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品管圈活動在提高患者尿標本留取率的實施效果。方法 開展以“提高患者尿標本留取率”為主題的品管圈活動,根據品管圈活動步驟對患者尿標本留取率提高現狀把握、目標設定、原因解析、擬定對策并實施、評價實施效果。結果 開展品管圈活動后,患者尿標本留取率顯著提高。結論 開展品管圈活動有效提高了患者尿標本留取率,并提高護士綜合素質。
關鍵詞:尿液留取率;提高;品管圈
尿常規檢查通常被作為體檢的必查項目,然而我院體檢中心工作人員在統計資料時卻發現,有些部門、個體或團隊因對尿常規檢查缺乏正確認識,因而放棄尿液檢查。2015年初我科醫生反映有很多患者尿液未進行檢查,因此,提高患者尿標本留取率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一個工作場所的人為了解決工作問題,自發地進行品質管理所組成的小組,小組成員應用品管的簡易統計方法,分析、解決工作場所所發生的問題,達到業績改善的目標[1]。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科為泌尿外科,主要收治泌尿系結石、腫瘤、損傷、感染、前列腺疾病等。配置護理人員16人。
1.2方法
1.2.1品管圈的組成 2015年1月,泌尿外科10名護士自愿自發組建QCC小組,并設定圈名與圈徽,通過民主選舉產生圈長一名,負責組織各階段各項活動的計劃與統籌安排,各圈員負責查閱相關問題的資料及具體實施工作,選取1名記錄員,負責記錄每次圈會的筆錄工作。投票確定圈名為“管道圈”。
1.2.2組織培訓 評估圈能力組織為期2 w的QCC相關知識培訓,內容包括基礎知識,實踐技巧,七大手法等。培訓后對所有圈員進行圈能力評估并繪制雷達圖,以便于活動結束后對圈員的綜合能力進行對比評價[2-3]。
1.2.3選定活動主題 擬定計劃全體圈員暢所欲言,應用“頭腦風暴法”列出護理工作中的現狀問題,形成備選主題6項,根據主題評價表打分,其中“提高提高患者尿標本留取率”以上級政策5.00分,可行性4.80分,迫切性4.78分,圈能力4.1分,總分18.68分位居第一,最后確定為本期品管圈主題。選題理由:我科住院病人多為泌尿系疾病,尿常規檢查是檢查腎臟疾病的最初的一步,也是進行診斷的一個重要依據。
1.2.4活動計劃擬定 根據品管圈活動步驟,擬定活動計劃表,預計用6~8個月時間完成全部程序。每一步驟指定一名圈員為負責人,負責督導落實,按照PDCA循環4個步驟分別計算各步驟預計時間。并定于每周五下午為QCC活動時間。
1.2.5分析現狀 2015年3月9日~4月5日對153例住院患者進行調查,調查合格率為85.7%。分析發現督促力度不夠;留取不方便;對尿標本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這3個方面是導致患者尿標本留取率低的主要原因,因此定為本圈的改善重點。
1.2.6目標設定 根據柏拉圖得出改善重點為63.6%,圈能力經全體圈員打分為75.4%。應用品管圈目標值計算公式得出:目標值=現狀值-改善值=現狀值-(現狀值×改善重點×圈能力)=85.7%-(85.7%×63.6%×75.4%)=92.6%。
1.2.7解析 應用魚骨圖分析留置尿管不舒適的原因,見圖1,將影響因素分類,找出4大要因。
圖1 留置尿管不舒適的魚骨圖分析原因
1.2.8對策擬定及實施
1.2.8.1督促力度不夠 ①每日查看未留取的標本數,檢查夜班職責。②未留取的標本嚴格護士交接班,責任護士負責追查。③每周護士長進行檢查。④每月護理會議進行討論和反饋
1.2.8.2留取不方便 ①夜班護士將第2d需留取的化驗單分類放置。②為無保護隱私設施患者提供屏風。③協助臥床病人留取。④有其他檢查不能留取的患者告知檢查回病房后告知接班護士。⑤必要時導尿留取,導尿的患者更換引流袋后留取。⑥夜班護士早晨發放塑料袋給年齡幼小的女患者。⑦操作培訓:操作培訓要在掌握理論知識后進行,通過老師演示、護士實際在病房操作等方法進行培訓、練習,促進掌握。
1.2.8.3對尿標本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①對護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要求每個人必須掌握,隨時進行考核。②每位患者至少宣教3次,入院時接診護士宣教,責任護士當天宣教,夜班護士留取前宣教。③講解相關事例,讓患者對留取尿標本重要性有更深刻的了解。④嚴格交接班,對未留取標本患者進行追蹤。⑤將相關知識制作成健康小處方發放給每位患者。
2 效果評價
2.1有形成果 有形成果即改善前后留取率對比;對策實施后,于6月1日~6月30日進行為期1個月調查,調查總人數為146人,留取率為95.21%。目標達成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標值-改善前)=(85.7-95.21)/(85.7-92.6)×100%=137.8%,進步率=改善前后差/改善前=(95.21-85.7)/85.7×100%=11.09%。
2.2無形成果 無形成果指護理人員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提高。
3 討論
3.1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有利于提高尿標本的留取率 品管圈活動強調讓圈員自主自發地參與活動,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思維,以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
3.2通過本次開展品管圈活動,將科學的管理方法應用到臨床實踐中,不僅改善了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問題,而且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和協作性。品管圈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圈員綜合能力和團隊凝聚力品管圈活動的開展激發了護理人員參與管理的意識,提升了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質量管理能力。品管圈操作技巧,圈員解決問題能力、自信心、團隊凝聚力等6項能力的自我評分由活動前2.3~3.1分提高至3.6~4.5分。
3.3本輪品管圈活動尚待完善之處 回顧本期品管圈活動還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尿標本留取率雖然提高,但仍舊有很高的未留取率,由于客觀因素和圈員自身能力的限制,活動過程中循證護理應用不足,QCC手法尚不能熟練運用。下一階段我們應持續保持各項對策實施的連續追蹤,鞏固現有效果,并加強QCC手法學習和應用,繼續開展品管圈活動,擬定更具實際執行力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徐英,張颯颯,秦敏.品管圈活動在ICU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創新,2012,9(29).
[2]王惠琴.品質管理中的護理文化[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9):C3.
[3]蘇小霞,何淑賢,易克艷.品管圈在提高留取尿標本質量中的應用與成效[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
編輯/張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