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從事放射工作者長期接觸小劑量放射線對其健康狀況的影響。方法 按衛生部《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1]規定的檢查項目, 采用臨床檢查和實驗室檢查的方法對呼倫貝爾市752名放射工作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檢查, 并對職業健康檢查資料進行分析。結果 體征血壓異常26人,血常規異常79人,尿常規異常189人,生化指標異常453人,心電圖異常202人,腹部彩超異常252人,眼科異常118人。最終檢出34人暫時脫離放射工作,其中主要異常因素為白細胞異常30人,眼科異常12人。結論 呼倫貝爾市應加強放射工作場所和人員的防護,以確保放射工作人員的職業健康和安全。
關鍵詞:放射工作人員;職業健康檢查;結果;異常
為保障放射工作人員健康,改善放射防護條件,2015年對呼倫貝爾市接觸射線的工作人員進行了射線從業人員健康檢查,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呼倫貝爾市各級醫療單位、廠礦企業以及相關接觸射線工作人員,共752人,其中男性577人,女性175人,年齡在19~80歲,崗前體檢55人,從事射線工作工齡1~55年。
1.2方法
1.2.1臨床檢查 采用衛生部規定的檢查方法進行體征、心電圖、腹部彩超、眼科檢查。
1.2.2實驗室檢查 采取靜脈血進行血常規、微核檢驗、生化檢查,采取中段尿進行尿常規檢查,均與國家標準的正常值進行比較。
2 結果
2.1臨床檢查結果 其中眼科檢查的結果為異常118人,未見異常142人,未檢492人,總體異常檢出率45.4%,現通過眼科體檢實際人數260人進行結果分析。經統計,在異常的118人中,工種的影響因素所占比例為:診斷放射學67.8%、工業測井7.6%、其他放射性因素24.6%,其中大不部分的異常結果是晶體混濁和白內障。心電圖的異常結果202人,其中竇性心動過緩占53%、T波異常占30.2%、其他占16.8%。彩超異常人數252人,其中以脂肪肝、膽囊炎為主。體征結果血壓偏高25人,最高180/120mmHg;血壓偏低1人為80/50mmHg。
2.2實驗室檢查結果 除微核檢驗異常0人外,其他檢驗結果如下: 血常規異常79人,其中白細胞異常52人:最高值12.75×109/L、最低值1.56×109/L,紅細胞低于正常3人,血紅蛋白異常21人:最高值188g/L最低值74g/L。尿常異常189人,其中隱血137人、酮體異常33人,其他異常19人。生化指標異常4453人,其中按異常人數所占比例得出:血脂>轉氨酶>尿酸>葡萄糖>肌酐>其他。見表1。
3 討論
與職業危害相關的檢查項目,放射工作人員主要是血常規、眼晶體、染色體、肝功腎功等[2]。造血系統是放射線的敏感靶系統,本次檢查結果表明: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以及谷草轉氨酶、谷丙轉氨酶等指標皆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其中白細胞的數目反應細胞免疫功能的狀況,主要表現在為降低,少數會有升高現象,說明接觸射線可導致免疫功能紊亂。
眼晶體是對放射性照射較敏感的器官,呼倫貝爾市放射工作人員的晶體混濁、白內障等眼科檢查異常檢查出率為45.4%,高于同地區上一年度的體檢結果28.7%,這與今年65%的人未參加眼科體檢有一定的關系。其中暫時脫離放射工作的34人中就有10人有不同程度的嚴重眼科異常結果,平均年齡50.8歲。隨著放射工齡的增長,放射工作人員受到射線照射的時間、累積劑量逐步增加,導致其眼晶狀體混濁發生率明顯增加。此外高血壓、高血脂、脂肪肝等由現代生活方式等各種原因引起的困擾現代人的慢性疾病同樣存在于放射工作人員中。
由此可見,長期低劑量電離輻射條件下,仍然存在一定輻射生物效應,對放射工作人員健康具有一定影響,長期可致工作人員各種疾病患病率增加,其長遠危害不容忽視。應對職業健康檢查不合格需要暫時脫離放射崗位人員進一步確診,如不宜從事放射崗位應當調換至其他崗位;并應完善體檢程序以減低各項檢查的未檢率。應進一步宣傳貫徹《職業病防治法》,提高監管水平,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放射工作人員的健康與安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令(第23號).職業健康監護管理辦法[S].職業衛生與應急救援,2002,9(20):141-142.
[2]徐鵬.南通市696例放射工作人員健康狀況[J].職業與健康,2011,11(27):2560-2561.編輯/金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