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中國人民大學教職工的健康狀況,為健康教育和促進策略提供數據支持。方法 研究對象為2014年參加體檢的中國人民大學的教職職工,對獲得的體檢資料進行分析,采用?字2檢驗分析不同特征教職工間疾病檢出率的差異。結果 共有5773名教職工納入分析。男性檢出率較高的異常指標依次為脂肪肝(58.28%)、超重肥胖(57.89%)、血脂異常(43.33%)、心電圖異常(25.69%)和高血壓(21.92%)等;女性檢出率較高的異常指標依次為宮頸炎癥(39.63%)、超重肥胖(34.68%)、子宮肌瘤(25.76%)、血脂異常(24.46%)和脂肪肝(23.67%)等,男性異常指標的檢出率高于女性。結論 我校教職工的總體健康水平不高,男性的健康狀況更差。
關鍵詞:教職工;體檢;年齡因素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校教師的工作節奏加快,在教學、科研、知識更新、職稱評聘方面承受著較大的工作壓力和高強度腦力勞動,且久坐、缺乏運動、高脂高糖飲食結構和睡眠不足等危險因素的普遍存在,使得高校教職工的健康狀況存在一些自身的特點。筆者對2014年我校全體教職工的體檢資料進行了分析,發現存在的健康隱患,為實施有針對性的科學合理的健康教育和促進對策提供數據支持。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4年參加我校體檢的教職工共5773人,其中男性2395人,女性3378人;各年齡段人數分布見表1。
1.2統計分析 用Excel錄入數據資料,采用SAS9.3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采用?字2檢驗分析不同特征教職工間疾病檢出率的差異,所有統計學檢驗均為雙側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教職工的年齡分布 2014年有效體檢教職工5773人,其中女性(占58.51%)多于男性(占41.49%);年齡20~92歲,男性平均年齡52.02歲,女性平均年齡48.95歲,具體教職工的年齡段分布,見表1。
2.2不同性別教職工主要異常和疾病的檢出情況和比較 體檢結果顯示:2014年我校教職工異常和疾病檢出率較高指標是超重和肥胖、脂肪肝、血脂異常分別達到44.27%、38.03%和32.31%,其次為高血壓、肝囊腫和糖尿病。分性別來看,男性和女性的主要異常和疾病檢出率的順位不同,男性中脂肪肝的檢出率(58.28%)最高,其次是超重和肥胖(57.89%)、心電圖異常(43.33%)、血脂異常(25.66%)和高血壓(21.92%)等,前列腺增生檢出率排在第九位;女性中宮頸炎癥為檢出率最高的疾病(39.63%),超重和肥胖排在第二位,且乳腺增生和子宮肌瘤的檢出較高,分別排在第三位和第八位;除婦科疾病和腎結石外,男性異常和疾病的檢出率均明顯高于女性,且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2014年我校教職工體檢結果顯示,超重和肥胖、脂肪肝、血脂異常心電圖異常、高血壓、肝囊腫、糖尿病、尿酸偏高,膽結石,腎結石的檢出率均較高,這與很多大學教職工的體檢結果一致[1-4]。其中代謝類相關異常指標超重和肥胖、脂肪肝、血脂異常的檢出率在男女教職工中頗高,超重肥胖的檢出率44.27%高于2010年全國成人超重肥胖的患病率42.6%[5],脂肪肝檢出率(38.03%)近乎是全國成人脂肪肝患病率(10%左右)[6]的4倍,血脂異常檢出率(32.31%)也遠高出2002年我國成人的血脂異常患病率(18.6%)[7],并且這三個指標的檢出率均高于其他大專院校報道的體檢結果[1,4,8,9]。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阻塞性黃疸及腎臟綜合征的危險因素,再加上超重肥胖,可加速脂肪肝的形成[7],且血脂異常與缺乏必要的身體活動、飲食結構不合理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因素有關[10,11]。導致我校教職工代謝類相關異常指標偏高的原因可能是:高校的教職工,教學、科研任務重,工作壓力和競爭壓力大,缺乏運動,睡眠無規律,導致內分泌失調和各種物質代謝失衡,易形成血脂異常、脂肪肝等;同時生活節奏快,膳食不平衡,過多攝入高脂肪、高糖和低纖維素食物,多余熱量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導致肥胖、血脂異常和脂肪肝[12];并且這些指標的異常沒有給健康帶來明顯癥狀或相關疾病而不被異常者理解和重視[13]。
我校教職工的體檢結果顯示,心電圖異常和高血壓的檢出率較高,分別為22.84%和17.61%,均遠高于其他院校職工體檢結果的報道[1,3,4,8,14],這與上述發現的我校教職工頗高的超重肥胖、脂肪肝、血脂異常檢出率密切相關,已有確定證據證明機體長期處于血脂異常狀態,如果再加上超重肥胖,將成倍增加心血管病的患病和死亡風險[6,15]。所以提示,我校應積極采取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措施,并定期鼓勵教職工進行心電圖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診斷和治療心血管疾病。
我校教職工體檢結果發現,除婦科疾病外,男性各項異常的檢出率均遠高于女性,這與之前很多的教職工體檢結果的報道一致[3,4,16,17]。這與男性的某些激素分泌,健康觀念和不良的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研究已證明女性的雌性激素對血脂、血糖、血壓和血管均有保護作用[18]。男性教職工除工作壓力相對于女性較重外,男性社會應酬多,常常伴有過量飲酒和經常吸煙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致使男性各種異常的檢出率均高于女性。
綜上,我校教職工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應采取具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如:充分利用學校網絡、電視錄像、健康教育講座、板報等方式向教職工宣傳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促進教職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膳食、適量運動、煙限酒、保證充足的睡眠,并增強教職工的保健和防病意識;適當減輕教職工的工作壓力,增設教職工活動鍛煉的場所,積極組織教職工開展體育運動;定期組織職工進行體檢,校醫院應建立和完善教職工健康檔案,進行長期、動態跟蹤管理,對體檢中查出的健康問題應及時通知個人并提出具體治療建議,同時要針對性的為教職工開出飲食和運動處方。
參考文獻:
[1]李玉杰,姜珊,王風前,等.2009年哈爾濱醫科大學教職工身體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校醫,2010,24(3):226-228.
[2]孔慶濱,陳鐵梅,石越.高等院校教師體檢結果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10,26(5):608.
[3]張繼紅,彭玲,鄭偉榮.教職工的結果分析及健康管理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8):67-68.
[4]張宏,王強,孟嵐,等.某大學1564名在職教職工體檢結果分析及健康管理模式探討[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5,29(4):74-76.
[5]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慢性病及其危險因素監測報告(2010)[M].北京:軍事科學醫學出版社,2012.
[6]葛均波,徐永健.內科學(第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7]趙文華主編.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報告(2002)之七--血脂[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8]戴樹人,高昆,王鵬.四川大學教職工1691名健康體檢結果分析[J].中國臨床康復,2005,9(43):9-11.
[9]劉明清,閆瑞霞,夢晨陽,等.2007年某高等專科院校教職工體檢結果分析[J].職業與健康,2008,24(23):2571-2573.
[10]王明賢,王燎原,呂智.高血脂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四川醫學,2012,33(10):1786-1787.
[11]王尚清,于延蓮.自擬\"降脂飲\"治療高脂血癥及合并癥[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0,32(4):98-100.
[12]徐輝.從體檢結果談高校教職工的預防保健工作[J].中國療養醫學,2006,15(3):198.
[13]宮芳,馮潔.西北大學教職工血糖血脂檢查結果分析[J].中國校醫,2006,20(3):302.
[14]曲輝.高校教職工3年體檢結果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2,39(19):5056-5058.
[15]王中平,劉凡,王玲,等.血脂異常與冠心病研究進展[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0,18(3):46-48.
[16]康美玉,韓永霞,高玉梅,等.某高校教職工慢性病患病情況調查[J].職業與健康,2007,23(9):729-730.
[17]柴曉蓉.江漢大學教職工體檢結果分析及對策[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9(1):85-87.
[18]葉任高,陸再英,主編.內科學第6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8.
編輯/申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