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建筑工程規模越來越大,結構日趨復雜,給工程施工帶來很大困難,工程質量安全問題愈發凸顯。后澆帶工藝是針對建筑結構因為無法避免的變形而產生的內部應力而開發出來的施工技術。憑借其對混凝土建筑內應力有效減少的巨大優勢廣泛應用在建筑工程領域。文章圍繞建筑工程后澆帶施工技術有關問題進行探討,簡要介紹了建筑工程后澆帶的技術原理,闡述了后澆帶工藝的設計、施工要點,最后對后澆帶施工中的注意事項進行了強調說明。
關鍵詞:建筑施工;后澆帶;功能作用;施工技術
引言
后澆帶是現代建筑工程施工中應用非常廣泛的一種施工技術。后澆帶施工技術最大的特點是相較于其他施工方法,采用后澆帶技術建設的建筑工程在整體性方面表現更加優異。現代建筑工程普遍采用鋼筋混凝土作為主要施工材料。鋼筋混凝土由于自身特性,在硬化過程中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收縮或膨脹,當這種變形超過鋼筋混凝土自身承受能力后就會導致混凝土開裂問題。后澆帶施工技術就是針對這個問題而開發出來的施工技術,通過在建筑受力結構,比如墻體、梁柱、底板等重要部分預留施工縫,利用施工縫來緩解、消除建筑構件發生收縮、膨脹所產生的應力,保障建筑不受損害,在混凝土硬化完成,建筑趨于穩定后再進行后澆帶施工,對施工縫進行混凝土填充作業,從而將因預留施工縫二劃分為多個單位的建筑連接成一個整體,既保證了建筑結構的整體性,又彌補了因為混凝土收縮、膨脹變形引發的結構受損問題。
進行土建工程后澆帶施工,要注意預留縫澆筑時,要根據建筑結構自身特點,選取適宜的材料進行澆筑;后澆帶作為各個建筑單元間的連接部分,其強度必須要大于其連接的部分;后澆帶的施工工藝決定了后澆帶澆筑作業是在已有混凝土構建的基礎上再行澆筑,所以要注意新舊混凝土間的粘結性問題,避免裂縫產生。
1 建筑工程后澆帶工藝作用概述
后澆帶施工工藝的最大優點在于能夠克服混凝土建筑構建因為溫度變化而導致的構建收縮變形。在實際工作中,若建筑工程在溫度較低或較高時施工,當溫度變化后,混凝土構件會產生變形,由此在構件內部形成應力,如果這種應力超過混凝土構件承受的限度,就會在混凝土構件上以裂縫的形式造成破壞。而后澆帶工藝在建筑結構上預留出施工縫,這樣一來,當溫度變化后混凝土構件發生變形時,形成的應力會因為施工縫的存在而釋放掉,從而保證建筑構件的安全和穩定。隨后施工縫的澆筑填充作業將因施工縫而彼此分離的各個部分連接起來,重新成為一個整體。
后澆帶工藝特別適合現代社會建筑結構復雜的情況施工。現代社會,高層建筑和裙房大量存在,如何將主路和裙房兩種具有不同基礎部分的單元有機連接到一起,長期以來都是施工的難題。高層建筑主樓和裙房雖然在設計上是作為一個整體涉及的,但由于二者重力不同,建筑完工后形成的沉降也存在很大差異,出于工程質量安全的考慮,必須使用后澆帶工藝,將二者作為兩個部分分別施工,待沉降完成,建筑穩定后,再行澆筑施工縫從而實現整體化的目的。在這個過程中,對建筑結構沉降引發的內部應力計算是工程施工的關鍵部分。具體施工時,要按照先主樓后裙房的順序進行施工,最后再進行后澆帶澆筑施工。
2 后澆帶設計要點
2.1 后澆帶間距的設置
進行后澆帶施工時,要嚴格遵循設計圖紙設置后澆帶間的距離,如果圖紙上沒有關于后澆帶的說明,則要依照工程具體情況進行設置。總體來說,矩形建筑物后澆帶間距要控制在40厘米到30厘米之間,具體情況根據工程施工所在地區一年四季各個時節的平均溫度而定。
2.2 后澆帶寬度的設置
后澆帶的存在,是為了在消除建筑構件內應力的同時保持建筑結構的整體性。在施工時,需要通過預留的施工縫將建筑結構分為若干單元,但這種分個并非是隨意的劃分,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科學規律的。在樓板或基礎部分中的受力鋼筋一般是不能斷開的,以免損壞建筑整體性和安全性,對于后澆帶跨度過大,受力鋼筋必須進行斷開處理的情況,在進行后澆帶澆筑施工時要進行斷開鋼筋的焊接處理,內在規律的,以防止樓板因兩端受力過大而發生下垂變形。后澆帶寬度通常要大于10米,最小不能小于7米。
2.3 后澆帶位置的設置
為避免形成應力集中,后澆帶通常選擇在混凝土構件最不受力的位置,所以剪力墻中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能設置后澆帶的。梁、板反彎點周圍是最適合后澆帶設置的位置,在這里設置后澆帶能夠有效避免因彎矩和剪力過大而導致的構建自身壓力。
2.4 后澆帶斷面形式的設置
后澆帶斷面要與建筑混凝土結構斷面選擇同樣的斷面形式,這樣有利于防止應力集中導致的結構變形,應避免后澆帶澆筑后出現直縫。
3 后澆帶施工技術要點
3.1 選擇適宜的施工時間
一般而言,混凝土構件會在完工后的兩個月內完成收縮。高層建筑施工中,后澆帶通常選擇在主樓和裙樓沉降完成后進行澆筑施工。雖然主樓和裙樓基本上是同時開工的,但由于二者工程量差異巨大,使得彼此工期也不一樣,主樓要晚于裙樓完工。也就是說,裙樓的沉降會早于主樓完成,所以要等到主樓沉降完成后再進行后澆帶澆筑施工。
3.2 認真執行后澆帶澆筑工藝規定
后澆帶澆筑前必須要把施工縫清除干凈,不能有積水、雜物材料,并對施工縫兩側構件表面進行潤濕處理,時間不能低于24小時。后澆帶澆筑要使用無收縮混凝土作為澆筑材料,如果使用普通水泥必須加入外加膨脹劑。混凝土澆筑前要加入早強減水劑,以保證后澆帶強度超過兩側混凝土構件。
3.3 控制好澆筑溫度
后澆帶混凝土溫度要控制在10攝氏度左右,這個溫度在熱力學上是混凝土收縮和膨脹的最佳結合點。
3.4 后澆帶的保護
后澆帶施工縫留設出來后要予以必要的保護。兩側要設置擋水磚,內壁要使用防水砂漿涂層予以保護。頂端要用鐵皮或木板蓋住。
4 后澆帶施工中的注意事項
(1)切實做好后澆帶處梁、板模板支撐。嚴禁在后澆帶封閉前拆除相關模板支撐。同時禁止在后澆帶跨距內堆放材料、放置設備,避免結構承受載荷超標引發安全事故。(2)切實做好樓面后澆帶臨時保護。在后澆帶空置期間,要用膠合板對后澆帶進行封閉,避免異物、雜物進入。(3)嚴格控制后澆帶澆筑混凝土組成材料,要使用比建筑構件用混凝土強度高一級的微膨脹防水混凝土。(4)選擇蓄水保養法作為后澆帶澆筑后的保養方式。
5 結束語
隨著我國建筑行業日益繁榮,建筑項目的規模、數量不斷增加,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特別是我國城市建筑中高層建筑比例的增大,更為后澆帶施工技術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如此一來,后澆帶技術的高速發展也是可以預見的。施工單位要充分重視后澆帶施工技術的重要性,不斷提高施工質量,深挖技術潛能,落實技術保障措施,針對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采取積極有效辦法妥善解決,確保工程的順利實施和保質保量完工。
參考文獻
[1]秦桂娟,等.建筑工程模板設計實例與安裝[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2]毛政良,張圣坤.結構分析的廣義可靠度及其算法[J].上海力學,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