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安全風險管理的意義和影響因素做了系統的闡述,并對如何提高職工安全風險管理的自覺性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
關鍵詞:安全風險管理;因素;途徑
2011年鐵道部黨組做出全面推行安全風險管理的工作部署,經過幾年的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與以往同期相比各種事故大幅度地減少。但通過對近兩年來鐵道部及沈陽局公布的幾起事故分析和現場調研情況看,仍有個別職工,在工作中還做不到有人監督和無人監督一個樣,違章違紀、看著檢查組的現象時有發生,給行車安全埋下隱患,因此,迫切需要提高職工安全管理的自覺性,消除人為的安全風險,保證行車安全。
1 提高職工安全風險管理自覺性的意義
自覺性是指個體自覺自愿地執行或追求整體長遠目標任務的程度,其外在表現為熱情、興趣等,內在表現為責任心、職責意識等等。《數理情感學》認為,自覺性是指人有明確的行為目的,有堅定的信仰追求,有鮮明的原則立場,有毫不含糊的是非標準,使人的隨意行動具有明確而強大的約束力,使其不至于成為漫無邊際的、盲目的、無規律的活動。自覺性越明確,對人的各種活動的約束力就越強,人的思想和行為就越有規律、越不含糊,就越有堅定的信仰追求,就越能夠堅持原則和遵守道德規范。
而在安全風險管理的過程中,風險的識別、研判、規避、轉移、駕馭、監控等每一個環節都是由人來完成的,只是每個環節的人不同,有的由領導干部完成;有的由技術干部完成;有的由工人完成,但每個過程的人都是決定的因素,這就需要每個環節的執行人都要不折不扣地執行安全風險管理規章制度,只要有一個環節出紕漏,安全風險就很可能出現,安全事故就很可能發生。從膠濟鐵路事故到7.23涌溫線動車事故,都與人的因素有關。
因此,在安全風險管理中如果能夠有效地提高職工安全管理的自覺性就會消滅許多危險源,消除許多安全隱患,防止許多事故的發生。
2 影響職工安全風險管理自覺性的因素
職工安全風險管理的自覺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僥幸心理
在規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設計、施工、維修作業時間緊,任務重,或作業環境條件惡劣,以及作業人員急于做其它事情的情況下,為了盡快完成任務,受那能那么容易出事故的錯誤思想的鼓噪,圖方便、省事降低標準和要求、違反規章制度、簡化作業程序、搶工期趕進度。
2.2 利益思想
為了個人和局部利益,怕影響評先評優、職稱評定、選拔任用、扣罰獎金等,急于完成工作任務,置規章制度于不顧,不計后果,不擇手段,鋌而走險,極端冒險,違章作業。
2.3 個人生活
子女入托、升學、就業,個人戀愛婚姻、住房、就醫、贍養老人等遇到的各種問題,時刻困擾著職工,造成職工思想負擔和經濟負擔過重,疲于應對,情緒低落,精力分散,注意力不集中。
2.4 人際關系
同志之間、上下級之間、鄰里之間、親友之間、家庭成員之間及與其它人之間產生的一些矛盾,一時無法化解,想不開,不良情緒帶到工作崗位,造成頭腦不清,心煩意亂。對工作產生厭倦、消極情緒和應付了事思想,干工作時糊里糊涂。
2.5 分工分配
個人能力與崗位責任、工作任務失衡;勞動與報酬不符。一是將有各種疾病,或對崗位工作理論不通,業務不熟,實踐不足,經過培訓又不能達到崗位能力要求的人員安排到崗位能力要求較高的崗位上,使職工覺得難以勝任,當班時有一種畏懼感,從而產生抵觸情緒,認為這是硬拿鴨子上架,對付干,出問題由領導頂著。二是將技術業務水平較高、工作能力較強的人安排到崗位能力要求較低的崗位上,有的職工覺得工作安排不合理,大材小用,從而產生壓抑和不滿;有的認為小菜一碟,驕傲自滿,放松“警惕”。
行業之間、干部與群眾之間、不同工種之間收入差距過大,以及其它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分配不公,造成職工心態失衡。
2.6 松馳懈怠
隨著安全形勢好轉、安全天數的增加,始終繃緊的安全弦就會放松,安全意識逐步淡化。
2.7 管理約束
管理過程不嚴格,管理手段落后,作業程序不科學簡單,形成不重視安全的風氣;處罰機制不完善,人情關系造成處罰標準不統一,有人說情輕處罰甚至不處罰,無人說情按章處罰 ,形成安全有事趕緊找人的不良風氣;出了問題不是首先查找自己的原因,而是首先想到的怎么把責任推出去。
3 提高職工安全風險管理自覺性的途徑
職工安全風險管理自覺性對安全風險管理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要通過不斷提高職工安全風險管理的自覺性,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隱患,防止事故的發生。
(1)在人員調配和工作安排上,使職工個人能力與本職崗位需求相匹配,做到人盡其才。
如果職工的能力低于工作的要求,職工就會表現出無法勝任;在精神上產生一種無形的壓力,對于經過努力能夠達到要求的人來說這種壓力可能是一種動力,而對于經過努力無法達到要求的人來說也可能是一種阻力,會出現不滿情緒,埋怨態度,對付思想。而職工的能力若高于實際工作的要求,有的會驕傲自滿,不以為然,什么都不在話下,安全生產這根弦自然會放松;有的認為用人不當,降低了自己的身價,帶著情緒甚至是怨氣上崗,積極性不高,得過且過,安全隱患自然容易產生。
沈陽電務段和沈陽工務段,自實施安全風險管理以來,非常重視人才的使用,杜絕了安置型,清理了以工代干,通過競爭上崗、競聘考核給予聘任,配齊配強了車間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真正做到了人盡其才,人盡其用。與以往同期相比事故率降低50%。
(2)真正給予職工與本職崗位相應的權利,做到職工享有的權利與本崗位職責相匹配,有多大的責任就賦予多大的權利。
充分的利益是充分的責任和權力委托的基礎,只有在充分的責、權、利基礎上,才可能產生出充分的自覺性。
給予職工拒絕權,職工對違章指揮,越權指揮,盲目指揮等可以說不、敢于說不。給予職工話語權,職工對安全生產可以提出自己的合理化意見和建議。給予職工參與權,職工可以參與安全生產會議、決策、部署等。給予職工執行權,職工可以制止發現的違章違紀現象,可以消除發現的安全隱患。
要提高苦、臟、累、險崗位職工的福利待遇,使職工心理得到平衡。建立與職工崗位責任相匹配的分配機制,充分體現向苦、累、臟、高科技崗位傾斜,干好有獎。鐵道部設立的一線職工安全獎,已由實施安全風險管理之初的每人每月300元提高到現在的每人每月600元,極大地調動了一線職工保安全的積極性和自覺性。
賦予職工相應的權利,使職工從內心感受到了自己是企業的主人,有職、有權、有利,自己得到尊重,工作行為得到認可,勞動成果得到肯定,榮譽感、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同時必須給予職工創造行使權力的良好氛圍。切實保護職工行使權力的積極性,使職工為安全生產建言獻策、用功出力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職工行使的各種權力,是組織賦予的,是為了保證鐵路運輸生產安全,是保護國家、集體和職工的利益不受損失。決不能出現不理不采,抵觸情緒,冷嘲熱諷,打擊報復現象。真正形成一個人人管安全,時時查隱患,處處防風險的良好氛圍。
(3)關心關愛職工,解決他們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職工提供教育、學習的機會,提高職工的思想認識和技術業務水平。
各級干部要經常深入職工當中,與職工促膝談心,及時化解矛盾、消除隔閡、解開思想疙瘩、卸掉思想包袱;了解職工的思想動態,掌握職工的實際困難,制定解決措施,落實執行方式,用實際行動感化職工,讓職工切實體會到組織的關懷,用真心換真意,用真誠換真情。
努力改善生產條件,加大設備、設施更新改造力度,提高設備、設施質量和穩定性,從而減輕職工勞動強度、增強職工信心、消除職工緊張狀態。
加強職工培訓,送職工到大專院校、生產廠家等學習,或在本單位以不同形式,有針對性地對職工進行脫產或不脫產培訓,在學習培訓中要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效果、加大考核力度,真正提高干部職工的技術業務水平,使各項工作得心應手,徹底消除本領恐慌。
(4)及時曝光違紀事件,公開處理違紀人員,剖析違紀原因,深挖思想根源,達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作用;經常性地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做到警鐘常鳴。
處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要讓廣大職工認識到安全為了你我他,不但是為了自己的小家,更是為了鐵路這個大家。出了事故付出的不僅僅是經濟代價,還有政治代價、精神代價、甚至是家庭幸福的代價,同時,受損失的不僅僅是他自己,還要連累車間、班組乃至于整個單位的同志們,而且損失最大的還是國家。
要經常有針對性地開展安全生產、遵章守紀等方面的教育活動,用實際事故案例,詳實的損失數據,慘不忍睹的事故圖片,傷亡人員家屬撕心裂肺的場面,違章違紀人員個人的認識和體會去教育職工,結合實際計算違紀成本,使職工真正做到遵守紀律不走樣;執行規章無偏差;作業程序不簡化,實現警鐘常嗚。白城車務段德伯斯車站,針對職工作業發生的兩起違紀行為,在全站職工中開展安全大討論活動,要求每名職工都要撰寫發言材料,人人上臺發言,說出自己曾有過但未被發現的違紀行為及心態,談一談事后對違紀行為的認識。通過這次自揭傷疤的教育活動,使全站職工安全意識大大提高,安全考核由全段后幾名一躍進入前三名。
沈陽鐵路局安全監察室經常將安全檢查處理情況在《沈陽鐵道報》上進行通報,警示教育作用非常明顯。
(5)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保證各項制度得到全面可靠落實,有效約束職工的行為,把防范安全風險變為一種習慣。
人的自覺性的養成不是與生俱來,而是后生教育、學習、觀察、效仿的結果,要將一種意識支配下的行為變為穩定的習慣,必須具有堅強的意志和毅力。要從遵守規章制度抓起,對職工進行道德約束,培養職工的責任感。職業道德習慣的養成,依賴于職業道德習慣的反復出現,從而形成一種習慣。而職業道德行為的出現,只能依靠職業道德規范的約束。包括紀律的他律性約束,自身職業道德信念的自律性約束,最終促成職業道德習慣的養成。
4 結束語
安全管理不能單靠制度的建立,各項規章制度和勞動紀律若得不到真正的落實,必然會影響職工良好習慣的養成,它會導致勞動紀律松弛,違紀成風,安全隱患頻現、安全事故頻發。因此,我們必須加大安全檢查的力度,促進規章制度的落實和勞動勞動紀律的遵守,最終把紀律、規章、制度變為一種自覺的行為,把自覺的行為升華為一種文明素養。
參考文獻
[1]田漢君.內外因事故致因理論與實現安全生產的途徑[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7,17.
[2]百度百科:自覺性[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