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了滿足建設工程的應用需要,進行砌體工程體系的健全是必要的,這需要針對砂漿強度及構造柱狀況進行分析,落實好相關的質量控制措施.在砌筑工程的應用過程中,其需要利用砌筑砂漿進行磚石、瓦礫等材料的砌筑,這種技術具備良好的工作效益,施工技術比較簡單,廣泛應用于民用建筑物建設中。砌體施工質量具有以下要求,砌筑的砂漿必須飽滿均勻,內外搭砌的質量要好。在質量檢查過程中,需要針對水平度、砌塊尺寸、砌塊表面質量等進行分析。這需要做好磚砌體結構的構造柱的良好設置,切實提升砌體結構的整體抗震性,從而提升建筑物的整體穩定性。
關鍵詞:砌體結構;構造柱;質量控制;成熟性技術;建筑穩定性
前言
通過對砌體工程砂漿質量環節及構造柱質量環節的控制,可以有效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益,有利于提升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及穩定性,滿足了現階段砌體工程的建設需要,文章就砌體工程砂漿工作及構造柱工程的相關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旨在提升砂漿工作的效益,保證構造柱整體質量體系的優化,滿足現階段工程施工的要求。
1做好砌體工程砂漿強度質量的控制環節
(1)為了有效提升砌體工程的整體應用質量,需要進行多層砌體結構性能的優化,比如進行其抗震性能的優化。在砌體的某些部位進行鋼筋混凝土柱及圈梁面板等的有效連接,有效優化建筑物的內部結構,提升建筑物的整體穩定性,保證結構整體受力性能的優化,我們把這種鋼筋混凝土柱稱之為構造柱。通過對一系列的試驗研究的開展,得出以下結論:通過對構造柱的設置,可以有效提升砌體工程的內部結構受力性能,有利于提升其抗剪承載力。正是由于這種施工效益的存在,才使得墻體開裂狀況得到有效的約束,避免裂縫的擴大及發展,有效提升結構的自身延性。
通過對圈梁及構造柱的結合式應用,可以實現墻體結構穩定性的提升,從而保證裂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砌體出現裂縫后,它的構造柱及圈梁會限制住裂縫的繼續蔓延,維系著墻體的穩定性,有效應對地震作用力,避免墻體出現倒塌情況。通過對圈梁及構造柱的結合,可以提升墻體框架結構的穩定性,這種框架稱之為構造框架,具備良好的抗震、抗倒塌性。
(2)砂漿和磚共同構成了磚砌體,這種技術應用比較廣泛,操作起來比較方便。在磚砌體的施工過程中,通過對施工體系的優化,可以有效提升磚砌體工程的整體應用效益,實現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提升工程的整體效益。這需要進行良好質量的磚砌原材料的選擇,優化影響砌筑質量的各個因素,保證砂漿的飽滿性,保持磚體澆水的濕潤性,優化材料的組砌模式,實現整體質量檢查效益的提升,做好相關的監督及控制工作。在砌筑之前,要做好澆水濕潤工作,避免磚體的過分干燥。通過對澆水環節的開展,可以有效提升砂漿的強度,提升砂漿及磚體的粘結性,使砂漿具備一定的流動性,提升砌體砂漿的密實及飽滿性。這需要進行磚體含水率的嚴格控制,將其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實現澆水方法的優化,避免臨時澆水狀況的出現,禁止出現干磚上墻現象。
為了提升砌體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必須保證砌體強度的優化,這需要進行水平灰縫砂漿飽滿度的優化,保證水平灰縫砂漿的飽滿度滿足砌體的工作要求。當荷載作用力產生時,磚體會承受來自上部分的荷載,這就導致其處在比較復雜的受力狀態。從客觀上來說,磚體的自身厚度比較小,它是一種比較脆的材料,它的抗彎抗剪性比較差,當磚體處于局部受壓、受剪等狀態時,很容易出現提早開裂的狀況,從而導致磚砌體喪失其承載力。在施工檢查過程中,需要進行百格網方法的應用,實現水平灰縫飽滿度的控制。
(3)在磚砌體工程應用中,需要做好磚砌體強度的控制,進行干磚及其砂漿強度的提升,實現磚混結構房屋建筑墻體質量的有效控制。這首先需要進行磚體及砂漿質量的控制,在磚砌體施工過程中,需要做好磚體強度的檢驗及控制,避免砂漿配合比的不合理情況,按照實際施工標準,進行磚體及砂漿強度的控制。
為了有效提升磚砌體的施工質量,需要按照施工要求進行操作,進行構造柱施工方法、水平灰縫控制方法等的協調,這需要引起相關施工人員的重視,實現三步砌筑方案的優化,掌握施工的規范要求,這需要組織相關的人員進行工程規范的學習,熟悉工程規范,并且進行這些規范的正確使用。
在施工過程中,磚體的品種及強度必須滿足工程的需要,做好砂漿的配制環節,實現不同原材料質量的優化,各種工作步驟必須滿足工程的設計需要。通過對砌筑方法的優化,可以有效提升水平灰縫砂漿的飽滿性。在實踐施工過程中,可以進行三一砌磚法的應用,保證砂漿的良好稠度,實現砂漿飽滿度的良好控制。
(4)為了有效提升砌體的施工效益,需要進行一些細節性施工步驟的開展,進行皮數桿的設置,進行吊靠墻體的平整度的控制,做好砂漿的攪拌工作等。通過對砌體施工傳統工藝的應用,可以滿足墻面、墻體工作的諸多要求,可以提升砂漿的整體效益,滿足砌體工程的實踐工作需要。
在實踐施工中,做好重點工作步驟的檢查工作是必要的,這需要嚴格檢查砌體的使用狀況,做好試配的相關步驟,實現砌體銜接處的牢固性,避免構造柱出現斷柱及夾層狀況,保證構造柱與砌體的良好銜接性,實現組砌模式的優化,滿足地震設防區的磚砌體的工作要求,控制好砌筑的整體質量,提升砌體的整體穩定性及安全性。
2 做好構造柱的質量控制環節
(1)在構造柱的應用過程中,需要遵循質量控制的相關原則。房屋的高度和磚砌體結構的抗震性存在密切的聯系,構造柱的設置環節與房屋的高度密切相關。根據建筑物及使用要求,需要進行構造柱設計方案的優化,滿足在地震荷載影響下的受力承載要求。需要保證構造柱的有效設置,及其與磚墻的共同作用。這需要根據我國建筑的抗震設計規范,進行現澆鋼筋混凝土構造柱模式的優化,進行多層磚砌體房屋工作方案的優化。
構造柱的設置需要按照我國的相關規范要求,具體要求見表1。針對那些單面走廊式的多層房屋,需要進行一層層數的增加,按照表1的相關要求,進行構造柱的良好設置。單面走廊兩側的縱墻需要按照外墻的工作方案進行處理。針對那些具備較少橫墻的房屋,根據房屋進行一層層數的增加,按照相關的工作要求進行構造柱的設置。針對那些橫墻較少的單面走廊式,需要根據工程的相關要求,進行構造柱的設置。在構造柱的設置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工作狀況,進行相關工作步驟的選擇。
(2)針對那些各層橫墻比較少的房屋,需要進行二層層數的構造柱的設置。需要進行蒸壓粉煤灰磚的砌體房屋的應用,提升砌體的整體抗剪強度,滿足構造柱設置的實際工作要求,實現現階段工作的良好開展。
3 構造柱施工要求及質量控制
(1)通過對構造柱施工體系的健全,可以有效提升砌體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這需要進行構造柱構造要求的優化,進行構造柱最小截面的控制,使其滿足工程實踐的要求,實現縱向鋼筋應用環節、箍筋間距環節等的控制。需要根據實際工程環境,進行房屋四角構造柱的配筋及截面工作環節的優化。
在墻及構造柱的連接處,需要進行馬牙槎的設置,進行水平鋼筋及拉結網片等的設置,滿足不同樓層磚砌工作的要求,提升構造柱的整體施工控制質量。在圈梁及構造柱的連接處,需要進行構造柱的縱筋設置,保證其在圈梁的縱筋內側穿過,保證構造柱縱筋上下部分的有效連接。在構造柱的應用過程中,需要保證基礎圈梁工作環節的有效開展,可不進行基礎圈梁的單獨設置。
(2)在實踐應用中,施工質量問題是不能避免的,這需要根據工程施工要求,進行施工質量方案的優化,做好構造柱的良好設置環節,控制其構造柱的數量,使其滿足日常工作的規范要求。這需要進行構造柱漏設及少設狀況的控制。要處理好變形縫兩側及外墻的關系,進行構造柱的良好設置。這也需要進行鋼筋埋設深度的控制,保證基礎圈梁內部的構造柱的良好設置,從而滿足實際工作的要求,確保構造柱環節及基礎圈梁工作環節的協調,從而提升砌體工程的整體應用效益。
(3)在施工過程中,要確定好鋼筋的方向,避免其出現偏斜移位的狀況,避免其出現錯位超標的情況,避免其出現上重下輕的情況。在箍筋工作環節中,需要根據工程要求,進行箍筋間距的控制,按照要求進行綁設環節的優化,避免其出現綁扎松動的狀況。在實踐過程中,需要進行綁扎周期的控制,避免其豎筋的彎折狀況,做好骨架支立的支護固定環節。在施工過程中,需要避免骨架間的碰撞及摩擦,需要進行預防性措施的開展,避免施工過程中相關意外狀況的發生。在箍筋的綁扎過程中,該加密的地方需要加密,不能出現遺漏及疏忽的情況。在砌筑過程中,要保證柱外模板與墻面的貼緊,要保證底部排磚環節的有效開展,避免出現過大的構造柱橫豎中心偏差問題。在砌筑過程中,需要按照施工要求進行構造環節的優化,提升室內地坪的構造柱應用效益。
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需要做好鋼筋綁扎的保護層墊塊的固定,避免支模出現鋼筋移位的狀況,避免混凝土澆筑保護層的喪失,避免其出現漏筋的現象。要保證拆模時間的良好控制,保證混凝土的及時性養護,從而避免出現一系列的混凝土質量問題,比如過低的混凝土強度、過差的混凝土表面質量。施工部門的相關人員需要進行構造柱施工方案的優化,認真學習施工過程中的相關工作規范,積極做好施工的技術交底工作。在施工過程中,按照設計文件及規范標準做好施工強化工作,實現質量檢查及驗收工作的良好開展,確保構造柱施工質量的健全,實現其內部各個環節的協調,滿足現階段砌筑工程的應用要求。
4 結束語
磚砌體結構具備良好的工程效益,它的施工技術比較成熟,工程造價比較經濟,通過對構造柱等抗震措施的結合應用,可以滿足民用住宅的工作要求。為了滿足現階段建設工作的要求,相關企業部門需要做好砌體工程的質量控制工作,將工程質量控制理念貫穿于工程的整個實踐過程。
參考文獻
[1]GB50203-2011.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S].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設計規范[S].
[3]GB50003-2001.砌體結構設計規范[S].
[4]張昌敘.砌體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3-2011)實施[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