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確保飛行員在飛機運行過程中具有保證飛行安全的能力,需要對飛行員進行飛行訓練。民用飛機制造商在提供飛機產品的同時,必須要為客戶提供飛行訓練,幫助客戶培訓飛機運行時所需要的飛行員。文章通過對民航規章體系及飛機適航取證工作研究,結合飛行訓練工作,與飛機適航取證工作相結合,確定適航規章與飛行訓練之間的關系,為飛行訓練工作提供支持,確保飛行訓練符合局方適航要求。
關鍵詞:飛行訓練;適航;民用飛機
引言
為進一步規范飛行訓練工作,確保航空安全,中國民航適航規章對民用飛機飛行訓練工作具有詳細的要求,國內各大航空公司在飛行訓練工作開展方面也具有較成熟的經驗,但是這些經驗主要集中在飛機投入運行后的飛行訓練工作,缺少對于航空器制造廠家的飛行訓練工作。文章通過研究適航工作體系及飛行訓練相關工作,結合飛行訓練適航工作要求,解決了航空器制造廠家在初始適航和持續適航階段的飛行訓練適航工作要求。
1 概述
民用航空器的適航工作是從安全性觀點對民用航空器的設計、生產制造、使用維修、進出口等全方位、全過程的控制管理。民用飛機的安全性也必須在適航當局的嚴格監控下才有保證。
1986年,受國務院委托,中國民用航空局(現稱中國民用航空總局)負責起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器適航管理條例》(以下簡稱《適航條例》)。
1987年3月1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適航條例》,并于當年5月4日發布,6月1日起施行。這是中國民用航空器適航管理的一個重大轉折,是我國法定適航管理工作的新起點。依照《適航條例》規定:“民用航空器的適航管理由中國民用航空局負責?!敝袊裼煤娇站质跈嗪娇掌鬟m航司負責適航管理工作。
中國民航法律體系結構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由國家主席簽署主席令發布的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屬于國家法律,是制定民航法規、規章的依據。
第二層次:國務院通過的,由總理以國務院令發布或授權民航總局發布的關于民用航空行政法規。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器適航管理條例》
第三層次:民航總局局長以民航總局令發布的各類民用航空規章為第三層次。
民航規章是法規性文件,只說明了應遵守的原則,為更好地指導航空器合格證申請人和航空器承運人解讀民航規章、運用民航規章、開展適航取證工作,民航局制定了規范性文件。
民航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是航空企業合法、合規運行的依據,中國民航局現行有效的規章有近120部、現行有效的規范性文件約900個,其中很多都與飛行運行、飛行訓練和技術管理工作相關,是從事飛行運行、飛行訓練和技術管理工作的基礎,對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有重要指導作用。與飛行訓練相關的中國民航規章(CCAR)包括:CCAR-91、CCAR-61、CCAR-141、CCAR-142以及CCAR-121,文章將對獲得最大起飛全重超過5700千克的多發飛機駕駛員執照相關飛行訓練適航取證工作進行研究,說明需要遵守的規章,研究飛行訓練適航取證與民用飛機適航取證的關系,以及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中國民用航空局的規范性文件是指中國民用航空局機關各職能廳、室、司、局,為了落實法律、法規、民航局規章和政策的有關規定,在其職責范圍內制定,經民航局局長授權由職能部門主任、司長、局長簽署下發的有關民用航空管理方面的文件。中國民航規范性文件包括管理程序(AP)、咨詢通告(AC)、管理文件(MD)、工作手冊(WM)、信息通告(IB)。與飛行訓練相關的主要為AC、MD、WM。
咨詢通告(Advisory Circular,簡稱AC)是民航局各職能部門下發的對民用航空規章條文所作的具體闡述。例如:《交叉機組資格和混合機隊飛行》(AC-121-FS-2008-25);《關于飛行人員執照有關問題的說明》(AC-61-003R2)。
管理文件(Management Document,簡稱MD)是民航局各職能部門下發的就民用航空管理工作的重要事項作出的通知、決定或政策說明。例如:《飛行學生飛行駕駛訓練前體檢鑒定和頒發“體檢合格證”管理規定》(MD-FS-2008-09);《駕駛員資格計劃及訓練大綱編制指南》(MD-FS-AEG001)。
工作手冊(Working Manual,簡稱WM)是民航局各職能部門下發的規范和指導民航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具體行為的文件。例如:《AEG工作手冊》、《空中交通管制崗位培訓大綱―區域管制》(WM-TM-2006-001)、《民用航空氣象人員培訓大綱》(WM-TM-2007-001)。
2 民用航空器的適航工作分類
民用航空器的適航工作可相對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初始適航,另一類是持續適航。
初始適航,是在航空器交付使用之前,適航部門依據各類適航標準和規范,對民用航空器的設計和制造所進行的型號合格審定和生產許可審定,以確保航空器和航空器部件的設計、制造是按照適航部門的規定進行的。初始適航是對設計、制造的控制,對航空器型號合格證申請人,主要體現在通過局方的型號合格審查,取得型號合格證(TC)。
持續適航管理,是在航空器滿足初始適航標準和規范、滿足型號設計要求、符合型號合格審定基礎、獲得適航證、投入運行后,為保持它在設計制造時的基本安全標準或適航水平,為保證航空器能始終處于安全運行狀態而進行的管理。持續適航是對使用、維修的控制,對航空器型號合格證申請人主要體現在飛機投入運行后的使用、維修的支持。
初始適航和持續適航從概念上、從實質上來看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二者之間沒有明顯的界線,也無法截然分開。而二者的交聯和熔融,則構成了民用航空器適航管理的一個整體和全部內容。航空器評審組(AEG)適航審查工作解決了初始適航到持續適航的過渡問題,是初始適航和持續適航間的橋梁。
3 航空器評審組(AEG)適航評審工作
航空器評審組(以下簡稱AEG)的工作作為飛行標準司的一項職能,是民航局一項重要的技術管理工作,對于保證飛行安全和提高經濟效益都具有重要意義,其主要工作是在航空產品型號審定過程中進行如下項目的評審:飛機、發動機、螺旋槳及系統設備的運行符合性評審;駕駛員的型別等級和飛行機組資格要求評審;最低放行設備要求評審;維修要求評審;持續適航文件評審。
另外,AEG還參與適航審定部門對最小機組的確定、飛行手冊評估、重要改裝的評審,以及對航空器適航指令(AD)頒發和事故調查提供支援。
因此,AEG即作為民航局飛行標準部門與適航審定部門在航空器初始型號審定和后續持續適航管理聯系橋梁的同時,也為飛行標準部門日常對航空器飛行機組資格要求、簽派放行要求、運行和維修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提供基礎依據和技術支持。
通過AEG的在型號審定過程中的評審,可使航空產品的制造廠家了解可能影響其設計的運行要求,確保其把可運行的航空產品交付給用戶,并且AEG的持續工作還有助于航空產品制造廠家積累使用經驗和對產品的持續改進。
美國在1971年即在FAA的飛行標準部門建立了AEG職能,多年來為美國的航空制造業發展和運行安全管理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國在1992年與美國FAA合作的Y-12飛機型號合格證影子審查中,第一次接觸了國際上的AEG工作;2003年,民航局為應對我國航空運輸業運行安全管理的挑戰、支持和促進國產航空制造業的發展,明確飛行標準司負責航空器型號審定中的AEG工作;同年,飛行標準司參與了美國FAA對B-787飛機的AEG工作,并開始了國產ARJ21-700飛機的AEG工作;2007年,民航局在飛行標準司成立了專門的航空器評審處,并在航空安全技術中心、上海和沈陽航空器適航審定中心成立了相應的支持機構。至此,初步形成了我國的AEG管理體系框架。[1]
在航空器的初始型號審定中,AEG以成立航空器型號項目組并輔以專業委員會的方式開展工作,專業委員會包括以下三類:飛行標準化委員會(FSB):適用于運輸類飛機、旋翼機和其他需要具有型別等級的非運輸類飛機。飛行運行評審委員會(FOEB):適用于制造人申請可以帶有不工作的儀表或者設備運行的航空器。維修審查委員會(MRB):適用于運輸類飛機和制造人申請按照MSG-3制訂維修要求的運輸類飛機之外的航空器。
其中FSB的主要任務是確定航空器型號對應駕駛員的型別等級及機組資格要求,包括最低訓練、檢查和近期經歷要求,以FSB報告(FSBR)的方式向飛行標準司提出批準頒發建議,并對首批駕駛員和局方監察員進行初始檢查,是初始適航階段的飛行訓練適航工作。
4 飛行訓練中心合格審定規則(CCAR-142)適航評審工作
民用飛機投入運行后,其飛行訓練工作一般航空器承運人根據相應的運行規章(CCAR-121、CCAR-135)負責,他們只能給本公司的飛行員進行訓練,不能給其他航空公司的飛行員提供訓練。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民航局發布了《飛行訓練中心合格規則》,通過該部規章,對飛行訓練中心的訓練管理手冊、合格審定程序、訓練教員、訓練大綱、訓練設備、訓練記錄、訓練設備以及訓練環境要求進行了規定。[2]
作為航空器制造商,其培訓對象主要為航空公司的飛行員,這就要求我們具有符合中國民航要求的對外培訓能力,確保持續適航階段的飛行訓練工作能夠符合中國民航的適航要求。
5 飛行訓練相關規章間的關系
大型民用飛機飛行訓練相關的規章主要包括:《飛行模擬設備的鑒定和使用規則》(CCAR-60)、《民用航空器駕駛員、飛行教員和地面教員合格審定規則》(CCAR-61)、《大型飛機公共航空運輸承運人運行合格審定規則》(CCAR-121)以及《飛行訓練中心合格規則》(CCAR-142)部。其中CCAR-61部及其相關的咨詢通告是飛行訓練開展的根本要求,CCAR-60部,對飛行訓練中需要取證的飛行訓練設備要求進行了規定,CCAR-121部對航空公司要求的各類訓練科目及訓練要求進行了規定,CCAR-142部對飛行訓練中心需要符合的要求進行了說明。作為航空器制造商的培訓中心,其訓練課程需要符合以上規章的要求,并根據不同的客戶設置不同的課程。
6 飛行訓練適航工作分析
6.1 飛行訓練適航工作間的關系
飛行訓練適航工作在飛機初始適航階段和持續適航階段有不同的要求,均需要滿足。初始適航階段體現在飛行標準化委員會(FSB)評審工作,持續適航階段體現在CCAR-142部飛行訓練中心取證。他們之間的關系如圖1所示。
圖1 飛行訓練適航工作間的關系圖
6.2 飛行標準化委員會(FSB)評審工作
民機制造廠家飛行標準化委員會評審工作如圖2所示。
開展FSB適航評審的過程中,首先根據飛機設計、研制進展,制定駕駛員資格計劃(PQP),并提交局方FSB進行評審;根據飛機設計及民航規章要求,開發建議的飛行訓練大綱和飛行訓練教材,供FSB開展型別等級和差異等級測試時使用;根據CCAR-60部的要求,開展模擬機制造、試飛數據獲取以及模擬機取證工作,作為FSB測試時的訓練設備使用;選取骨干試飛員,參與飛機試飛工作,建立試飛經歷,以飛行教員的身份參加FSB測試工作;在所有條件具備后,開展FSB測試工作,并根據測試結果,編制FSB報告建議稿(PFSBR),供局方使用。
6.3 飛行標準化委員會評審工作與飛機試飛工作的關系
飛行標準化委員會評審工作與飛機取證工作緊密結合,其中飛行模擬機研制工作與試飛工作間的關系如圖3所示。
圖3 飛行模擬機研制與試飛工作關系圖
飛行標準化委員會評審工作與試飛工作的關系如圖4所示。
圖4 飛行標準化委員會評審與試飛工作關系圖
7 CCAR-142 部評審工作
在完成FSB評審工作后,根據局方評審結果,制定CCAR-142部要求的各類訓練大綱;通過局方評審,取得設備合格證的飛行模擬機(FFS)用于飛行訓練;制定管理文件,并通過局方評審;開展飛行訓練中心局方評審工作,包括文審和驗證工作。
8 結束語
文章通過分析中國民航規章體系,結合飛行訓練適航工作,分析飛行訓練初始適航和持續適航階段的飛行訓練適航工作要求及適航規章間的相互關系,為飛行訓練適航工作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AEG-H AEG工作手冊[Z].
[2]CCAR-142 飛行訓練中心合格審定規則[Z].
作者簡介:佟宇(1978-),男,漢族,山東鄆城,上海飛機客戶服務有限公司,工程師,碩士研究生,長期從事飛行相關的適航工作,主要包括:航空器持續適航研究、飛行訓練研究、飛行標準體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