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腰椎椎弓峽部不連X線及CT診斷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于我院骨科的15例腰椎椎弓峽部不連患者的臨床資料,腰椎椎弓峽部不連的X線、CT表現及特征。結果 其中攝X線正位顯示有3例發生于第3腰椎,診斷的準確率為20.0%;8例側位片顯示椎弓后下方上下關節突間自后上斜向前下的透亮影,診斷的準確率為53.33%;15例患者攝雙斜位片均能顯示峽部不連,診斷的準確率為100%。有7例做了L1~S1椎間盤CT平掃側位定位像顯示椎弓骨性環連續性中斷,其中4例發生Ⅰ度滑脫,2例發生在L4~L5段,2例發生在L5~S1段,椎體脫落占腰椎椎弓峽部不連的,26.67%;其中單側椎弓峽部不連2例,雙側椎弓峽部不連3例。結論 在對腰腿疼患者進行X線檢查時,應該增加雙斜位攝影,從而有效的提高腰椎椎弓峽部不連的診斷準確率,同時必要時為患者增拍CT片,以避免漏診。
關鍵詞:椎弓峽部;X線表現;CT
腰椎椎弓峽部不連是一種臨床常見的脊椎畸形,成年人為該病的多發人群,發病率高達5%,患者常因為椎弓峽部不連及其所引起的脊椎滑脫而出現腰腿疼痛的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現階段,臨床診斷腰椎椎弓峽部不連主要采用X線和CT檢查兩種方式,常規的X線檢查一般作為基本診斷,但是為了提高診斷的準確率還需要采用CT進行檢查。本文回顧性分析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于我院骨科的15例并采用X線和CT檢查的腰椎椎弓峽部不連患者的臨床資料,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于我院骨科的15例腰椎椎弓峽部不連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齡在20~79歲,平均年齡(42.57±3.16)歲,其中45歲以下患者9例,約占60.0%,病程1個月~7年,平均病程(3.68±1.25)年。臨床表現主要為腰部疼痛、腰部活動受限、一側或者雙下肢麻木、進行性下肢疼痛等。
1.2方法 本次研究X線檢查采用南京普朗醫用設備有效公司生產的PLD5100B型X射線攝影機,所有患者均采用X線機進行正、側位以及雙斜位掃描。CT檢查采用飛利浦公司生產的PHILIPS-16層螺旋CT機,對患者的病變椎體進行非增強螺旋掃描,螺距控制在0.7~0.9,間隔為25mm,掃描條件為23033mA,140kV,掃描范圍包括患者的病變椎體及其上下部位的正常椎體。
2 結果
15例患者中有10例發生于第4、5腰椎,發生率為66.67%,5例發生在第2、3腰椎,發生率為33.33%。其中攝X線正位顯示有3例發生于第3腰椎正位片位于椎弓根內下方,由內上斜向外下,診斷的準確率為20.0%。8例側位片顯示椎弓后下方上下關節突間自后上斜向前下的透亮影(見圖1),診斷的準確率為53.33%。15例患者攝雙斜位片(一般取后斜位35°~45°)均能顯示峽部不連,診斷的準確率為100%,有11例顯示峽部裂時\"狗頸部\"出現一帶狀裂隙,宛如戴了一個項圈(見圖2),有4例伴有椎體滑脫,橫突和上下關節突隨椎體前移,形似“狗頭”被砍下,鄰近的上下關節突嵌入缺損間隙內。有7例做了L1~S1椎間盤CT平掃側位定位像顯示椎弓骨性環連續性中斷,其中4例發生Ⅰ度滑脫,2例發生在L4~L5段,2例發生在L5~S1段,椎體脫落占腰椎椎弓峽部不連的,26.67%;其中單側椎弓峽部不連2例,雙側椎弓峽部不連3例,此外CT檢查還發現部分患者有椎間盤真空、骨質增生以及椎間盤膨出等CT征象。
3 討論
腰椎椎弓峽部不連病因較復雜,一般都認為與先天發育異常加外傷或退行性變等因素有關。腰椎椎弓峽部不連好發于于第5腰椎,且多為雙側,是比較常見的椎弓缺損,是導致真性椎體滑脫的原因。單純峽部不連可無臨床癥狀,如果合并脊椎滑脫可表現為進行性下腰部疼痛,活動受限。查體:腰部壓痛明顯,部分患者直腿抬試驗陽性。X線表現為椎弓峽部裂隙,裂隙邊緣硬化,不規整,一般正位片不易顯示,側位片峽部不連顯示為椎弓根后下方,上下關節突之間,自后上斜向前下透亮影(見圖1),但不能確定為一側或雙側發生,斜位片為顯示椎弓峽部不連的最佳位置,俗稱“狗頸上戴項鏈”是具有特征性表現(見圖2)。CT橫斷掃描顯示椎弓骨性環連續性中斷,可見“雙關節征”,CT矢狀位多平面重組(MPR)可直接顯示椎弓峽部的裂隙。
本研究中,X線正位診斷的準確率為20.0%,側位診斷的準確率為53.33%,雙斜位診斷的準確率為100%。通過對7例患者再次進行L1~S1椎間盤CT平掃側位定位,其中4例發生Ⅰ度滑脫,2例發生在L4~L5段,2例發生在L5~S1段,椎體脫落占腰椎椎弓峽部不連的,26.67%;其中單側椎弓峽部不連2例,雙側椎弓峽部不連3例。
綜上所述,X線檢查是診斷腰椎椎弓峽部不連的可靠、簡便方法,常規攝取正側位和斜位,側位可明確椎體有無前移,雙斜位更能準確發現椎弓峽部、小關節和椎弓根的異常情況,必要時可結合CT檢查顯示椎間盤情況及神經根壓迫狀況,以免漏診。
參考文獻:
[1]李月強.腰椎滑脫及椎弓峽部裂的X線平片與CT診斷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11(07):224.
[2]張向群,彭劍峰,洪勇,等.64排螺旋CT容積掃描及多種重建技術對腰椎椎弓峽部裂的診斷價值[J].罕少疾病雜志,2013,25(03):19-21.
[3]盧昌宏.腰椎椎弓峽部不連X線診斷的探討[J].哈爾濱醫藥,2004, 24(05):22-23.
[4]滕錄霞,周慶春,陳雄釗,等.多排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術在腰椎椎弓峽部裂診斷中的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4,12(09):915-916.
[5]熊海水,鄒素紅.反角度CT掃描診斷腰椎椎弓峽部裂的臨床價值[J].基層醫學論壇,2015,33(04):518-519.
編輯/成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