繳費率的實證分析——基于貼現因子和勞動增長率差異的分析[J].當代經濟管理,2009(7).
[3]王燕,徐滇慶,王直,翟凡.中國養老金隱性債務、轉軌成本、改革方式及其影響——可計算一般均衡分析[J].經濟研究,2001(5).
[4]徐文全,梁冬,岳浩永.彈性退休年齡改革和養老金缺口的彌補:基于人力資本理論[J].人口與發展,2006(2).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55
F323.89
A
1673-0194(2016)14-0214-01
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