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提高臨床診治中對根隱裂的認識。方法 回顧根隱裂病例的臨床資料。結果 根隱裂診斷困難及其遠期療效的不確定性。結論 臨床牙體牙髓治療工作應警惕根隱裂的存在。
關鍵詞:根隱裂;易誤診
根裂是牙體牙髓疾病的一種,但由于肉眼不能發現,診斷比較困難,與其它牙體牙體牙髓病在臨床癥狀上有許多相似點,臨床常備的檢查,包括X線的檢查,往往都難以辨別,遠期效果不佳,易引起誤診或引發醫患糾紛,有必要引起重視。現將日常工作中遇到的根隱裂病例總結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病例1:男,37歲,因左下后牙間歇性隱痛數月就診,近幾個月來,自感左下后牙隱痛,癥狀時好時壞,自行服用“消炎藥”,癥狀得到緩解,但始終未徹底治愈,查患者38/48前傾阻生,咬合關系個別正常牙合,未見牙缺失。37牙合面近中部分疑似隱裂狀條紋。叩(-)冷刺激實驗(±),X線未見明顯根周組織陰影。初步考慮為牙髓炎癥反應,給予其開髓行根管治療。治療后癥狀得以緩解,3年后患者因37松動,咀嚼無力回診,X片查根周少許陰影,叩(±),給予其再次根管塑化治療,3個月后患者復診,查37松動2~3度,牙周袋溢膿。給予其拔出患牙,見患牙近中根縱行裂,診斷為根裂。
病例2:女,54歲,因右下后反復疼痛1年余,自服“消炎藥”,癥狀時好時壞,就診時查46松動Ⅱ°~Ⅲ°牙齦充血腫脹,頰根分叉稍許外露,牙周袋深,叩(++)根尖X片示:46近中根尖管腔增寬,根周X線透亮降低,診斷為46松動,牙齦炎,根裂。經患者同意,拔除患牙。
病例3:男,27歲,因打球時致上前牙冠部分折斷,牙髓外露就診。當時經局麻下拔髓,根管封藥1 w后行樁冠修復。18個月后患者再次就診,查患牙松動2度,牙齦腫脹,牙周袋深,叩痛。X線示:根尖處管腔變寬。給予其拔除患牙。
病例4:男,44歲,因右下后牙自發性疼痛1 w,加重一晚,就診。主訴右下后牙1個月以前就感不適,偶遇冷水會一過性疼痛,并常有不定時的隱痛癥狀,近來常感到咀嚼時用不上力,自行服用“消炎藥”效果不大,近1 w來自感上訴癥狀逐漸加重,昨天晚上睡后疼痛難忍,于今日清晨到我科診就診。就診時查:右下8智齒已拔除,47冷刺激(艸),叩痛(±),松動無,遠中鄰面淺中齲,46正常無齲壞。診斷為47急性牙髓炎。給予局麻下開髓失活,1 w后給予其根管充填術,15 d后行烤瓷全寇修復。1年后患者再次復診,訴右下后牙隱痛,咀嚼無力。查47松動2度,叩(++),根尖X片示:47遠中根管口變寬,根尖周陰影。給予其另行塑化治療,癥狀不能緩解。在其要求下給予其拔除患牙,見47遠中根縱行裂,診斷為根裂。
病例5:女,29歲,訴下前牙痛就診。查32無明顯齲壞,叩(++),診斷為根尖周炎。給予其開髓行根管充填術。1年后患者復診,查32牙周袋,松2度,X片示:牙槽骨吸收。拔除患牙見根縱向裂。
2 討論
根隱裂為牙體牙髓病中的一種。牙結構的薄弱環節是隱裂牙發生的易感因素,這些薄弱環節不僅本身抗裂強度低,而且是牙承受正常牙合力應力集中的部位。慢性持續性的創傷牙合力,對本病發生起重要作用。在全口牙中,以承受牙合力最大的第一磨牙發生率最高,其中下頜第一磨牙高于上頜第一磨牙。另外,可能與牙根發育上的缺陷有關。磨牙近中根發生隱裂的比例明顯超過其他牙根,估計與近中根在解剖結構方面的弱點有關[1]。根管牙膠充填時的側向壓力過大也是導致根裂的原因,可能是治療后牙本質脫水,失去彈性所致。根裂其臨床表現不典型性,與其它牙體牙髓病臨床癥狀相似,冷熱刺激痛,咀嚼痛,晚期出現自發痛,并有牙齦反復腫脹,有叩痛和松動,絕大多數有牙周袋,需仔細檢查才能發現。一般均會有咀嚼粗硬或韌性纖維性失食物時的短暫而模糊的不適感,或有很輕微的酸痛感,這是診斷隱裂牙的一個重要依據[3]。X線常常難以分辨。使其診斷困難。據文獻報道,根隱裂治療成功率低,大多數病例經歷反復多次治療,最后仍要拔除患牙處理。治療上,因在臨床工作中,患者的主訴為僅有酸,癢,不適等感覺,臨床診查陽性體征不太突出,但經仔細詢問病史,大都數還是有間隔性如咀嚼痛,冷熱刺激痛等,體查常常見有松動,有些還伴有牙合面隱裂等。治療上常常開髓治療,①緩解患者的不適,②觀察后續治療的效果,以與患者進一步溝通,進行下一步治療的措施,摘除病變牙髓和根髓,嚴密充填根管。遠期效果常常不好,主訴常為咀嚼無力,體查可見明顯松動,多無明顯自發性痛,癥狀以隱痛為主。
可能是創傷或根管完整性的缺損[2],抗壓力的減低,以及滲入根管的牙周組織液作為殘余細菌良好的培養基,細菌由此獲得營養后大量增殖,構成新的感染或者是咬合力的破壞以及醫源性等因素,其遠期多為拔牙處理。本組病例,最后回診時間最長為36個月,提示其遠期療效不佳。回診時間長短不一,其機制可能與隱裂的程度、口腔的咬合力、口腔內環境、身體抵抗力以及醫生的操作等有關。
X線的診斷是非常必要的,是臨界床上診斷根裂的重要手段。因普通根尖牙片因放置位置的關系,常常難以獲得滿意的圖像。VILLA口腔ROTOGRAPH EVO系列全景X光機,以其多軸移動技術,多點患者定位功能獲得高清晰圖像,只是其價格不菲,難以在綜合醫院的口腔科普及。其主要的X線圖像為根管腔的下段增寬,且在根尖處增寬[1],我們在臨床上發現多數根隱裂發生在下頜磨牙的近中根,常常伴有牙合面隱裂,可能是解剖因素和咬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據報道,牙合面隱裂伴根隱裂的幾率高達25%。
總之,對于根隱裂臨床診查工作中,應仔細辨查,對臨床上患牙經反復多次治療效果不佳,又不能用其它原因解釋的,應考慮牙根隱裂的存在。
參考文獻:
[1]樊明文.牙體牙髓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2-133.
[2]徐君伍.后牙縱折和觀察[J].交通醫學,2008,22(2):176-178.
[3]徐海,王貽寧.隱裂牙綜合征的研究進展[J].牙體牙髓牙周病學雜志,2004,14(10):596-598.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