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個性化康復治療法在治療小兒腦癱膝過伸過程中的療效。方法 2014年4月~2015年8月間我院康復科共接診腦癱患兒385例,從中隨機選取92例膝過伸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6例,針對觀察組患兒定制個性化的康復措施護理,而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于4個月后比較兩組腦癱患兒的下肢自主活動能力以及患兒家長對治療的評價。結果 通過臨床觀察及隨訪調查,可以發現觀察組患兒下肢自主活動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家長好評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小兒腦癱膝過伸康復治療過程中為患兒定制個性化的康復措施效果顯著,有效提高了腦癱膝過伸患兒的下肢自主活動能力,快速推進病情好轉,易于患兒家長接受,并且治療過程中患兒積極配合,減少了患兒家屬不滿意而引起的醫患糾紛,獲得患兒家屬的一致好評。
關鍵詞:個性化;康復治療;腦癱;膝過伸
腦癱膝過伸患兒作為特殊人群,受到家長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常規的康復治療方法時程較長,且效果不顯著,不能有效改善患兒的下肢病情。醫院應本著以人為本的主旨,提供優質化護理,為患兒定制個性化的康復訓練。為探討個性化康復治療法在治療小兒腦癱膝過伸過程中的療效,對研究進行分析回顧,記錄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材料 2014年4月~2015年8月間我院康復科共接診腦癱患兒385例,從中隨機選取92例膝過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首先對所有患兒進行全面體檢。研究前先向患兒家長詳細的解釋此研究,待其理解同意后將所有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觀察組46例,年齡3~8歲,對照組46例,年齡5~11歲,病程1~2年。兩組患兒在身體素質、家庭狀況等方面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優質化護理。①首先從護理人員進行優質化培訓做起,充分了解患兒病情,護理過程中要和藹可親,面帶微笑,多與孩子進行語言交流。②加強病房管理,注重病房衛生,定期打掃,定期進行紫外線殺毒,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為患兒提供一個優質的居住環境。③加強患兒營養,合理飲食合并藥物治療。④加強護理人員和患兒家長的溝通交流,以優質的護理方式使家長放心。⑤改善藥物使用,對患兒使用高效的、優質的、副作用少的藥物。⑥定期開展腦癱患兒健康教育主題講座,傳播相關的患兒護理知識,并將一些簡單易行的護理技巧傳授給家長,注意一些常規的護理事項。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患兒定制個性化的康復訓練。①下肢力量訓練,按早中晚3個時間段進行簡單的蹲起訓練,每組10個,每次3組。②膝關節專項訓練,主要以上下臺階為主要方式,提高患兒對膝關節的控制能力,按午晚兩個時間段訓練,每次以8個上下臺階為準,每個時間段進行3次。③生活自理能力特殊訓練,以早晚兩個時間段訓練,早以自己穿衣及就餐為訓練目標,晚以自己脫衣及就寢為主要目標。④心理專項輔導,培養患兒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生活心態,不卑不亢的平常心。
1.3觀察指標 ①通過檢查患兒下肢活動各項指標,將患兒下肢自主活動能力分為完全自主,基本自主,不能自主;②通過臨床康復治療過程中的問卷分析及結束后的隨訪調查,將患兒家長對治療的評價分為滿意,相對滿意,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方法采用spss13.0,用x±s表示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分別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P<0.05即差別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通過兩組患兒下肢自主活動各項指標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觀察組患兒下肢自主活動能力優顯高于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l。
2.2通過對兩組患兒家長對治療評價情況的調查分析,可以發現觀察組家長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兒科接診的腦癱膝過伸患兒的病情一般較為復雜,康復治療過程相對艱難,給護理人員的工作帶來巨大的困難,且護理過程中存在較多風險,讓護理人員很難著手處理。強化康復護理過程,為患兒提供個性化的護理過程,提高護理工作,滿足家長內心的需求,做到以上幾點任重而道遠。隨著醫療技術的快速發展,常規的康復治療已經不能滿足腦癱患兒家長的需求。針對這種現象,個性化康復訓練顯的尤為重要,個性化康復治療對腦癱膝過伸患兒康復治療具有明顯的效果,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的下肢病情,獲得家長及社會的一致認可。個性化康復治療應本著以人為本的主旨,以改善病情、獲得認可為最終目標,為腦癱膝過伸患兒制定符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個性化康復訓練措施,家長及護理人員都應為此目標積極奮斗。基于兒科的特點,護理人員應提高自身的職業技能,保持語言親切和藹,動作輕盈熟練,交流通俗易懂,同時護理人員要時時注意患兒的病情,病情一旦惡化,便采取有效措施及時改善病情。
本次研究我們可以發現觀察組患兒在個性化康復治療后下肢自主活動能力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通過問卷分析及隨訪調查,發現觀察組患兒家長對治療的好評率也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小兒腦癱膝過伸康復治療過程中為患兒定制個性化的康復治療措施效果顯著,有效提高了腦癱膝過伸患兒的下肢自主活動能力,快速推進病情好轉,易于患兒家長接受,并且治療過程中患兒積極配合,減少了患兒家屬不滿意而引起的醫患糾紛,獲得患兒家長的一致好評。
參考文獻:
[1]Zalavras CG,Mc Alliter ET.Operative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J].Am J Orthop,2007,12:8.
[2]楊紅賓,阿依古麗·阿吉.綜合康復治療小兒腦性癱瘓72例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12):127.
[3]Modabber MR,Jupiter JB.Reconstruction for posttraumatic condition of the elbow joint[J].J Bone Joint Surg Am,1995,77:1431-1446.
[4]Soon JL,Chan BK,Low CO.Surgical fixation of intra-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 distal humerus in adults[J].Injury,2004,1:44-54.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