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在新疆阿克蘇農一師首次開展早中期唐氏篩查、無創DNA產前檢查(NIPT)及羊水細胞染色體聯合檢查,發現陽性率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采用電化學發光測定PAPP-A、freeβ-HCG、AFP、β-HCG對孕婦早、中期唐氏篩查,對唐篩陽性和臨界高風險標本進行NIPT測定分析。結果 1616例標本中,孕早期標本201例,21-三體陽性標本9例,臨界高風險6例,18-三體陽性1例,臨界高風險3例。孕中期標本1415例;21-三體陽性標本105例,臨界高風險112例,18-三體陽性17例;在中孕1415例標本中,其中神經管缺陷28例占1.97%,后經B超證實1例為神經管缺陷。在1616例唐篩標本中,陽性共160例占9.9%。利用4個血清標志物測定的結果篩查出陽性及臨界高風險孕婦,對陽性及臨界高風險孕婦再進行NIPT測定以排除假陽性,對NIPT測定陽性者進行羊水細胞染色體檢查,大大提高了唐氏篩查的檢出率和準確率。結論 在兵團農一師開展孕中期產前篩查結合產前診斷,是減少先天性缺陷患兒出生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唐氏篩查;NIPT;羊水細胞染色體;臨床意義
唐氏篩查是一種通過經濟、簡便和無創的檢測方法,針對特定的沒有任何相應疾病提示的人群,通過檢查將其中患某一疾病可能性較大的高危人群篩選出來,再通過NIPT及羊水細胞染色體檢測排除假陽性,篩選出患某一疾病如先天愚型等畸形可能性較大的人,控制畸形兒的出生。農一師檢驗科引進唐氏篩查技術,通過兵團系統的統一培訓與進修,于2014年開展唐氏篩查。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本院2014年7月~2015年12月門診婦科產前篩查的孕婦1616例。年齡17~47歲。
1.2儀器與試劑 儀器為羅氏有限公司cobas e 601電化學分析儀,所用試劑、校準品和質控品均由羅氏診斷產品有限公司提供。分析軟件由珠海艾博羅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1.3方法 采用電化學發光測定PAPP-A、freeβ-HCG、AFP、β-HCG孕婦早、中期唐氏篩查,利用高通量測序檢測孕婦外周血中胎兒游離DNA,采用孕婦羊水細胞染色體檢測確診畸形胎兒的準確性。
2 結果
2.1在檢測標本1616例標本中,孕早期標本201例,21-三體陽性標本9例,臨界高風險6例,18-三體陽性1例,臨界高風險3例。孕中期標本1415例;21-三體陽性標本105例,臨界高風險112例,18-三體陽性17例,臨界高風險11例,見表1。
2.2在中孕1415例標本中,其中神經管缺陷28例占1.97%,后經B超證實1例為神經管缺陷。在1616例唐篩標本中,陽性共160例占9.9%,臨界高風險共132例占8.2%,陰性標本1380例占85.4%。
2.3對陽性和臨界高風險標本,采用做無創DNA產前檢查(NIPT)羊水細胞染色體用以證實排除假陽性結果,在檢測結果中陽性者共9例,包括21-三體5例、18-三體1例、13-三體1例,神經管缺陷1例,性染色體異常1例。
3 討論
唐氏綜合征是新生兒先天缺陷中發病較高的一種,根據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目前大約有60萬唐氏綜合征患者。該病無法治療,更談不上正常生活,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問題和心理問題,防止此類嬰兒出生是衛生管理部門和醫療工作者的重要職責,但如果要對每位孕婦進行染色體檢查,不僅在技術上要求高,且在費用上也不易為人所接受,同時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不太適宜在孕婦中廣泛開展[1]。
孕婦血清篩查是一種粗篩方法,要進一步確診,必須從粗篩中篩出的高危患者通過B超、羊水染色體及臨床分析、遺傳咨詢等綜合因素進行。國外研究發現,胎盤產生的特殊蛋白或激素進入母親的外周血,當胎兒是唐氏兒或其他染色體異常、神經管缺陷時,母血中相關蛋白或激素可發生相應的改變。本文研究的臨床建議為,如篩查結果低危,表明孕婦懷有DS患兒幾率較低,屬低危人群,但篩查結果并不能代替診斷,被篩查認為低危也有非常小的可能性為異常妊娠。如結果為高危,表明孕婦懷有DS患兒幾率較高,屬高危人群,建議到相關部門做進一步咨詢和確診,以減少不必要的糾紛。產前干預的DS預體系除做必要篩查外,還要結合檢測妊娠相關血漿蛋白等指標,通過遺傳咨詢,結合孕周、孕史、體重等綜合因素評估,如為高危時,應進行彩超檢查、羊水染色體檢查等相應產前診斷進一步確診,降低出生缺陷。
影響篩查結果的因素有母親的年齡、妊娠孕周、體重、多胎妊娠等。母親年齡與唐氏綜合癥患兒的發生率關系最為明顯,其發生率隨孕婦年齡遞增而增加,唐氏綜合癥患兒的出生率明顯增高[2]。
早孕期可進行的是唐氏篩查,即懷孕12~14 w超聲波掃描篩查唐氏癥,通過超聲波看到胎兒早期的發育狀況,主要針對先天愚型;對于高風險的孕婦可以進行染色體檢查,但主要是染色體數目異常的檢查;對于有遺傳性疾病的孕婦才會進行基因的篩查,孕中期是檢測異常的關鍵時期。篩查唐氏兒是一種經濟的無創性的檢查,即B超和孕中期血清學篩查,孕媽媽不要太擔心檢查帶來的經濟壓力。只有當篩查提示為高危時才建議進一步做產前診斷即“羊水穿刺”分析胎兒的染色體,最后做出是否異常的診斷[3]。由于近年來開展此項工作,已經制止了許多先天畸形的出生,篩查工作很有成效。
綜上所述,為了降低出生人口缺陷,提高人口素質,唐氏篩查是必要的、可行的。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有先知的責任,孕婦有知情的選擇權。二者相輔相成,尤其對篩查結果>1/250的高危婦女應高度重視,指導進一步檢查,做到早期診斷、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降低新生兒出生缺陷率,優生優育。在選擇生產方式上,盡量選擇正常分娩。為下一次懷孕減輕負擔,同時也避免剖腹產及孩子死亡的雙重壓力。
參考文獻:
[1]吳虹,王陳君.7574例孕產婦產前篩查結果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07,15(1):37.
[2]戚慶煒,蔣宇林,劉俊濤,等.對高齡孕婦與孕中期行血清學二聯指標篩查胎兒唐氏綜合癥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J].中華婦產科雜志,2008,43(10):55.
[3]鄒先瓊李曉敏.孕期唐氏篩查的必要性及重要性[J].中外健康文摘,2010,(22).
編輯/羅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