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討論生化指標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59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作為觀察組,60例單純糖尿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脂蛋白、肌酐、尿素等相關生化指標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尿微量清蛋白、脂蛋白、肌酐、尿素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檢測脂蛋白、尿微量清蛋白等相關生化指標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關鍵詞:生化指標;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診斷
Abstract:Objective In order to evaluate Biochemical indicator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Methods Selected 59 patients with diabetic retinopathy as the tested group,and 60 diabetes patients without associated disease as the contrast group.Compared two groups'patients with urine trace albumin,lipoprotein,creatinine and urea as well as other related biochemical indicators.Results The level of urine trace albumin,lipoprotein,creatinine and urea to the tested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ast group,there we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formance(P<0.05).Conclusion Urine trace albumin,lipoprotein and other related biochemical indicators are valuable for patients with diabetes in the early clinical diagnosis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Key words:Biochemical indicators;Diabetic retinopathy;Early diagnosis
糖尿病屬于臨床常見病,且各個年齡層次均可發病,出現代謝異常的狀況,患者通常表現為飲食增大、尿量增多、體重減少等,同時表現出全身乏力現象。一般來講,患者發病主要與遺傳相關,另外,肥胖、高熱量飲食、高齡、長期不運動等因素也成為2型糖尿病發病的關鍵原因,如今有相關研究稱,高血壓、血脂異常等人群糖尿病的發病幾率較高,且之間可相互影響[1];而且,機體對于突發狀況可處于應激狀態,通常可能導致胰島素分泌能力降低,因而導致血糖升高,原因可涉及外傷、手術、突發疾病、長期緊張、過度勞累等。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大多會引起眼、腎、心血管、神經系統功能異常或嚴重損傷性并發癥,是該病患者臨床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此次為了研究生化指標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特做了臨床試驗,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3年5月~2015年10月,我院接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共計59例,作為觀察組,包括男性32例,女性27例,年齡36歲~67歲,平均年齡為(47.7±6.23)歲;選擇單純糖尿病60例作為對照組,包括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齡34歲~68歲,平均年齡為(45.8±4.87)歲。兩組患者均由臨床結合實驗室檢查確診,不存在相關疾病干擾及重要臟器損傷,不存在相關檢查禁忌癥,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排除精神異常患者,兩組在一般資料上差異不大(P>0.05)。
1.2方法
1.2.1向本院醫學倫理辦公室提交試驗申請,并于獲批后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試驗目的及過程,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開展試驗。
1.2.2于晨起餐前采集患者靜脈血5ml,水浴、離心后提取上層血清用于脂蛋白、肌酐、尿素氮的檢測,留取患者24 h尿液用于檢測尿微量清蛋白。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血清肌酐、尿素、脂蛋白及24 h尿微量清蛋白。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組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樣本t檢驗,組間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說明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對照組患者血清脂蛋白、肌酐、尿素氮24?濁尿微量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為進一步研究生化指標在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特做了臨床試驗,對照組患者血清脂蛋白、肌酐、尿素氮24 h尿微量清蛋白水平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也是導致失明的主要原因,多數患者在發病早期未能得到有效治療導致疾病惡化。脂蛋白可以造成先容系統功能異常,因此可能造成視網膜微小血管的阻塞,造成循環異常,從而導致視網膜不能得到充分的血氧供給,進而發病;有關研究表明,脂蛋白水平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具有一定的相關性,隨著疾病程度的增加脂蛋白水平升高[2]。由于此類患者發病為微小血管病變,通常伴隨腎臟功能異常,多數患者出現蛋白尿,因此24 h尿微量蛋白可作為檢測患者是否發生微血管病變的指標之一。
綜上,對于糖尿病早期患者,進行脂蛋白、尿微量蛋白等相關生化指標的檢查,有助于視網膜病變的檢出與預防。
參考文獻:
[1]彭宅權,紀宏改,王佳,等.DR患者血清C肽水平與視網膜病變發生發展的關系研究[J].安徽醫藥,2014,18(7):1303-1305.
[2]趙慧英,陳建華,吳香麗,等.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聯合激光光凝治療糖尿病彌漫性黃斑水腫的療效觀察[J].安徽醫藥,2014,18(4):746-748.
編輯/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