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是人類活動的集聚區,也是經濟發展和社會活動實施開展的重要領域。隨著我國城鎮化建設的迅速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也逐年提高。作為市政工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市政道路工程在城市生活正常運轉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市政道路工程和一般道路工程相比,有著自身獨特的方面,在施工管理中,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些特點,施以針對性的措施,才能保障工程進度和施工質量。文章圍繞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有關問題進行探討,分析了當前市政道路工程質量管理的難點問題,并提出相應建議。
關鍵詞:市政道路;施工;質量控制
引言
經濟的發展,給人類社會活動注入了源源不絕的活力。城市建設的規模持續增加,給城市交通運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路工程的建設水平,直接影響到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社會活動的開展情況。市政公路工程建設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當前市政交通部門日常工作的常態任務。在各大城市中都能看到道路工程緊鑼密鼓迅速推進的景象。做好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提高公路建設質量,不僅為社會生產、生活活動的有序開展和人民群眾日常出行、物資流通提供方便、快捷、可靠、順暢的硬件保障,還可以通過高質量道路工程的實施,彰顯當地政府的優秀管理能力。
1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管理難點分析
1.1 工程前期準備時間有限,開工急促
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設主體通常情況是當地政府,建設費用來源為財政投資。政府出于控制工程施工對城市正常生產、生活不利影響的目的,在工期上要求一向比較嚴格,工期只能縮短,不能延長,這就迫使工程施工節奏大幅加快。施工單位為了滿足這個要求,一般采用倒推工期的方法設計施工方案,由于工期緊張,許多問題沒有經過充分考慮,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適應實際情況,或者對風險隱患缺乏足夠的防范。
1.2 施工場地有限,需要進行大規模拆遷
市政道路位于城市市區,周邊建筑林立,人員密集,每一項工程開工,往往要提前進行相當規模的拆遷,騰清場地用于施工。即使如此,施工現場場地也十分有限,難以容納較多的人員、物資和設備,許多大型設備不能充分施展,影響了工程施工效率,工程質量也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1.3 施工場地下多有管線埋設,影響工程施工
城區內地表以下一般都會埋設有各類管線,通信、給排水、燃氣、暖氣等種類繁多、規格各異的管線密布于城市地下。這些管線的存在,對于需要在其上方施工的項目而言無意是種妨礙,道路施工少不了挖方、填方,而一旦挖掘作業造成管線損壞,不僅會導致經濟損失,影響施工進度,還會給城市正常生活帶來負面影響,甚至引發安全事故。
1.4 原材料需求高,工程造價昂貴
作為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城市道路工程需要的原材料種類繁多,規模龐大,工程造價中一半都是原料成本。原材料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工程施工質量。歷來都是施工監理的重要職責。由材料多需要從別的地方運輸到施工現場,運輸成本也是工程成本控制工作需要考慮的問題。
1.5 主觀因素影響突出
市政道路工程在具體實施時,多有因為一些特殊要求而需要加快施工進度的情況法師,由于過于關注施工速度,導致施工質量得不到有效控制,不但提高了施工監理的工作難度,也給工程順利實施埋下隱患。
1.6 地質條件影響顯著
降水和地下水也是影響市政道路工程的重要因素。對于施工現場地下水位高,土質差的情況,必須采取相應降水措施,將水位控制在允許范圍內方可進行挖方作業,常用的降水措施有井點或深井等。為保障溝槽作業安全,需要時還應在溝槽邊架設邊坡支護。
2 提高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質量的建議和對策
2.1 嚴格控制路基施工質量
路基施工根據具體條件不同,有挖方和填方兩種方式,下面分別就其施工質量控制進行論述。
對于需要填方施工的道路工程,在施工前首先進行填方試驗。根據試驗結果,確定正式施工的設備類型、組合方式以及施工工藝參數、材料性能參數等指標。施工時要先進行場地這整理,將施工作業面上的雜物清除干凈,場地壓平夯實。如果現場土質太差,比如含水量過大,就需要進行翻地、晾曬,降低含水量直至施工標準。如果作業面存在大量軟土,根據情況還需要進行置換處理。路堤采用分層填筑的方法施工,每進行一層填筑作業都要進行檢查,合格后才能進行壓實作業。壓實作業力度要從小到大,按照從兩側向中間,從低處向高處的方向進行,先采用靜壓法再采用振動壓實法。
對于需要挖方作業的路段,要按照從上向下的順序逐層開挖,挖掘作業要嚴格遵循施工設計和邊坡坡度的有關規定,嚴禁私自改變挖掘方向、位置和深度。為避免降水對施工的影響,在邊坡開挖后就要做好相應的排水措施。要嚴格遵循挖方技術標準,避免因為不當操作造成邊坡結構失穩甚至導致坍塌事故發生。基于這個原因,眼里禁止使用爆破法或掏洞法進行土方挖掘作業。石方路塹邊坡則要嚴格控制爆破力度,防止引發安全事故。
2.2 嚴格控制混凝土路面施工質量
路面是道路最上層結構,受外部環境影響最為突出,直接承受來往車輛載荷,因此,路面強度就成為工程施工質量管理的重點。首先是要使用高強度的施工材料,混凝土需要滿足28天抗彎拉強度4.0兆帕至5.0兆帕、抗壓強度30兆帕至35兆帕的標準。不能使用425號以下標號的混凝土,單位水泥用量要大于300千克。由于各地天氣、溫度、濕度等條件不同,混凝土配比不能一概而論,坍落度也有所差異,但總體而言,坍落度要控制在1到2.5厘米之間,水灰比小于等于0.5。施工時,使用平板式振搗器進行振搗。振搗要均勻、到位,但防止過度振搗。砂漿層厚度不能超過5毫米。澆筑完成,等混凝土抗壓強度不低于10兆帕時再進行切割作業,切割時要保證邊口整齊、完整,避免碎裂。混凝土路面養護時間不能低于14天,期間要做好覆蓋、保持濕度,避免強風和曝曬。脹縫位置應按設計要求留置。
2.3 嚴格控制人行道施工質量
人行道要以側石為基準進行測量放線,確定外邊線位置,同時按照5米間隔的標準設置水平樁,從而在高程和方向上進行控制。在路基處理方面,要使用專用機械進行壓實處理,確保土基密實度達到96%以上。之后在上面鋪設穩定層,穩定層厚度控制在10厘米,以水泥石粉為施工材料。在此基礎上鋪設砂墊層,厚度控制在3厘米,以用來調平地面。最后在進行人行道方磚鋪設作業。施工時要慢速放平方磚,并用木錘敲平。鋪設完工后要進行為期3天的養護作業,期間避免承受載荷。
3 結束語
城市規模越大,人員流動、物資運輸的需求也就越高。現代社會,市政道路建設的好壞,直接反映出當地政府的管理水平。好的市政道路不僅會提供充分的運輸能力,更是彰顯城市特色的明信片,對于改善城市投融資環境,增強城市對外競爭力和影響力都有著十分顯著的影響。市政道路工程由于性質特殊,施工條件較為苛刻,施工管理難度很高,施工單位必須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原則,強化質量意識,加強施工管理,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針對性地解決施工中存在的風險,從而提高工程質量,推動我國市政道路工程建設事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飛,朱海珍.淺談市政道路施工的測量工作[J].山西建筑,2008,36.
[2]李生.淺談提高市政道路瀝青路面質量的措施[J].廣西城鎮建設,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