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旭
?
計算機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探析
韓旭
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 大慶 163000
在計算機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計算機的應用領域正在不斷地擴展,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分別闡述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極端以及各階段的標志性產物,并論述了計算機技術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包括對于調整產業結構產生的正面影響,同時對于新信息的引入也帶了負面的影響。如何在發展技術的同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成為了推動計算機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在正確處理前進與發展的關系的同時,提出了正確的思路。
計算機技術;社會發展;影響
計算機產業的迅速崛起,促使計算機技術的應用有了更廣闊的天地,不但從早期的軍事領域深度發展,更向著其他產業進行了縱向的蔓延。無論是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是工作以及學習,人類社會在以此技術為前提邁入了全新的鼎盛時代。信息產業的大量需求,要求行業不光要接納新鮮的事物,還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創新過程中的選擇和發展,對于當今的計算機技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遠古時代的結繩記事開始,人們對數據的歸納、總結與分類就尤為重要。算盤的發明以及格子乘法的運用,開啟了計算算法以及量化的標準。計算機技術在工業發展的大時代下,通過軍用的技術轉向民用,這一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基本可以分為三大階段,機械式、機電式以及電子計算機。
19世紀伊始,各技術領域的計算問題越來越難解決,單一的人工計算早就不能滿足科學家的需求。[1]所以運算速度更快,運算功能越多的計算機亟待出現。以此為契機的電子計算機產業又經歷了三次革命。從大體積的笨重外觀,到基本組成元件的更新換代,計算機的產業革命可謂勢頭迅猛。埃尼阿克成為近代計算機真正的鼻祖,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電子管、晶體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四個階段,計算機的體積不斷減小,重量不斷減輕,運算速度不斷提高,價格越來越低,運算的可靠性越來越高,應用領域從最初的只在重要部門或科學研究部門進行科學技術到現在已經進入辦公室、校園和家庭。
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了人們所關注的熱點,各行各業都在拓展計算機的相關功能,計算機也顯示出它特有的生命力。但是對于計算機技術對社會的影響究竟是好是壞,這就需要進一步探討。
2.1 對生產力的影響
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和推動,人類社會先后經歷了三次高潮,蒸汽機的發明、電的出現,以及計算機的問世都制約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當今時代產業結構的迅速變化,都是以計算機為基礎,在以信息技術為第四產業的發展解決了生產力和生產水平低下等諸多問題。人們掌握的信息量越來越大,時效性、可靠性都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入21世紀以來,物流產業、電子商務等,都在信息產業技術的開發和應用過程中得到了推波助瀾的發展。作為信息技術的科學前沿,科學技術依然是第一生產力,計算機技術加快了生產力的發展。
2.2 對經濟的影響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對經濟的影響顯而易見,其中最主要的是以計算機產業結構為主要根基的發展,對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從事信息的生產與傳遞,加工與處理都需要憑借計算機的發展。根據相關部門統計,僅僅是1997—2000年,三年的時間,以計算機技術為基礎的信息產業帶動全球范圍內經濟總量50%的增長率,多達兩萬億歐元。未來發展將成為第一產業,迅速超過其他產業鏈。另外在拉動內需的同時也促進了就業,2011年我國從事電子計算機的行業人員高達200多萬。
2.3 對生產方式和生活的影響
在以工業為主導的社會生產方式中,人力能達到的技術問題,計算機基本都能達到,生產力水平大幅度提高,大大減輕了工人的勞動強度,但工人淪為“機器的附庸”,仍然是工廠勞動的主力。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工人的簡單重復勞動以及繁重的體力勞動逐漸被計算機、與計算機輔助技術和控制技術相關的機器所取代,工人階級的素質和知識化層次發生重要變化,越來越多的工人開始從事腦力勞動。計算機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促使人們的生活發生巨大的轉換。
雖然計算機的發展為社會發展帶來了上述諸多的積極影響,但如果我們對計算機不加以正確利用的話,同樣會給我們社會的發展帶來很多危害。計算機的廣泛應用使得人與人之間越來越獨立,加強了人與計算機之間的關系,而淡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2]尤其是網絡技術的發展,人們只要通過網絡就能傳遞彼此間的信息,長此下去,人們的交際能力就會被弱化,整個社會就會變得冷漠,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隔膜越來越多,感覺越來越陌生,甚至有部分人會有現實生活的社交恐懼癥。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它已經滲透到社會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計算機技術在推動社會生產力水平的發展的同時,調整社會經濟結構,推動社會經濟大幅度提升,并為企業生產和決策等活動以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但是,計算機技術也給社會帶來了更多的挑戰,它要求我們要改變固有的思想和行為,正確利用它,不斷努力推動人類杜會向更高階段發展。
[1]郭妍岑.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發展趨勢[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22):148-149.
[2]王志英.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研究[J].計算機教育,2008(3):18-20.
TP3;G305
A
1009-6434(2016)04-00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