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實驗主要以乙酸鋰和乙酸錳為合成材料,通過固相反應法合成尖晶石LiMn2O4。原料經850℃焙燒制得尖晶石結構的LiMn2O4,并是由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表征其物理性質并測試其電化學性能。
關鍵詞:尖晶石LiMn2O4;固相法;陰極材料;鋰離子電池
1概述
鋰離子電池是在鋰二次電池的研究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性能電池。與其它的可充電池相比,它的比能量已提高到120Wh/Kg,是鉛酸電池的6倍,Cd-Ni電池的近3倍,金屬M(H)-Ni電池的1.5倍[1]。鋰電池有:電池電壓高、比容量大、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環壽命長、自放電率小、環境友好等優點[2]。
尖晶石LiMn2O4具有成本低、結構相對穩定和綠色環保等優點,已被用作鋰離子電池的正極材料。雖然它的理論比容量為148mAh/g,但實際初始比容量卻僅為120mAh/g左右。因此LiMn2O4的容量還有待于進一步的提高[5,6]。由于我國的錳儲量豐富(居世界第四位),應用錳鋰正極材料可大大降低電池成本;而且錳無毒,污染小,人們對回收利用問題在一次鋰電池中已經積累豐富的經驗,因此氧化錳鋰成為正極材料研究的熱點。
本實驗主要以乙酸鋰和乙酸錳為合成材料,通過固相反應法合成尖晶石LiMn2O4。此實驗主要研究原材料的焙燒溫度850℃對尖晶石粉末LiMn2O4的理化性質、顆粒形狀的影響。產品是由X-射線衍射(XRD)、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表征并測試其電化學性能。
2 實驗部分
2.1 晶體的合成
電極材料合成方法如下:稱取適量乙酸鋰和乙酸錳,混合均勻,把稱量好的藥品放入球磨罐中,球磨6個小時,得到黑色粉末。取上述樣品放入坩堝中,在850℃煅燒15小時,取出煅燒好的樣品,放入研缽中研磨至無顆粒感。
2.2 電池的制備
稱取10mgLiMn2O4粉末與TAB混合后,壓成1cm2的薄片。壓片后在真空干燥器中80℃下烘干四小時,壓片機壓片制成電極;用金屬鋰/聚丙烯薄膜分別做電池的陽極和絕緣隔膜;電解液采用1:1混合的碳酸乙烯酯和二甲基碳酸二甲酯,電解質為LiPF6。在真空手套箱中將其組成CR2032的紐扣電池。
將組裝好的紐扣電池靜置一小時,用LAND電池測試系統測試充放電的性能,充放電電流為1C,電壓為3.0至4.4V
3 結果與討論
圖1為固相法制得的產品顆粒的掃描電鏡(SEM)圖,圖中可以看出,產品顆粒較為均勻,平均粒徑約為2-3um,晶型輪廓較明顯,邊緣清晰。采用固相法制備尖晶石LiMn2O4時,由于反應溫度較高,反應時間較長,因此制得的晶體顆粒通常粒徑較大,但由于在煅燒前采用了球磨對原料進行混合粉碎,故而得到的產品顆粒較為均勻。同時,在低放大倍率圖中可以看出,晶體并沒有出現液相法常出現的團聚現象,這也是固相合成法的優勢之一。對于陰極材料LiMn2O4來說,由于在充放電的過程中,Mn3+會與電解液發生反應而出現部分溶解現象,從而會破壞材料表面結構,影響其電化學性能。對于固相法制得的材料顆粒,由于其晶體粒徑較大,從而使固相與液相的接觸面積減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Mn離子的溶解,但是,與此同時,粒徑大的晶體顆粒會導致Li+在固體顆粒內部遷移的距離過長,從而降低材料的電導率,影響電極在高倍率放電是的電化學性能。因此,在選擇合成材料方法的時候,需要平衡粒徑大小對電化學性能帶來的影響,選擇一個合適的反應溫度以及反應時間。
圖2, 圖3分別為制得的產品XRD衍射圖以及LiMn2O4標準XRD衍射圖。與標準譜圖對照可知,采用固相法制得的產品符合Fd3m對稱性,確認為尖晶石結構的錳酸鋰。從XRD結構中未見雜質峰出現,說明采用的實驗條件能夠滿足合成該材料的要求。另,從衍射強度上可以看出,得到的產品X射線衍射強度較高,說明產品的結晶性比較好。因此,我們認為,在本實驗采用的實驗條件下,可以制備晶型單一的錳酸鋰晶體。
圖4 為采用制得的錳酸鋰為陰極材料組裝而成的電池在2C條件下的充放電循環結果。從結果中可以看出,該材料初始的放電容量較高(前3次循環在120mAh/g-130mAh/g之間),然而,經過50次循環以后,容量下降了約50%左右,循環效率不高。究其原因,我們分析,主要由于以下幾個因素導致了其容量下降過快:(1)尖晶石結構LiMn2O4的楊-泰勒效應。對于尖晶石結構的錳酸鋰來說,楊-泰勒效應是導致其容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本實驗中,雖然采用了固相法來合成錳酸鋰,但是由于采用的實驗條件強度較高,使得得到的產品結晶度較高,從而加劇了楊-泰勒效應,并導致了其容量下降過快。(2)充放電過程中Mn離子的溶解。在充放電過程中,Mn3+會溶解到電解液中,從而導致錳酸鋰晶體表面的結構坍塌,并導致了其容量下降過快。通常情況下,固相法并不會制得顆粒較小的產品,但由于本實驗中,在煅燒前對原料進行了球磨,因此使得制得的顆粒較小,使得產品顆粒與液相電解液接觸面積加大,從而使得循環測試過程中容量下降過快。另外,不同的反應條件也會使產品的形貌發生改變,因此,控制反應溫度,以及反應時間也可以達到控制產品粒徑的目的。另外,本次實驗采用了較大的電流(2C)對電池進行充放電也是導致容量下降過快的一個因素。
4 結束語
本實驗采用固相法在850℃條件下制得出了LiMn2O4,產品粒徑為2-3um,產品結晶度較高。電化學測試結果表明,雖然電池的初始放電容量比較高,但是循環效率不是十分理想。這主要和采用的實驗方法,實驗條件以及測試條件有關,在下一步的實驗中,我們擬對實驗條件進行優化,以期在固相合成方法下,得到一個具有較好電化學性能的產品。
參考文獻
[1]J.E.Chilton Jr.G.M.Cook,in Abstract:Lithium Nonaqueous Secondary Batteries,ECS fall Meeting,ECS fall Meeting,Boston,1962:90-91.
[2]郭炳煜,徐徽,王先友,等.鋰離子電池[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2:1-393.
[3]內田隆裕.電池[M].郭成言譯.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68-69.
[4]吳宇平,戴曉兵,馬軍旗,等.鋰離子電池——應用于實踐[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3.
[5]吳宇平,萬春榮,方世璧.鋰離子二次電池[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2.
[6]Liu Yi,Fujiwara T,Yukawa H,Morinaga M,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lithium manganese oxide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kery electrodes[J].Solid State Ionics 1999,126,3,209.
*通訊作者:史晉宜,男,副教授,博士,工作單位:吉林化工學院應用化學系,主要研究方向為電極材料的開發及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