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裝配式建筑在我國有所發展,研究裝配式建筑造價與發展前景有所必要。通過理論學習及調查問卷結果,進行裝配式建筑造價與發展前景研究,分析探討影響裝配式建筑在我國發展的因素,并總結相應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裝配式建筑;住宅產業化;調查分析;成本
裝配式建筑具有建造速度快、質量高、綠色環保節能等優點。然而經過多年推廣,裝配式建筑在中國的發展仍不成熟。在當前建筑市場作為充分競爭市場的情形下,由于建造成本無法有效下降,又會導致裝配式建筑的廣泛發展和大范圍應有受到很大的制約,最終會導致建筑行業產業化進程降低。裝配式建筑工程的實施迫切需要進行造價及發展前景的分析,以幫助政府決策者從中獲取實證。文章通過分析調查問卷結果來探討影響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因素,突出研究裝配式建筑造價因素,并試圖給出改善這些因素的方案。
1 裝配式建筑發展前景調研
通過結果分析,我們發現被調查者所在的城市涵蓋中國大陸近半數的省市,由于問卷并沒有覆蓋中國所有省市且數量有限,有可能造成分析上的偏差;半數以上的被調查者年齡在26歲以上,間接可以體現被調查者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增加了問卷結果的可信性;近60%被調查者表示單位沒有在建的裝配式建筑或者不了解。這表明裝配式建筑在中國還是方興未艾,需要大力支持。
被調查者中有102名在施工單位工作,調查結果顯示在施工過程中,裝配式建筑優于傳統現澆建筑的主要方面有施工進度快,效率高;節約成本,尤其節約了勞動力;工程質量有保證。簡而言之,裝配式建筑施工在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實現了節約人力物力財力。但存在很多主要問題:構件轉運及吊裝時存在損壞現象;因設計錯誤造成的構件返工;施工現場需要多方協調。可見,未來裝配式建筑施工需要實現靈活性、多樣性、實用性多方面的結合。
設計院在建筑設計上,裝配式建筑的構件化是否會對建筑師的創意造成限制是我們關心的主要問題。被調查者中67.71%認為裝配式建筑的預制構件使創意更易實現。但32.29%被調查者認為他們的設計收到了限制。通過進一步的調研我們找出了原因。很多設計復雜、跨度大的構件無法在現場澆筑,而裝配式建筑的預制構件可以在工廠制作,易于實現設計師的創意。裝配式建筑和傳統現澆建筑在設計上有很多細節的區別,需要建筑師對裝配式建筑這一種新的結構形式加以了解熟悉。很多參與過裝配式建筑設計的工程師表示裝配式建筑承載力容易滿足設計要求,但同時在設計暗敷管線時需要更仔細。
房地產公司作為建筑施工中的甲方,高度參與建設中各個環節。從回收的問卷中來看,建筑安裝費約為3000元/平、鋼模板周轉次數約為20次/平、模板周轉次數為約7次/平。在施工中模板周轉次數越多造價越低,而裝配式建筑模板一般不是通用規格,因而周轉次數低,進而影響造價成本。其他主要影響造價成本的因素有:人工成本,物流成本,施工管理水平,施工現場材料浪費現象很嚴重。對裝配式建筑物流成本是一項主要影響造價成本的因素,如何降低物流成本,被調查者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就近生產,就近運輸,縮短從產地到工地的距離;化整為零,大批量采購。
我們調查了入住裝配式住宅的用戶滿意度,大多數住戶(60%以上)對裝配式住宅是滿意的。這表明實際中裝配式建筑在質量上具有一定的優越性。
根據問卷深入研究分析,發現裝配式建筑還有許多優勢:
施工質量控制前移,施工單位在質量方面發揮作用減小。質量的定義是雙重的,不僅指生產質量和設計質量,往往更依賴于建筑師的工作質量。裝配式建筑的構件化需要設計師在早期就要充分計算設計好構件的參數,且要考慮構件的拼裝問題,使得施工質量控制大大前移。預制構件按照設計要求先在預制廠完成澆筑,運到施工現場后,由工人完成安裝。這個過程中施工單位發揮的作用便不如傳統施工重要。
裝配式建筑更容易滿足設計承載力的要求,且易于設計創意實現。裝配式建筑比傳統建筑的自重輕,大大降低了地基承載力。同時由于自重輕、徐變影響小,裝配式建筑抗震能力得以提高。實際中,傳統住宅稱重墻多、開間小,住戶無法對空間進行靈活分割。而裝配式住宅具有輕質隔墻,可采用大開間,滿足了用戶的個性化要求。
裝配式建筑能有效控制成本,而裝配式建筑在造價成本上是具有理論優勢的。裝配式建筑自身結構優勢使得造價成本低于傳統現澆建筑是這種優勢的來源。除此之外,由于傳統施工時不能精確地計量材料的用量,往往要訂購過量的材料造成浪費,導致傳統施工造價高。對應地,裝配式建筑的預制化大大地減少了材料浪費,節約了成本。同時我們也注意到,由于預制構件的特殊性,構件不能多次反復周轉,預制構件生產工藝水平的不完善等因素導致在實際施工中,裝配式建筑造價成本并不具有明顯優勢。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的解決。
2 裝配式建筑成本降低方法探討
2.1 裝配式建筑的成本現狀
根據調查發現,裝配式建筑擁有很多優勢,但在我國發展有所停滯,其中最不利的因素便是其造價,因而有必要對裝配式建筑成本降低方法進行研究分析。
相比于國外完善的配套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方法,國內因引進時間較短,裝配式建筑研究依然停留在研究方面產生了許多不足,如相關標準不夠完善、抗震性與受力性能較差、總體設計策劃能力差、配套材料研發不夠、施工安裝與施工管理技術不滿足要求、無法形成大規模生產等。因此裝配式建筑相比于傳統的人工砌筑澆灌,造價偏高。
2.2 造價方面分析
通過設計的優化提高預制率和構件重復率。我國目前裝配式建筑預制率較為低下,因而構件場內和現場施工成本均居高。因而欲控制裝配式建筑造價,關鍵性的要提高預制率,發揮吊車使用效率,最大限度避免水平構件現澆,減少滿堂模板和腳手架的使用,降低直接費和減少措施費雙管齊下。另外,由于裝配式建筑在我國發展時間不長,裝配式建筑并不普及,導致了裝配式建筑的末班利用率低所,以在設計環節通過改進,提高構件重復率,盡量減少模具種類、提高周轉次數,從而大幅降低成本。
改變構件裝運形式,提高運輸效率。從物流成本上控制裝配式建筑造價成本是一個很有效途徑。主要的途徑有兩種:一是就近生產,就近運輸,縮短從產地到工地的距離;二是化整為零,大批量采購。均大大提高了運輸效率。
提高安裝速度,節約安裝成本。現場結構的安裝連接遵循固定的流程,采用專業的安裝團隊,需要相關企業從現場測量、吊裝、連接等各道工序均具有較高的技術力量和管理水平,而多年來我國的建筑業以現場施工為主流,絕大多數企業已經習慣于現場施工,因此企業水平急需提高。發明出良好的起吊設備,減少預制構件的浪費,提高施工團隊的技術水平,從而提高安裝速度,節約安裝成本。
3 裝配式建筑的展望
目前我國已經有了一些代表性的預支裝配式建筑項目和示范工程,在結構體系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和進展,但在實踐應用中還存在一些關鍵問題有待解決。裝配式建筑正朝著構件生產過程標準化、通用化、高品質化以及節能環保化等方向發展,我國正加快邁向建筑工業化進程新的發展階段。
4 結束語
住宅產業化這個概念,從1994年在我國首次提出,發展至今仍處于探索階段。從本義上講,住宅產業化就是實現住宅生產、供應等的工業化。可以說工業化的必須前提是標準。裝配式建筑是實現住宅產業化的具體措施。我國住宅產業化發展不成熟,從被調查者的回答來看,住宅產業化目前亟需問題有:統一執行標準;實現技術革新,目前機電技術相對簡單化;同時也有相當一部分被調查者反應住宅缺乏創新,無法滿足個體對住宅差異化要求。發展裝配式建筑是實現住宅產業化的必由之路。希望通過各方面的支持,讓我國建筑行業的產業化早日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