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審計是會計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審計過程中必須要考慮到審計風險。從廣義上來說審計風險就是審計職業風險,相關規范對審計風險做了如下定義:審計風險指會計報表存在重大錯誤和漏報,而出現會計師審計后發表不恰當意見的可能性。當前審計風險主要包括固有風險、檢查風險、控制風險。這三種風險在審計工作中經常出現應該引起相關會計人員的重視,及時發現及時糾正,避免更大的審計風險出現,影響到企業的發展以及社會經濟的增長。文章主要闡述外部因素對審計風險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希望能夠給相關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性。
關鍵詞:外部因素;審計風險;影響;對策
1 理解審計風險的涵義,使外在因素內在化
審計風險是審計人員在具體工作時應該關注的重要方面。通過理解審計風險的涵義,有利于審計人員分析和判斷可能出現的審計風險,這也方便了后期做好控制審計風險工作。不過在實際的審計行業中,就算是審計人員所提供的審計報告是準確的,但是一旦使審計單位的經濟利益受到損失,那么他們不會去追究問題出現哪里,只是希望能夠從會計師事務所獲得相應的補償。這種現象對于審計行業的發展是十分不利的。
從本質上看,審計是一種“購買風險”行為。一旦審計人員“出售”的“信息”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需要,注冊會計師就可能面臨被訴訟的風險。審計風險涵義的擴大,使審計風險的決定不僅僅取決于審計客戶與審計人員的會計和審計行為,審計關系的第三方(報告使用者)和外部環境各因素將轉化為審計風險的內在因素,直接對審計總風險產生影響。
2 外部因素對審計風險的影響
2.1 傳統財務報表的缺陷加大了審計風險
2.1.1 確認與計量原則使財務報表偏離了企業真實價值
過去的財務報表往往習慣于通過歷史成本來反映一個企業的資產和負債情況,使用者通過這個財務報表能夠更加了解這個企業的真實情況。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有些企業為了能夠更好地把自己展示給其他人,往往在財務報表上并不體現負債情況,同時企業有些資產也沒有得到充分的計量。傳統的財務報表還存在一個弊端,就是不能把企業的知識性財產和人力資源具體體現在企業的財務報表中,這也就無法真實地體現出企業的收益情況。
過去的財務報表只是針對企業的硬資產進行計量和確認,使用者需要根據這些數據制定相應的決策。也可以說資產的計量和確認是為決策服務的,一旦資產信息和決策之間不存在任何關系,那么信息的真實性就會發生改變,這就導致審計目標和財務報表的使用者的目標出現背離。審計報告的使用者不僅僅希望能夠從財務報表中看出企業過去一年或幾年的財務情況,同時也希望通過財務報表對未來的企業發展有一個適當的評估,并制定發展政策,盡量減少企業發展所面臨的風險。一旦財務報表不能滿足使用者的這種需求,那么就會出現審計風險。審計人員所提供的財務信息不能真實地反映出企業的營運情況,那么風險會相應地增加。
2.1.2 財務報告滯后引起審計風險
財務報告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及時性,但是當前的財務報告卻很難實現及時性,也就是不能第一時間反映出企業的財務情況,這對于企業決策是十分不利的,同時也不適合企業發展的需要。審計工作是在財務報告制作完成之后進行的,所以財務報告的滯后必然導致審計工作的滯后,使得審計數據難以在第一時間獲取,進而影響到數據的可靠性和及時性,影響到審計人員對數據的準確判斷。企業的決策都是建立在最新的數據信息基礎上,所以滯后的信息必然導致決策缺乏科學性。當前的審計報告也只是對過去歷史的陳述,已經失去了本身的價值。如果使用者不考慮企業的當前情況,只是根據審計報告進行決策,一旦出現決策失誤,那么必然會認為是會計人員工作出現了失誤,追究會計人員的責任。
2.2 經營失敗帶來的審計風險
任何企業的發展都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但是當前外部競爭日趨激烈,難免會有一部分企業出現經營失敗的情況,一旦出現這種情況勢必會連累到審計人員,而目前很多的會計人員并沒有深刻理解經營失敗和審計失敗之間的關系和差別。審計界經常強調經營失敗和審計失敗之間沒有聯系,但是實際情況是一旦出現經營失敗,報表使用人往往會認為是審計失敗導致的,這就給審計人員帶來一定的審計風險。審計工作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復雜性,審計過程也十分繁瑣,在具體審計過程中很難判斷審計人員的工作是否嚴謹,司法方面也很難判斷審計方和被審計方之間的利益關系。
3 審計人員的對策
由于影響審計風險的外部因素越來越多,而且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這些外部因素也隨之發生變化。這就使得審計人員很難適應變化如此之快的外部因素對審計風險的影響,控制工作往往很難落實。審計領域根據現代審計要求對審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們能夠以更加謹慎的態度做好審計風險控制工作,減少外部因素對審計風險影響的不確定性。
3.1 增加審計程序,降低內在風險
每一個企業都存在著經營風險,作為審計人員在了解到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審計風險時應該制定該階段的審計計劃,幫助被審計單位及時了解自身的情況。在審計風險中,被審計單位的行為和固有風險以及控制風險有直接關系,會計事務所應該選擇有經驗的審計人員,根據相關的審計程序,使出現審計風險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3.2 關注期后事項的發生,注重期后事項的審計
我國《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巧號——期后事項》規定:“在審計報告日之前,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必要的審計程序,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確認期后事項是否發生。”“注冊會計師沒有責任實施審計程序或進行專門程序以發現審計報告日到會計報表公布日發生的期后事項,但應對其知悉的期后事項予以關注,并實施相應的審計程序?!逼诤笫马椀膶徲嫴粌H是對期末余額審計的輔助性證據,而且是對審計一報告滯后性的修正,使報告使用者了解資產負債日后企業經營的重大變更事項,并對報表公布日財務狀況作大致的確定。但為了減少審計風險,審計人員應考慮在成本費用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關注報告發生日的所有期后事項,并對企業該期間的經營狀況作適當判斷,對影響企業發展趨勢的重大事項在審計報告中作必要披露。
3.3 在報表附注中提供穩定、真實而綜合的風險信息
在審計人員制作報表的過程中可以增加一張關于企業風險披露的報表,通過上面的數據就能夠了解到當前企業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和次要風險,這樣企業就能夠據此制定出相應的對策,盡量減少風險造成的企業損失。此外,通過提供真實的風險信息,還能夠使報表使用者參與到風險收益判斷,這也能夠減少審計人員所承擔的訴訟風險。
審計人員還應該在審計的過程中深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經營情況,并對外部市場的變化及時作出判斷,同時關注企業內部各種資產類型的情況,特別是人力資產和無形資產,這樣才能準確地判斷出企業的真實情況。作為審計人員應該在審計工作中堅持謹慎的態度,并嚴格按照相關的審計要求開展工作,運用相關的計算機軟件技術,盡量降低審計風險發生的機率。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文章對當前審計風險的相關內容以及外部因素對審計風險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審計人員的相關對策。審計工作是會計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被審計單位及時了解自身發展情況具有積極作用,并制定出科學的發展策略。做好審計風險控制工作,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對整個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也具有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張龍平,陳建明.獨立審計準則導論[M].經濟科學出版社.
[2]徐政旦,胡春文.論民間審計風險[J].
[3]中國注冊會計師[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