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琪
(云南師范大學,昆明 650504)
“互聯網+志愿服務”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訓課程中的優勢
康 琪
(云南師范大學,昆明 650504)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實訓課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目前,各高職院校都在開發實訓課程,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因而探索適合高職院校實情的實訓課程新形式,對于創新高職旅游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服務實踐和校企合作方式有著重大意義。
互聯網;志愿服務;高職;旅游管理;實訓課程
高職院校的旅游管理專業一直以培養旅游行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培養目標,而專業實訓課是旅游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專業實訓課,既可以訓練學生的實操技能,使其獲得實踐經驗,也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旅游業現狀,深入理解課本上所學的專業知識,做到理論和專業的真正結合,為將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伴隨著互聯網時代一系列新技術的出現,互聯網和旅游的漸漸融合,旅游業進入了大眾化、產業化發展的新階段,“互聯網+旅游”也成為當下旅游業發展的一大亮點。為了適應新形勢下旅游業對人才的需求變化,高職院校希望以更靈活、更個性的方式,使學生在專業實訓課程的得到鍛煉,因而筆者想到了以“互聯網+志愿服務”為創新手段,首創高職旅游院校互聯網實訓課程新模式,重點以高職院校所在城市周邊的旅游景點、酒店、旅行社、主題公園為實訓地開展旅游咨詢、導游講解、應急救援、環境保護及酒店服務等服務來開拓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校外實訓課程,進而培養學生主動服務的意識和旅游服務的基本技能,鍛煉組織協調、溝通交流、運營服務等能力,促進學生對旅游專業內涵的掌握,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能力,為社會培養具有奉獻精神的旅游從業者。
1.1不同院校的實訓課程及場地差異大
專業實訓課程主要由校內實訓和校外實訓組成,由于受地域、歷史文化、經濟等多方面的影響,目前,我國旅游類高職院校發展情況呈現階梯狀延伸。如旅游五星聯盟院校,因為歷史悠久,名氣大,國家重點培養支持,因而學校無論是實訓設備、實訓課程開發還是實訓基地都是比較完善的。一些省市高職旅游院校,雖然起步晚,但是也在積極謀求自身的發展,這部分學校受到資金、設備、實訓場地、師資等條件的影響,仍然以理論課為主,實訓課程體系不能及時跟上或根本沒有,因而并不能滿足學生校內校外實訓的需求。
1.2實訓課時少,實訓方式簡單,不夠科學系統
目前,不少高職旅游院校并沒有系統科學的實訓課程體系,有些院校甚至沒有實訓課程,或實訓課程在教學計劃中所占的比例及小。對于校內的模擬實訓、校外的旅游專業認知、見習、實習等實訓課程,也似蜻蜓點水,教學方式依然處于教師講解,學生聽的層次,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練習的機會比較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高。且現在不少高職旅游院校實行的是“2+1”人才培養模式,但是在學生第三年的外出專業實習過程中,很多學校并沒有安排專業的實訓教師跟蹤授課和指導,因而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面對工作壓力、人際關系、理論和實踐不對接的情況時,容易產生諸多的矛盾和問題,這種方式讓有些學生產生了逆反心理,畢業以后不愿意再從事本行業,因而并不能適應新形勢下旅游業對旅游人才的需求變化。
1.3缺乏實踐經驗豐富的實訓教師
國外不少高職院校都會聘用處于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的有關人才來學校做兼職教師,而且這一比重還在不斷的上升。這些人因為工作經驗豐富、能力強,主要從事的就是專業課和實踐課的教學,非常適合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但是在國內實踐課程的教師大部分是由學校專任教師擔任的,這些旅游管理教師很多都是從旅游院校畢業后直接任教的,雖然有一部分人也有在旅游行業的工作經驗,但是由于工作時間短,工作職位低,實踐經驗不足,理論教學常與實際脫節,沒有太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由于學校沒有很好的激勵、晉升機制,教師對于去企業掛職鍛煉并不積極,企業人員也不愿積極地參與到學校的實訓課程中來,這些因素對于實踐教學都是極為不利的。
1.4缺乏技術技能依托,沒有統一的標準要求
和理工科不同,旅游管理專業實訓課程開發的一個難點在于缺乏技術技能依托,沒有統一的實踐要求和標準。由于旅游管理專業涉及的行業有酒店、旅行社、旅游服務公司、景區、各大主題公園,這些行業社會性比較強,學生無論在校內還是校外的實踐操作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外在的地域環境、人際交往、學生的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等,因而學生實踐操作的評判標準均在于人為,這種方式過于主觀和感性,且評判手段簡單,無法衡量學生的真實實踐水平。
鑒于以上存在的問題,作為發展中的高職院校,完善自己的實訓課程體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呈現出階梯式遞增向上的發展,那么如何結合自己的專業特色來開設實訓課程是高職院校應該積極探索的。
在“互聯網+”創新背景下,高職院校通過網絡平臺建立虛擬志愿組織,定期招募志愿者,結合高職院校所在城市周邊的旅游景點、酒店、旅行社等旅游類企業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搭建靈活的校外實訓基地,實現志愿服務線上與線下的結合。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均可通過關注網絡平臺報名參加,在校期間參加規定時間內的實訓即可完成規定的實訓學分課程。這種實訓活動形式新穎,內容豐富,學生既可以結合專業特長和興趣自由選擇實訓地點,又鍛煉了學生的實操能力。“互聯網+志愿服務”在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訓課程中體現出以下幾種優勢。
2.1技能優勢
直接由各旅游企業提供企業精英、技術人員與校內的專業教師對接,對學生的志愿實訓活動進行指導和管理。在校內,專業教師可以提前對學生進行崗前理論指導、心理引導。在校外,由企業提供的專職人才跟蹤學生的實訓過程,并作出評價。這樣靜態與動態相結合方式能及時解決學生在服務中反饋的問題,總結經驗,然后以案例、視頻等形式在網絡平臺上及時發布。這樣對企業來說,既節省了人力成本,又可以給自己的企業招徠未來的工作人才,學生也可以在志愿服務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實踐經驗,一舉多得。
2.2地理優勢
選取的實訓基地均是旅游職業院校所在地的城市或是周邊旅游企業、景區等,高職院校可以和這些旅游企業結合共建“旅游志愿者服務基地”,為志愿服務開展提供平臺,便于學生實戰。由于地理上的優勢,無論學生的出行、住宿等均十分的便利,時間安排更為充裕,對校外實訓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先決條件。
2.3時間優勢
由于優越的地理優勢,這種實訓形式完全不用占用上課的課時,可以安排在周末、節假日、寒暑假。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時間上比較靈活,既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企業去實踐,也讓自己更加貼近地走進工作一線。
2.4通訊優勢
學校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通過網絡建立旅游實訓服務管理系統平臺,并不斷完善網絡運營管理,優化服務流程,利用“電子郵箱+網上論壇+QQ群+微信+微博”,實時發布消息,學生可通過固定的網絡平臺進行志愿者注冊、培訓、活動報名、在線培訓、志愿服務參與和服務時數記錄,這樣學生的需求與旅游實踐服務及時對接,實現旅游志愿服務線上與線下相隨時互通,也提高實訓的時效性和滿意度。
2.5反饋優勢
高職旅游院校可以組建團隊,融合智慧旅游,打造智慧志愿服務新模式,通過在網絡平臺上發布志愿服務視頻、上傳照片展示實踐風采、工作問題反饋解決、經驗分享等方式定期向志愿者提供指導、培訓,并對志愿服務工作進行實時監控和分類管理,重在培養志愿者的責任感和專業能力,提高其專業操作技能。
“互聯網+志愿服務”的實訓課程新模式,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平臺,結合信息技術的深度發展,讓互聯網與志愿服務進行深度融合,創新校外實訓形式。
筆者希望能夠進一步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能夠倡導文明旅游理念,傳播和諧與責任,提升城市的旅游形象,展現當代大學生的風采,也希望開創校外實訓課程新的模式,創新高職旅游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服務實踐。
學生在志愿服務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公民責任和義務的理解,樹立主動服務社會的意識。通過服務讓學生了解旅游行業精髓,加強旅游專業意識和對旅游專業的認同感,鍛煉社會實踐能力,提高綜合實踐素養,使自身得到完善和發展,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61
G712;F590-4
A
1673-0194(2016)14-0220-02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