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醫學MBBS留學生在燒傷科實習帶教實踐為基礎,按照MBBS留學生的特點,結合基于問題的教學(PBL)模式方法,總結了MBBS班級學生燒傷科實習帶教的經驗,初步探討了如何提高燒傷科臨床實習帶教效果的方法,為留學生醫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醫學留學生;基于問題的教學;燒傷科;英語實習帶教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國際化以及我國政治經濟實力的提高,到我國學習臨床醫學的外國留學生日益增多。留學生教育已經成為中國醫學教育工作的重要的一部分[1]。安徽醫科大學自從2010年開始,經過國家教育部批準,成為可以招收全英文授課的醫學本科留學生(MBBS)的學校之一。MBBS班的學制為5年,其留學生主要來自印度、巴基斯擔、南非等國家,他們現已進入臨床課程的學習階段,這些留學生具有文化背景差異大,英語口音重等特點,給初次為來華留學生進行全英文授課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教師在完善提高自我的同時,也遇到一些挑戰。筆者自2013年開始擔任MBBS班留學生燒傷科的臨床實習帶教老師,總結了在燒傷科臨床實習過程中MBBS班留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帶教老師的教學方法;現將留學生的臨床帶教體會總結如下,旨在提高燒傷科留學生的臨床實習效率。
1留學生教學特點
1.1學生組成和一般情況 MBBS班2010級和2011級2個留學生班,每班人數34~37人,總共71人,其中男生49人,女生22人。生源情況:21%(15人)來自印度,16%(12人)來自南非,11%(8人)來自巴基斯坦,其他還有來自于烏干達、津巴布韋、納米比亞、加納、牙買加、科威特、新西蘭、美國和韓國等17個國家。
1.2語言 大部分學生的官方語言是英語,其中主要學生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家。但于由于其母語為印地語、阿拉伯語等語言,其英語發音帶有濃重的口音,且語速較快,給師生之間的順利溝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其中也有個別學生中文語言基礎較好,對于中文交流毫無障礙。
1.3學習動機和需求 在國外,醫生收入好、社會地位高,是他們選擇醫學專業的主要原因;但是英美等西方發達國家的醫學院入學門檻高且費用高昂。而我校醫學教學資源豐富且學費合理,并進行全英文授課模式,這一特點符合留學生尤其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學生的學醫需求。此外,留學生的獨立性和自我學習能力強,對來之不易的臨床實習機會更加珍惜,并希望對臨床患者和病例有更多的了解和實踐。另外,所有留學生均為高中畢業后來華留學,通過3年基礎課程的學習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有些同學的基礎知識比較薄弱,自學能力差,回答老師問題信心不足,甚至采取逃避的態度。
2帶教總結
2.1與患者的交流 由于英語是大部分MBBS留學生的母語,而學生的漢語水平能力有限,因此給MBBS留學生與中國患者之間的溝通帶來較大的障礙,部分患者甚至拒絕配合MBBS留學生的臨床實踐。這就需要臨床帶教教師良好的溝通,盡量讓患者配合留學生的臨床實習實踐過程。另一方面,較好的英文表述能力是臨床帶教老師應具備的,能把患者的答述更確切地傳遞給留學生,以便理解和溝通。
2.2創造和增加臨床實習機會 對于大部分MBBS班的學生來說,畢業后選擇回國參與醫師執照考試。在有限時間的臨床實習過程中,最大限度地希望了解并參與臨床疾病的診治過程。因此,參加日常科室查房工作和治療組臨床工作是創造和增加MBBS留學生臨床實習的基本前提。我院燒傷科病房有1次/2 w主任英語教學查房,并組織和安排MBBS班級實習學生參加帶教組醫師的臨床工作,加深燒傷科臨床內容尤其燒傷創面處理和危重病例部分的實習印象。帶教教師在不違背規章制度情況下,帶領班學生深入重癥監護室或手術室,對危重患者和手術進行臨床觀察,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2]。
2.3結合多媒體視頻增加實習教學印象 多媒體視頻這些常規教學手段,在帶教班學生中起了重要作用。筆者采用多媒體動畫等手段,一方面減少了教師解釋機理的難度,另一方面直觀深化學生對典型病例的臨床處理方案及于手術方式的理解,進一步培養MBBS學生對燒傷科臨床實習的興趣。比如目前筆者在介紹切削痂手術在深度燒傷創面應用、纖維支氣管鏡在燒傷后吸入性損傷的應用診斷應用均采用多媒體視頻教學方式,我們將不同深度燒傷創面的解剖學結構和削切痂手術層次用動畫視頻的形式表現出來,用動態視頻過程把纖維支氣管鏡在氣道里走行和損傷程度在內鏡下直觀地表現出來。盡管視頻時間不長,但讓學生們對燒傷創面切削痂術和纖維支氣管鏡有了直觀動態的了解和認識。在此基礎上帶領學生進行手術現場觀摩,在臨床實習教學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3]。
2.4盡量結合“基于問題的教學”進行臨床實習帶教 比較國內學生而言,留學生的性格更加熱情外向,對臨床問題積極參與,主動作答[4]。因此更適合運用引導式、交互式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基于問題的教學(PBL,也稱作問題式學習)模式的教學方法,該課程設置打破了傳統臨床帶教體制,圍繞臨床問題的學習,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真實的臨床問題情境中,通過學習者合作解決問題,來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醫學理論知識,從而在臨床實習時全面培養學生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及人際交流能力,使留學生在進入臨床學習時能夠迅速進入狀態[5]。由于MBBS班的學生人數相對較少,便于帶教老師開展教學。舉一個筆者帶教的嚴重燒傷合休克、呼吸道燒傷、橫紋肌溶解癥病例:帶教前先不公布患者診斷,而是按照“大面積燒傷”進行抽絲剝繭的提問:燒傷發生的時間、原因、受傷的環境;有無臨床合并癥狀等。等到學生們了解臨床癥狀后,結合輔助的實驗室檢查和有創無創的臨床監護數據,再向學生公布結果,征詢治療方案。這樣做有助于建立學生獨立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臨床思維能力[6]。
總之,MBBS班級學生的學習具有一定特殊性,針對這些特點,采用多媒體應用和手術現場觀摩并聯合PBL模式的教學方法,可以有針對性地提高MBSS留學生燒傷科臨床實習帶教的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臨床思維能力。當然其中還有很多問題有待研究比如:加強外語視聽教材建設、豐富MBBS教師繼續醫學教育項目、加強教師的外語培訓等,努力實施這些切實可行的想法,提高MBBS臨床實習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麗.關于改善醫學來華留學生本科學歷教育教學質量的探索[J].科教導刊旬刊,2013(7):23-23.
[2]朱泓.高校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3):106-107.
[3]曲大鵬,魏明龍醫學模擬系統在急診臨床教學中的作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26(12):58-59.
[4]何鴻雁,姚遠錕.來華醫學留學生學習狀態調查和對策[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14,36(4):201-203.
[5]王玉和,何勇,張文志.基于問題導向教學法在醫院藥房實習教學中的實踐[J].中國藥房,2007,18(25):1992-1993.
[6]王亞娟,王愛華,劉小梅.醫學留學生臨床課問實習教學方法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15,(20):103-104.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