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以銅川地區為例,針對居民家庭在申請分布式電源接入電網時,遇到的電量消納方式選擇問題,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對各種電量消納方式的收益進行了比較,得出了相關結論。為該地區居民家庭在選擇分布式光伏電源的電量消納方式提供了借鑒。
關鍵詞:分布式;光伏電源;電量消納
前言
近年來,我國光伏產業發展迅速,不論是生產能力還是技術水平都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除了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能源局、各級地方政府、國家電網公司等部門和企業都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管理和惠民政策,為分布式光伏電源的并網接入開辟了綠色通道,推動了光伏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在分布式光伏電源的客戶中,居民家庭的接入需求也越來越大,逐漸成為一支光伏市場的主力軍,然而居民個人在向供電企業提交接入申請的時候,如何選擇電量消納方式成為一個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本文以陜西省銅川地區為例,以定量分析的方法,對各種消納方式進行了分析論證,為居民個人的光伏接入電量消納方式的選擇提供了借鑒。
1 相關價格政策
由于分布式光伏發電的價格政策在地市級政府層面存在差異,本文選擇以陜西省銅川市地區為例,探討適用的相關分布式光伏電價政策。
1.1 國家價格政策
(1)《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發改價格[2013]1638號)文件規定:“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全電量補貼的政策,電價補貼標準為每千瓦時0.42元(含稅,下同),通過可再生能源發展基金予以支付,由電網企業轉付;其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自用有余上網的電量,由電網企業按照當地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收購?!?/p>
(2)《國家發改委關于降低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和一般工商業用電價格的通知》(發改價格[2015]3105號)文件規定,陜西省調整后的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為0.334元/千瓦時。
(3)《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陸上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發改價格[2015]3044號)文件規定,“2016年1月1日以后備案并納入年度規模管理的光伏發電項目,執行2016年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其中,三類資源區上網標桿電價定為0.98元/千瓦時,銅川地區屬于三類資源區,故適用此標桿上網電價。
1.2 地方價格政策
(1)《省級示范推進分布式光伏發電補助資金管理辦法》(陜財辦建[2015]133號)“在落實好國家現有電價補助政策的基礎上,省級財政資金按照1 元/瓦標準,給予一次性事后投資補助。”
(2)居民用電價格
銅川地區居民用電價格目前執行的是0.4983元/千瓦時的電價政策。
2 光伏消納方式的種類及適用的電價
根據國家電網公司分布式電源接入申請表的內容,發電量意向消納方式分為兩種,分別是“自發自用、余電上網”和“電網企業全額收購”。見圖1。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電量消納方式根據發電量和用電量的關系可分為兩種情況討論,一種是發電量小于用電量,光伏電站所發電量全部就地消納,無剩余電量上網,這種情況實際就是一種“全部自用”的模式。另一種情況是發電量大于用電量,光伏電站所發電量自己使用一部分,發電還有余量,則將光伏發電剩余電量送至本地區的公共配電網進行消納,這種情況可稱為“余電上網”模式。
“電網企業全額收購”的電量消納方式就是通常所說的“全部上網”模式,是指光伏電站所發電量自己不用,而是將光伏電站發出的全部電量直接送至本地區的公共配電網進行消納,全部發電量按照國家規定的光伏上網標桿電價出售給電網企業,由電網企業按照具體的發電量的多少向居民個人轉付發電收益。
3 不同電量消納方式的收益比較
3.1 不同電量消納方式適用的電價政策
“全部自用”模式:按照國家發改委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規定,光伏發電采用全電量補貼的方式,即發出的每一度電,都給予補貼,補貼標準為0.42元/千瓦時。
“全部上網”模式: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完善陸上光伏發電上網標桿電價政策的通知規定,三類資源區上網標桿電價定為0.98元/千瓦時,銅川地區光伏上網標桿電價按照三類資源區政策執行。
“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該種電量消納方式的電價補貼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自用電量部分電價補貼按照0.42元/千瓦時執行;另一部分是剩余電量上網部分,該部分電價在國家發改為的補貼電價基礎上,還要加上陜西省調整后的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0.334元/千瓦時,即剩余電量上網部分的電價按0.754元/千瓦時執行。
3.2 不同電量消納方式的收益比較
以銅川地區為例,居民消費電價為0.4938元/千瓦時,當地調整后的燃煤發電標桿上網電價為0.334元/千瓦時,,將因光伏發電因自用而節省的電費算做收益,假設光伏電站年發電量為A,居民家庭年用電量為B,分為發電量小于用電量(此種情況下“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和全部自用模式相同)、發電量大于用電量兩種情況,進行討論。
根據表1,(1)-(2)得:0.4366A>0,因而,在發電量小于用電量的情況下,選擇“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收益較高。
根據表2,(1)-(2)得:0.6626B-0.226A
計算分析可知當B=0.34A時,即自用電量達到發電量的34%時,兩種電量消納方式收益相當;
當B>0.34A時,即自用電量超過發電量的34%時,“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收益優于“全部上網”模式;
當B<0.34A時,即自用電量不足發電量的34%時,“全部上網”模式收益優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
4 算例
銅川地區某戶居民家庭欲安裝分布式光伏電源5千瓦,預計年發電量約為7300千瓦時,該戶居民年用電量約為2200千瓦時,那么該戶居民在申請光伏電源接入時選擇哪種電量消納方式更為劃算呢?
根據上文分析結果,該戶居民采用“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的年收益為:
(0.42+0.4983)*2200+0.754*(7300-2200)=6045.66(元)
若采用“電網企業全額收購”模式的年收益為:
0.98*7300-0.4983*2200=6057.74(元)
可見,對于該戶居民家庭而言,選擇“電網企業全額收購”的電量消納方式更為劃算。
而2200/7300=0.3,即自用電量不足發電量的34%,與上述分析的結論一致
5 結束語
(1)銅川地區居民家庭在申請分布式光伏電源的電量消納方式時,應根據裝機容量、發電量和自身用電量的情況,具體分析計算后進行選擇。由前述分析可知,當光伏發電量小于用電量時,選擇“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收益較高。當光伏發電量大于用電量時,若用電量超過發電量的34%時,“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收益較高;若用電量不足發電量的34%時,“電網企業全額收購”模式收益較高。
(2)總體而言,選擇哪種電量消納方式與發電量、用電量和適用的價格政策等因素有關。由于各地區的具體光伏政策不同,最后計算得出的結論可能也不同,應當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蘇劍,周莉梅,李蕊.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3(34).
[2]謝德兵.淺談光伏發電成本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會計師,2013(23).
[3]劉琦.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的效益分析[J].時代金融,2015(05).
[4]趙沛坤,涂潔磊.光伏發電上網電價分析[J].高科技與產業化,2012(09).
[5]光伏發電全國統一上網電價[J].墻材革新與建筑節能,2011(08).
[6]趙沛坤,涂潔磊,李燁,等.三種方法分析光伏發電上網電價[J].太陽能,2013(02).
[7]倪樺.光伏發電并網的經濟效益分析[J].商業會計,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