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實施剖宮產手術過程中實施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分析。方法 我院選擇2014年5月~2015年5月間診治的100例實施剖宮產手術的患者將其作為對照組,并選擇同一時間段內100例實施剖宮產手術過程中進行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患者將其作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的出血量,術后切口愈合情況以及術后并發癥情況。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所需的手術時間明顯比對照組長,出血量比對照組多,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后均未見并發癥出現,術后第1d對體溫進行測量,未見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切口愈合均較好,平均住院時間為5.8d。結論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患者在實施剖宮產手術的過程中子宮肌瘤剔除術,對患者來說可行性高,安全性好。
關鍵詞:剖宮產;子宮肌瘤;切除術;臨床分析
子宮肌瘤屬于女性生殖系統的一種常見的良性腫瘤,臨床上也稱為子宮平滑肌瘤。大多數子宮肌瘤患者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一些患者表現為陰道出血、白帶增多、月經紊亂以及腹部腫脹等等。假如子宮肌瘤不斷的生長,就會對直腸、膀胱以及尿道生殖器官產生壓迫,引起排尿困難、尿頻、尿潴留以及便秘等癥狀。因大部分子宮肌瘤患者沒有明顯的癥狀,因而多無法在早期發現。如為育齡婦女在妊娠后檢查時才會發現病情[1]。因而,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患者發病率相對較高,可達到0.5%~1%。很多產婦借助生產時實施剖宮產手術的機會一并將子宮肌瘤切除,兩個問題通過一個手術完成,臨床上常見這種病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選擇2014年5月~2015年5月間診治的100例實施剖宮產手術的患者將其作為對照組,年齡在23~45歲,平均為(32.5±3.4)歲;孕周在38~42w,平均為(40.3±1.1)w;68例為初產婦,32例為經產婦。并選擇同一時間段內100例實施剖宮產手術過程中進行子宮肌瘤切除手術的患者將其作為觀察組,年齡在22~43歲,平均為(31.2±3.0)歲;孕周在37~41w,平均為(40.6±1.3)w;70例為初產婦,30例為經產婦;24例患者在懷孕前發現子宮肌瘤,30例患者在懷孕前期發現子宮肌瘤,28例患者在懷孕中后期發現子宮肌瘤,18例患者曾有過子宮肌瘤切除術病史。
1.2方法 所選的患者均實施腰硬聯合麻醉后進行剖宮產手術,具體操作為在腹恥骨聯合上做一個橫切口及子宮下段做一個橫切口。觀察組患者現實施剖宮產手術,之后進行肌瘤切除手術;肌瘤的切除方法與非孕期肌瘤切除方法相同,現將氯化鈉注射液與垂體后葉素的混合液注射在肌瘤蒂部,將肌瘤切除,術后進行常規抗感染治療,發現異常及時進行處理。
1.3統計學方法 進行統計學分析時采用SPSS15.0系統軟件,用t檢驗表示計量資料,用?字2檢驗表示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為(46.5±15.5)min,對照組為(38.3±4.2)min,觀察組患者所需的手術時間明顯比對照組長;觀察組患者出血量為(243.6±78.4)ml,對照組為(199.6±45.6)ml,觀察組出血量比對照組多,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后均未見并發癥出現,術后第1d對體溫進行測量,未見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切口愈合均較好,平均住院時間為5.8d。
3討論
子宮肌瘤患者中約有2%存在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由于肌瘤較小或者患者本身無癥狀而容易被忽略[2]。有學者認為,妊娠期子宮肌瘤表現出軟化現象,因與周圍組織的界限不清晰,在剔除肌瘤過程中會對子宮產生一定的刺激性[3];此外,因妊娠時子宮體積相對較大,同時盆腔充滿血液,這會增加手術出血、相關并發癥以及感染的出現幾率。而且妊娠結束后子宮肌瘤也會隨之縮小,因而實施剖宮產過程中不建議進行肌瘤切除手術。相關報道指出,實施剖宮產手術過程中不降子宮肌瘤切除,肌瘤繼續存在,特別是肌壁間肌瘤及黏膜下肌瘤,會影響子宮的復位,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延長惡露時間,增加產褥感染的幾率。另外,在妊娠期激素水平會有所升高,肌瘤容易出現紅色變性或者玻璃樣變等等[4]。通過研究發現,在進行剖宮產手術過程中實施子宮肌瘤剔除術可行性較高,能夠避免二次手術的出現,同時妊娠晚期子宮對宮縮劑相對敏感,降低了術后應用抗生素的量以及圍術期出血量,有效避免術后病變的出現幾率。
本文通過對兩組患者進行比較,觀察組患者所需的手術時間明顯比對照組長,出血量比對照組多,兩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實施手術治療后均未見并發癥出現,術后第1d對體溫進行測量,差異不顯著。兩組患者的切口愈合均較好,平均住院時間為5.8d。
在實施剖宮產及肌瘤剔除術時需要注意下述幾點,例如實施剖宮產操作中,通過對宮腔黏膜下肌瘤實施切除手術[5]。假如肌瘤的位置處于切口部位,可將肌瘤通過切口剔除之后在縫合子宮切口。對于其他部位的肌瘤需要將剖宮產切口縫合之后在對其進行剔除。在對肌瘤進行剔除前影現運用催產素或者麥角新堿對肌瘤基底部及四周進行封閉注射,在實施肌瘤剔除手術[6]。在對肌瘤和宮壁分離時需要明確分界部位,在分離的同時結扎包膜血管,逐步剝離出肌瘤,將創面的出血量降到最低。
綜上所述,妊娠合并子宮肌瘤的患者在實施剖宮產手術的過程中子宮肌瘤剔除術,對患者來說可行性高,安全性好。
參考文獻:
[1]代秀云,郭兆君,朱楠楠.剖宮產術中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應用[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4,24(06):145-146.
[2]張海燕.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對妊娠與分娩結局的影響[J].中國衛生產業.2014,30(08):875-876.
[3]勞恒明.剖宮產同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50例臨床分析[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13,14(03):697-698.
[4]周曉華.子宮肌瘤對農村婦女妊娠及分娩期間各種合并癥發生影響觀察[J].中國民康醫學.2013,12(02):630-631.
[5]甄小紅.83例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臨床診治分析[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2,14(03):267-268.
[6]王子蓮,吳艷欣.妊娠合并卵巢腫瘤和子宮肌瘤的診斷及處理[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10(10):28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