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肺結核患者的肺通氣功能改變。方法 采取回顧性分析法,抽取本院在2013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63例肺結核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分析比較不同病變范圍患者肺通氣功能情況。結果 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病人肺通氣功能基本異常,而浸潤型肺結核病人肺通氣功能相關指標多數正常。不同病變范圍病人在肺通氣功能方面,經比較差異明顯(P<0.05)。結論 通過本次研究結果的分析可知,肺結核患者肺通氣功能呈混合性,臨床治療中可根據患者肺通氣功能實際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法,以獲得更為有效的效果。
關鍵詞:肺通氣功能;肺結核;改變
肺結核作為一種常見慢性傳染病,主要是因結核分枝桿菌所致,能侵及機體多個臟器,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肺部結核感染[1]。人體在感染結核菌以后不一定會發病,在細胞介導反應上升或者抵抗力下降則可能會發病,如果可及時檢查診斷,且采取合理的方式治療,多數患者可痊愈[2]。為合理且快速的診斷肺結核,提高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以回顧性分析法,選擇63例肺結核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就肺結核患者的肺通氣功能改變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本院在2013年4月~2015年9月收治的63例肺結核患者納入本次研究,其中有27例患者浸潤型肺結核,36例患者為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根據國內衛生部批準的《肺結核分類》統一標準進行分型[3]。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25例,年齡在21~72歲,平均年齡為(46.25±2.34)歲,其中有29例患者存在吸煙史。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病例根據胸部X胸片檢查病變范圍顯示情況分為四組,即A組(n=12)、B組(n=10)、C組(n=8)以及D組(n=6),A組病例病灶相加有6個肺野,B組病例病灶相加有5個肺野,C組有4個,D組為≤3個。按照病程長度將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病人分為三組,即a組(n=13)、b組(n=11)、c組(n=12),a組患者病程≥20年,b組病程在10~19年,c組病程低于10年。
1.2方法 63例肺結核患者均實施常規肺功能檢測,統計分析不同類型疾病患者、不同病變范圍以及不同病程患者肺通氣功能各指標,包含有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s最大呼氣量)以及FEV1/FVC(第1s最大呼氣量/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
1.3統計學方法 用SPSS20.0軟件對實驗數據實施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x±s),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比較分析可知,浸潤型肺結核病人肺通氣功能各指標基本正常,而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病人肺通氣功能基本異常,見表1。慢性纖維空洞型病人中有9例是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7例為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20例為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從該結果來看,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病人以混合型通氣功能障礙患者通氣功能受損為主,不同病變范圍患者肺通氣功能比較,見表2,不同病程患者肺通氣功能比較,見表3,通過表2和表3數據的分析可知,不同病變范圍患者FVC、FEV1以及FEV1/FVC對比差異顯著(P<0.05)。不同病程患者FVC、FEV1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3 討論
肺結核為結核菌所致,結核菌是一種耐酸菌,具有致病力,大部分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患者都是結核晚期,且病變范圍越廣則肺功能損害也就越嚴重[4]。本次研究發現,有27例患者浸潤型肺結核,36例患者為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其中潤型肺結核病人肺通氣功能各指標基本正常,而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病人肺通氣功能基本異常。在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病人中肺功能受損多發生于混合性通氣功能障礙患者。
此外,根據病變范圍的不同又將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病人分為了四組,經比較分析,不同病變范圍患者肺通氣功能各指標比較差異顯著(P<0.05);根據病程的不同分為了三組,不同病程的患者肺通氣功能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可見,肺結核患者肺功能障礙多為混合性,根據肺結核患者肺通氣功能改變可對患者病情進行較為合理地評判,同時還可為疾病臨床治療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楊國儒,秦小奉,張勇,等.農村地區陳舊性肺結核與氣流阻塞的相關性研究[J].山東醫藥,2012,52(23):62-64.
[2]蘆永紅.以整體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煤工塵肺合并肺結核并發肺癌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職業與健康,2014,30(11):1453-1456.
[3]黃麗霞,汪國香,徐旭東,等.允許性高碳酸血癥對肺結核患者單肺通氣時炎性因子的影響[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5,33(3):154-158.
[4]劉建強,李秀武,楊志英,等.肺結核并呼吸衰竭患者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的變化[J].河北醫藥,2010,32(15):2075-2076.
編輯/翟辰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