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刀具強度是影響刀具使用壽命的因素之一。文章利用UG軟件對硬質合金車刀進行了受力分析,確定了硬質合金車刀在試驗條件下,切削深度對切削力的影響關系及此條件下刀具合理的切削用量。
關鍵詞:硬質合金;切削力;切削深度;應力
1 概述
在車刀進行切削運動的過程中,刀具的使用壽命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切削用量就是影響刀具壽命的因素之一。文章主要利用UG軟件研究硬質合金車刀在試驗條件下合理的切削用量。
2 切削用量與切削力
2.1 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進給量和切削深度。在車刀材料、車刀幾何參數、工件材料及刀具磨損情況確定時,切削力的大小由切削用量決定。車削加工中切削用量的使用范圍[1]可以查到。
2.2 切削力
實際車削加工中,作用在刀具上的力分解為3個方向,分別以Fz代表切向力,Fy表示切深抗力,Fx則為進給力,如圖1所示。切削力大小可由經驗公式[2]計算,在確定的刀具材料、刀具幾何角度、工件材料、進給量和切削速度的前提下,切削力的計算公式可以簡化,具體見公式(1)-(3)。
Fx=313.39ap (1)
Fy=234.81ap0.9 (2)
Fx=614.61ap (3)
由上述公式可見,只要切削深度ap改變,切削力數值也會發生變化。文章就是利用UG軟件,找到刀具在確定的進給量和切削速度條件下,切削深度與切削應力和受力點的位移的關系。
3 UG 環境下車刀的受力分析
3.1 試驗參數
試驗條件:工件材料為中碳合金鋼,刀具材料為YT5硬質合金,刀體幾何尺寸:B×H=16mm×16mm,L=110mm。車刀主要角度:前角0=10°,后角o=5°,主偏角kr=90°,副偏角kr'=3°,刃傾角s=-5°。刀具材料的機械性能:彈性模量E=600GPa;泊松比=0.27;密度12.8g/cm3。切削用量:切削速度v=1.33m/S,進給量(或進給速度)f=0.4mm/r,切削深度(背吃刀量)ap由試驗確定。
3.2 刀具有限元分析
利用UG軟件對硬質合金車刀進行建模,然后進行單元格劃分,文章采用3D四面體網格中的CTETRA(10)類型對車刀進行網格劃分,單元尺寸6.12mm,共劃分節點2136個、單元1080個。在刀體的上、下面和側面施加固定約束。車刀的單元格劃分和施加約束結果如圖1所示。
3.3 刀具受力分析
在UG軟件中對車刀施加載荷,由于實際情況比較復雜,為方便計算做出以下假設[3]:(1)假設刀具在整個切削過程中不會受到沖擊,是處于靜應力分布的狀態。(2)假設在整個切削的過程中,刀具不會受到溫度變化的影響。刀具在進行切削運動時,有三個作用力,其中Fx,Fz作用在主切削刃上,Fy作用于刀尖。刀具受力如圖1所示。
用UG對刀具模型分析解算。切削深度在2.36mm時的應力云圖見圖2和位移圖見圖3。從圖2可以看到,切削深度為2.36mm時,刀尖處最大應力滓max為580.08MPa。由圖3可以得知,此時刀具受力點處位移為3.785×10-3mm。按此方法,可以得到不同切削深度時的最大應力數值和位移大小,切削深度與位移的關系見圖4,切削深度與應力的關系見圖5。
3.4 受力結果分析
由公式(1)~(3)可知,改變切削深度的大小,刀刃所受切削力的數值會變。改變切深,刀具所受應力及受力點處的位移也會發生變化,通過試驗找到有代表性的幾組數值。詳細情況見圖4和圖5。
圖4橫坐標表示切深,單位mm,縱坐標表示位移,單位x10-3mm。由圖4可知,刀具受力點處的位移隨切深增大而增大。UG軟件試驗結果與實際情況吻合。
圖5橫坐標表示切深,單位mm,縱坐標表示最大應力,單位MPa。由圖5可知,刀具最大應力開始隨切深增大而增大,切深在2.36mm時應力達到最大值,隨后,最大應力隨切深增大而減小。為保證刀具具有足夠的強度,刀具加工應該在較小應力下進行,實際加工中切削深度推薦的數值為2.5~4.7mm,UG軟件試驗結果也顯示切深在2.5~3mm是合理的,這點與實際情況相符。
4 結束語
(1)文章以YT5硬質合金的外圓車刀為例進行刀具受力模擬分
析,得到該刀具在試驗條件下,切削深度對切削力的影響關系。(2)通過改變切削深度而改變切削力的數值,得到刀具在試驗條件下,切深與應力及切深與位移的關系。該方法可為合理選擇切削用量提供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陳則鈞.車工工作手冊[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7:350.
[2]盧秉恒.機械制造技術基礎[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34.
[3]寧仲良,張廣軍.刀具強度的有限元數值模擬分析[J].工具技術,2013(37):13-15.
作者簡介:王秀芝(1969,4-),女,漢族,天津人,學歷:本科,現職稱:高級講師,研究方向:機械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