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湖北省浠水縣現代漁業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建設規劃為例,分析了項目區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結合立項指南的技術指標要求,從項目區的實際出發,進行7個專項的詳細用地規劃,并跟蹤和觀察規劃落實情況。規劃的結果顯示,健康養殖水面占有率提高了8%;混凝土道路密度達到34.9 m/hm2,比規劃前增加了1.25倍;給水、排水系統分離,給水到池,排水到邊;兩座泵站取水,聯合調度;每公頃水面用電7 kW,總用電量399 kW。這些規劃指標對類似地區和漁業健康養殖規劃有一定參考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現代漁業;健康養殖;規劃;浠水縣
中圖分類號:F301.2;S9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15-4052-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5.063
Abstract: Analyzing the problems of the construction planning of demonstration bases for healthful aquaculture in Xishui county of Hubei province, this project comprises seven detailed aquaculture land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 of the planning areas. All these planning a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lanning areas and integrate the principle of the establishing of the project and the requirement of technique indexes concer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at the rate of healthful cultured water areas increases by 8 percent; the density of concrete roads reaches 34.9 m/hm2, which increases by 1.25 times as compared with that before planning;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planning areas per hectare is 7 kW, total power is 399 kW.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are separated and independent with water-supply pipes directly to the fishponds and drainage channels to the border of the fishpond. Two pump stations can run and work collaboratively. All thes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to similar areas and other healthful aquaculture planning.
Key words: modern fisheries; healthy aquaculture; planning; Xishui county
現代漁業用地規劃有別于傳統的漁業用地規劃。這里的現代漁業用地規劃是指2008年以后,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建設所開展的規劃工作。在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時期,水土資源的稀缺性正日益凸顯[1]。如何通過科學、有效的土地利用規劃,進行土地資源優化配置和布局,是實現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的關鍵。水產養殖用地規劃作為一項重要的水土資源使用制度,通過對未來水產養殖活動超前性的計劃和安排,對人們合理高效地利用水土資源,實現水產養殖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2]。水產養殖土地利用規劃是實施型的專項規劃,規劃成果以規劃圖為主,將養殖用地定量、定位落實到具體地段,其規劃的核心是確定和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3]。
1 現代漁業健康養殖用地規劃的要求與原則
1.1 健康養殖用地規劃的要求
現代漁業用地總體規劃(包括平面和立面)就是要確定場區各單元之間的相關位置和建筑物落地定位。例如各種魚池的配置及定位,主要灌、排水渠(或管道)的走向,管理房、實驗室、住宅區、飼料儲存與加工、水產品加工車間、曬場等的平面位置,交通道路網絡、涵閘、橋梁、變電站的定位與規模確定,休閑漁業項目與基礎設施的配套等[4]。水產健康養殖用地規劃項目多,影響因素復雜,規劃設計要求高,規劃成果運用后直接影響水產健康養殖效益的發揮。為此,規劃工作應做到周密詳實、科學合理[5]。
所有規劃單元都應標注在電子地圖上,此圖就是場區規劃圖或稱平面布置圖(圖1)。
現代漁業健康養殖用地規劃,按照高產、高效、優質、綠色和安全的要求,以中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現代漁業項目為載體,全面實施低產池塘標準化改造工程,配套完善水、電、路和養殖廢水達標排放等公共服務設施,改善養殖環境和生產條件,提高水產養殖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池塘標準化改造進程,提升水產養殖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水平[6]。逐步構建主導產業優勢明顯、產業集群日益壯大、競爭力顯著增強的優勢水產品產業帶和現代漁業產業體系[7]。同時,通過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建設的示范作用,輻射帶動周邊地區漁業健康發展,加快推進漁業現代化發展進程,促進漁業增效、漁民增收[8]。
1.2 健康養殖用地規劃原則
1)合理布局,做到項目區建成后生產管理方便,養殖工程后期管護及時,能夠發揮明顯的綜合效益,特別要有利于發展第三產業。
2)充分利用有利地勢地貌,采用既經濟又靈活的現代設計施工方法,實現全程機械化施工。給水渠或給水管盡量走高處,排水渠或排水管盡量走低處,以減少動力排水。魚池布置視地貌分層分片布置,減少土方量,縮短運距。
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如建造給排水渠、催產孵化設施、橋涵閘、魚池護坡、生產道路等,優先選用當地磚石、管材等,力求做到既經濟又可靠。
4)根據地形、水源、營漁模式、魚池流轉數量、市場銷售量、交通運輸、人力和設備等因素,決定養殖場的規模和養殖品種,優化內部產業布局,發揮不同經營主體的土地、資金和人力資源優勢,擴大再生產,提高規模生產效益,特別是漁業水土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
5)處理好發展現代漁業同項目區周邊發展其他形式的現代農林牧業的關系。項目區中的開闊低洼地帶主要用來建造魚池,周圍荒丘荒坡規劃為青飼料和綠肥基地或作為觀賞林果花卉用地,面積大則可規劃為牧業用地。根據具體情況,選用不同的營漁模式。如豬—沼—漁生態模式、魚—龜—鱉—蝦混養模式、魚菜共生模式和稻漁綜合種養模式。還可開展種樹栽竹、培植花卉,發展休閑漁業的模式等,以建立良性發展和低碳漁業經濟示范場區。
2 現代漁業健康養殖用地規劃的主要項目和特點
現代漁業健康養殖規劃主要是以養殖場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現代漁業裝備配套為主的規劃,核心規劃項目有標準魚池、給排水系統、交通道路、污水凈化、管理房等。這些項目的規劃要求在現代漁業項目立項申報指南中都有一些具體參考指標。規劃流程為:項目選址→項目區勘察→項目區測繪→項目區規劃→漁業工程設計→工程預算→實施方案編制→報上級審批→工程招投標→施工階段→試驗性生產→竣工驗收。
規劃操作順序:精養魚池→場區道路→給排水系統→水處理設施→橋涵閘→生產管理房→用電量測算→其他附屬設施。
水產健康養殖用地規劃的目的性很強,規劃具有即時性、評審性、審計性、實施性、可追溯性的特點。
2.1 精養魚池規劃
2.1.1 普通精養魚池規劃 現代漁業健康養殖要求新建或改擴建的成魚池深度達到3 m,面積0.67 hm2以上,有的要求1 hm2以上,大者可到3.33 hm2,根據各地養殖管理習慣有差別。一般情況精養魚池面積不宜過大,以1.00~1.33 hm2為宜,便于輪捕輪放、投餌、換水、干池消毒、水質監測等日常管理操作。布置時根據養殖要求大小魚池配套,也可能有不同類型的魚池配套。組合布置時視原有池塘現狀、地貌、道路和給排水布置綜合考慮。魚池數量多時可分組進行,面積大小差不多的組合在一起,也可有規律地交叉排列,便于交通網絡和給排水系統的布置。
浠水縣清泉健康養殖項目區的成魚池面積受村界和原有池塘承包經營面積的影響,大小不一,多為0.67-1.33 hm2。
魚池邊坡設計分兩種情況,土坡不護砌時,一般采用1.0∶2.0-1.0∶3.5,土壤板結自然邊坡陡時,取1.0∶2.0-1.0∶2.5,土質松軟取1.0∶3.0-1∶3.5。如果采用混凝土護坡,護坡實際厚度80-90 mm時,邊坡可用1.0∶1.3-1.0∶1.5;若用塊石護坡時,建議采用1.0∶1.5。不管是混凝土護坡還是塊石護坡都需要在池底做砌石或混凝土基礎(腳),基礎尺寸400 mm×400 mm。當魚池深度為3 m時,宜在魚池深度1.5 m處設置寬度為1 m的工作平臺,一是有利于魚池邊坡穩定,二是便于輪捕輪放、采樣觀察等。池埂寬度不小于3 m,一般新修魚池塘埂寬度多在4 m以上。魚池底部從進水端向出水端傾斜,進出水基本在對角線上,使水流在池內有較長的流程,有利于池水交換。
2.1.2 “回”形精養魚池規劃與稻漁綜合種養模式 回形池的平面形狀呈“回”字形,它是在池塘內圈開挖一道接近閉合的溝槽作為養魚基本水面,池中稻田或地面不挖,用于魚(蝦、龜、鱉)稻輪作。“回”形魚池開挖工程量小,土方運距短,最大運距一般不超過20 m,在魚池面積和有效容積相同的情況下,魚池開挖費用比普通平底魚池節約28%-43%[9]。
“回”形池主要用于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后的低湖冷浸田的挖潛改造。近幾年來主要用作稻蝦、稻魚、稻龜、稻鱉的綜合種養,如浠水縣湖北神鷺水產集團的梅子湖基地從2011年就開始了蝦稻聯(輪)作模式,在不改變稻田用途的前提下拓展水產健康養殖,不僅綜合效益好,還解決了發展漁業與糧爭地的問題。
2.2 給排水系統規劃
2.2.1 給水系統規劃 水產健康養殖要求給水、排水系統獨立,以免串灌串排,引起魚病傳播。給水,也稱供水或灌水,給水系統的橫斷面不大,可用U40~U60的U型槽,或用PVC管,埋管不占地面空間位置,維修難度大一些,但使用壽命較長。管子堤頂明置,施工容易,維修省力,由于管子暴露在外,使用壽命受一定影響。PVC管道給水的優點是不漏水,安裝快,可采用循環給水形式,一口魚池安裝2個進水口。給水管直徑用200 mm比較合適,附件容易配套,價格也適中,更換較易。浠水縣已完成的4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區的給水系統有用U型渠的,也有用PVC管的,給水效果很好。
2.2.2 排水系統規劃 在養殖場中,排水系統比給水系統更重要,原因是排水系統規模大,特別是在魚池深度達到3 m時,要排干池水,排水渠或溝的深度必須超過3 m,如果渠底寬0.5 m,渠道邊坡(土坡)1∶2,渠面寬度達到12.5 m以上,如果渠道邊坡1.0∶2.5,渠面寬度將達到15.5 m。可以看出,排水渠占地面積大,雖然不利于節約用地,但是使用、維護方便,在大面積水產用地規劃中廣泛采用。渠道大邊坡緩時(1∶3),可將排水渠設計成生態溝渠,渠中可植凈水植物(如蘆葦、香蒲、美人蕉、燈芯草、菖蒲、茭白等),去污效果較好,又生態環保。另外,從明渠中取水方便,特別適用于潛水泵多點取水、抗旱取水等。在進行排水渠(又稱排水港)規劃時,應盡量利用項目區原來的溝渠,以減少工程量。
2.2.3 泵站規劃 健康養殖用水要有足夠保障,根據養殖要求隨灌隨排,這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泵站的規劃設計和運轉性能。泵站通常建在湖泊、大渠、凈化池附近。清泉項目區面積大魚池多且有兩處取水水源,故規劃了兩座泵站聯合運行,用水高峰期,兩臺機組工作;兩臺機組還便于輪換檢修,供水保證率高。養殖場使用的水泵多是離心泵和潛水泵,固定泵站的單機功率13-33 kW、流量150-400 m3/h、總揚程12-30 m、泵房面積15 m2左右比較合適。如果項目區內已有泵站,應盡量修復利用,減少投資。必要時還需要在項目區排水出口設置排水泵站。
2.3 交通道路網規劃
按照健康養殖要求魚池標準化、給排水系統獨立化、道路網格化、裝備三機化、管理現代化。按照《湖北省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水產)項目立項指南》的要求,對項目核心區道路進行改造、建設后應達到的標準:①項目區主干道達到國家四級公路平原微丘地區的標準,行車道寬度 3.5 m、路基寬度不小于6 m;②支干道混凝土硬化或用碎石鋪筑,硬化路面寬度不小于3 m。
2.3.1 主干道規劃 項目區主干道通常設在項目區中央地帶,魚池比較集中,生產運輸量大,與項目區外圍公路聯通。主干道沿線要求安裝太陽能路燈,設有人行道和綠化帶,是項目區交通核心和景觀帶。位于主干道兩側的魚池是開展休閑漁業的好場所。如浠水縣2009年建設的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策湖項目區的主干道混凝土路面寬度為4 m,長度2 010 m,C20混凝土路面厚度200 mm。主干道對項目區漁業經濟和周邊村級農村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2.3.2 支干道規劃 主干道以外的混凝土道路為支干道,寬度不小于3 m,路基寬度在4 m以上。按照項目區魚池布置情況和方便生產要求,可規劃多條支干道,在項目區內形成循環道路。支干道應布置在運輸量大的成魚養殖區和魚苗繁殖區。主、支干道以外的道路通稱生產路,多為簡易的砂石路。
2.4 休閑漁業規劃
在現代漁業規劃中,主要增加了兩方面新的規劃內容:一是休閑漁業規劃,二是引入“三水在線監控系統”——水質在線監測、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與遠程診斷系統、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
在做城鎮周邊或交通便利的養殖場規劃時,結合發展健康漁業,將釣魚池、觀賞魚池和珍稀水生動物園等布置在交通方便、生態環境優美的地方。并把與休閑漁業相關的服務項目,如漁需品商店、水鮮餐館等與休閑漁業基礎設施的布置結合起來,以方便人們釣魚、吃魚、摸魚、觀魚、欣賞漁文化等,發展漁業旅游產業[10]。在規劃發展休閑漁業時,把項目區有重要參考價值的歷史文化文物等以不同形式反映出來,如策湖核心項目區的“點將臺”和“周瑜頒獎臺”。同時根據發展休閑漁業的需要,做好場區綠化規劃,如池埂植物觀賞帶、專門配置的植物景點等。
2.5 生產管理房規劃
在項目區建設生產管理用房(簡稱管理房),按上級對水產健康養殖基地的要求,管理房應達到的標準為:①管理房要統一設計、施工,使房屋外觀、大小、結構一致,建好后也是一大看點;②每棟面積不小于30 m2;③公司化經營的項目單位平均每 6.67 hm2配套1棟管理房;④由農戶承包經營的每戶1棟管理房。
管理房建設很重要,它不但是生產用房(儲存、配制或小加工、值班等),而且也是漁民的生活用房(做飯、休息、休閑),在漁業生產旺季,管理房是漁民的大本營。管理房的面積、房間布置、結構形式、造型、外觀顏色等,規劃時應先征求農(漁)戶意見。漁業戶或承包人對管理房是非常看重的。浠水縣清泉項目區的管理房面積設計為48 m2(長16 m,寬3 m),共規劃建設磚混結構管理房10棟。
2.6 用電量測算
對于現代漁業和水產健康養殖,電力保障至關重要。水泵、增氧機、投餌機、催產孵化、管理房、誘蚊燈、產品加工、日常生活等都需要電,漁業裝備現代化就是在電力充分保障前提下發揮作用的。規劃時應根據用電設備功率總計及設備使用組合情況確定變壓器容量和線路優化布置。以浠水縣清泉水產健康養殖項目區為例估算用電量,方法如下:
2.6.1 魚池“三機配套”用電 清泉項目區有大中規格魚池43口,按每口魚池配備增氧機、投餌機、抽水機各1臺,功率分別為3 000、200、3 000 W,每口魚池配套功率為6 200 W。項目區43口標準池機械用電功率為6.200×43≈270 kW。
2.6.2 給排水用電 給排水用電的計算采取單邊計算法,即計算了給水用電就不計算排水用電。對于66.67 hm2左右的水產健康養殖場,常安裝2臺功率為18.5~33.0 kW的水泵。
2.6.3 “三水”監測用電 湖北省中央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水產)項目要求建立魚池水質監測系統、水生動物疫病監測與遠程診斷系統和水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平臺。這“三大件”的耗電量包括室內(機房)和野外兩部分,目前還沒有公認名牌的定型產品,實際大面積安裝并投入運行的還很少,估計室內監控機組(監視器、電腦、空調、照明等)用電量在5 kW左右,野外探測顯示反饋系統約耗電8 kW,共13 kW。
2.6.4 管理房用電 管理房的用電有空調、冰箱、電視、電磁爐、小型電動工具等,加起來約5 kW。
上述用電項目一般不會同時啟動,計算總用電量或者確定變壓器容量時就簡單地取其用電總和。清泉項目區總用電量=270 kW+18.5 kW+33 kW+13 kW+5 kW×10=384.5 kW。至少要配備400 kVA的變壓器才能完全滿足漁業生產要求。按項目區總面積計算,單位面積用電量為4.92 kW/hm2;按項目區養殖水面面積計算,單位水面面積用電量為6.75 kW/hm2。
3 浠水縣現代漁業健康養殖清泉項目區用地規劃實踐
浠水縣已利用中央財政現代農業生產發展資金建立了策湖、望天湖、水產良種場、清泉等4個項目區。相對而言,清泉項目區更具有代表性,獲得了水產界同行的廣泛好評,也是湖北省水產局充分肯定的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典型,已成為全省的建設模板。
3.1 清泉項目區概況
清泉項目區位于浠水縣清泉鎮官湖大畈,距離縣城中心20 km,交通便利,物流通暢,生產力水平相對較高,基礎設施條件有一定比較優勢,建成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具有較強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清泉項目區包括官湖、楊樹溝和華灣3個村。項目區北邊為官湖村,南邊為華灣村,東側為楊樹溝村,西界麻橋大港(大型排水渠)和麻橋公路(圖1)。地勢北高南低,地面總高差3 m。三村連片養殖水面有100余公頃,本期項目區總面積78.13 hm2,老池塘面積50.69 hm2(官湖村9.63 hm2、楊樹溝村13.78 hm2、華灣村14.95 hm2、磚廠湖12.33 hm2)。
3.2 項目區用地規劃時存在的主要問題
通過對清泉項目區的實地查勘和入戶訪談,匯總起來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3.2.1 池塘基礎設施老化,標準化改造任務繁重 浠水縣90%的水產品來自池塘養殖,承擔著保障水產品有效供給的重任。現有的池塘約有80%以上建于1970-1990年代。經過長期使用,年久失修,池塘垮塌淤積嚴重,蓄水養魚功能下降,一遇大雨,不得不冒雨巡查堵漏,雨季經常有跑魚現象,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嚴重制約了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另外,項目區內不少魚塘進行了流轉,承包人看重短期效益,基礎設施的投資投勞很少,漁業發展后勁不足。
3.2.2 給排水設施不配套,灌排不分家 項目區內50多口池塘,沒有完整的給水渠道或管道,排水系統不完整,串灌串排,魚病多發,水產品質量差。魚池給水只能從麻橋大港和里湖排水港(渠)中抽取,且只能一口池一口池地灌水,耗電費力效率低。更重要的問題是灌排不分家,排水溝渠中的水多來自魚塘、大棚和農田棄水,雖然經過短期的自然凈化,但有時污染程度相當嚴重,將沒有經過處理的大田污水用來養魚,無疑對水產品質量安全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另外,給水沒有可靠的、水質較好的水源,沒有專用泵站,用水旺季沒有保障,容易引起魚病傳播。
3.2.3 道路狹窄,路面低洼,交通十分不便 在78.13 hm2的水產養殖區中,除了西側邊緣有麻橋公路以外,只有一段330 m的砂石路,貫通項目區的直線路長760 m,其余430 m都是土路,一下雨摩托車也走不了,飼料和水產品運輸及人員往來困難,急需解決漁民生產生活實際問題。
3.2.4 荒沼低洼地閑置,土地利用率不高 項目區內有荒沼低洼地6.89 hm2,占總面積78.13 hm2的8.8%;還有面積為12.33 hm2的原磚廠取土后形成的磚廠湖,占總面積的15.8%,這兩項共占24.6%,如果能把這部分土地充分利用起來,變成精養水面,可大大緩解當地漁民無池可包可養的緊張局面。
上述是幾個存在的傳統典型問題,按現代漁業要求,項目區需要經過嚴密的科學規劃,建設魚池標準化、道路網格化、給排水獨立化、供電保障化、管理現代化、“三水”(水質、水生動物疫病、水產品質量)監控智能化、管理房建設統一化、休閑漁業規范化、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化、綜合效益最大化的現代漁業健康養殖示范區。
3.3 清泉項目區健康養殖用地規劃
根據中央財政現代漁業健康養殖示范基地建設要求,結合上述存在問題,于2012年底按各方面要求完成了本項目區健康養殖規劃并跟蹤規劃的落實情況,以便進行水產健康養殖綜合效益評價。
規劃按照先整體后局部、先空間后平面的規劃原則,程序上:整體構思魚池改造、交通道路網絡、排水系統、取水給水體系(含水處理)、休閑漁業、水質監測、管理房等。在圖面規劃之前,由縣水產局和縣財政局領導帶隊,清泉鎮主管農業的鎮長、3個村的村支書或村主任、規劃設計人員等一道進村入戶征求意見,爭取更多的公眾參與到規劃中來,尤其是魚塘的經營管理者。
在匯總農戶對項目區規劃的意見和建議后開始規劃工作,形成初步規劃方案后又去項目區征求承包戶的意見,反復兩次修改后的修改稿作為最后提交的規劃成果,得到當地干部群眾的廣泛支持,使這一健康養殖工程進展順利,并得到湖北省財政廳和湖北省水產局的肯定。
3.3.1 清泉項目區道路規劃 ①主干道的規劃。現代漁業健康養殖示范區的運輸量大,運輸頻率高,車載負荷重,建設適用和暢通的場區交通道路,將會促進健康養殖效益的發揮。項目區的道路分三類:一是主干道,行車道寬度4 m、路基寬度6 m以上,C30混凝土路面200 mm厚度。在主干道兩側有綠化帶、太陽能燈、管理房、休閑漁業設施等。清泉項目區的主干道是在原有330 m長碎石機耕路和450 m池間土路的基礎上規劃建設的,西端連接麻橋公路,東端連接華聯養雞場和楊家灣,總長780 m,修好后對當地漁業經濟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②支干道規劃。支干道是在主干道的基礎上延伸入養殖作業區的道路,根據項目區現狀,魚池主要分布在里湖港以西和以東兩大片,分別各布置一條3 m寬混凝土支干道,總長度756 m,路基寬度4 m。由主、支干道構成場區骨干運輸體系,滿足漁業生產發展需要。規劃顯示,項目區主、支干道總長為1 536 m,交通密度為19.5 m/hm2(表示每公頃土地上有新修的19.5 m長的水泥路),說明交通條件比較好。如果計入項目區西側邊界上1 212 m長的麻橋公路,則交通密度為34.9 m/hm2,交通條件改善明顯。
③砂石路規劃。在養殖場里,砂石路是一種簡便易行的生產道路,造價低,維修容易,在大面積的漁場中使用多。砂石路的布置根據漁業生產和修路資金情況有兩種布置方案。一種是除主干道和支干道以外的全部池埂頂部都鋪成簡易砂石路,特別適用于休閑觀光漁業。這對漁業生產很有利,雨天也不影響巡塘和管理。這里所說的簡易砂石路,是指在池埂頂部壓實后鋪上0.2 m以上厚度的砂石混合料經整理后形成的。浠水縣常用本地的麻骨土鋪筑而成。另一種就是正規的泥結砂石路,它比簡易的造價要高得多,如果修的長,也是一筆很大的投資,可視具體情況布設。本項目區布置了3.5 m寬的簡易砂石路,長度592 m,既經濟又實用。清泉健康養殖示范交通道路規劃成果見表1。
3.3.2 魚池系統規劃 魚池是水產健康養殖的載體,魚池配置和定位影響長久的漁業生產,需參照項目區地勢地貌、原有池塘分布、水源情況、棄水處理方案、交通道路等進行具體布置。本基地屬城郊型,漁業生產水平高,主推健康養殖和休閑漁業模式,主養青、草、鰱、鳙、鯉、鯽(中科三號)、團頭魴、黃顙魚、鱖魚、黑尾鮊等名特品種,是浠水縣城、黃石市、鄂州市等地賓館、酒店的供貨基地,這對池塘規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規劃是在新測的1∶2 000電子地形圖上進行的,原有48口老池塘,總計38.37 hm2,每口面積0.2-1.6 hm2不等,最大的磚廠湖12.33 hm2。由于項目區是由3個村組成的,村級行政界線不可突破,在統一規劃優化布局時盡量維持多數池塘的面積與形狀,如需要作大面積的調整,必須與承包人和村干部協商,爭取他們的同意和支持,如有分歧,應該充分尊重村干部和戶主的意見。
在魚池規劃時,需要結合道路布置結果,原有塘埂能用的盡量用上,在淤泥較深的池塘中修建新池埂費時費力,一般要多次填筑。從節約集約用地和成魚養殖角度,每個魚池的面積在1.00~1.33 hm2最合適,本項目區根據村界、原有池塘基礎和管理方便,規劃后的單個魚池面積變化不大,這部分魚池面積占規劃后魚池面積的60%以上。
經過官湖村向縣國土資源局和農業局上報和協商,將官湖村的4.67 hm2的荒沼和冷浸田(不屬于基本農田和基本農田保護區)規劃改造成精養魚池,規劃后魚池總面積達到44.65 hm2,比原來增加了6.29 hm2,增長比例為16.4%。按養殖水面計算的土地利用率=水面面積/土地總面積×100%=[44.65 hm2+12.33 hm2)/78.13 hm2]×100%=72.9%,規劃前為50.69 hm2/78.13 hm2×100%=64.9%,前后比較土地利用率提高了8個百分點。這是在交通道路增長、增寬、增密的情況下和給排水系統按健康養殖要求布局及定位以后,魚池頂部寬度在4 m以上精養水面還增加了8個百分點,表明通過規劃設計顯著地提高了項目區的土地利用率。這對于浠水縣人均耕地只有454 m2來說,規劃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表2)。
3.3.3 給排水系統規劃 水產健康養殖要求給排水系統分別設置,給排水渠不能共用。
1)給水系統規劃。在項目區內有2處水源可引用,一是楊樹溝村的里湖,它是一個面積5.07 hm2的小湖,湖尾連接一溪流,常年有水,水質清新。根據就近取水、方便給水、給水管短的原則,規劃修建泵站Ⅰ,灌溉里湖港以西官湖村和部分華灣村的魚池。依據給水流量和水泵揚程,選用水泵進出水管直徑為200 mm、每小時抽水260 m3、電動機功率為18.5 kW的水泵機組。給水管采用直徑200 mm的PVC硬質塑料管,給水管長度1 809 m。二是從磚廠湖取水,規劃修建泵站Ⅱ,灌溉里湖港以東楊樹溝村15口魚池和華灣村的14口魚池。磚廠湖的面積12.33 hm2,平均深度10 m,蓄水量達123.4萬m3,相當于一座小(一)型水庫,周邊沒有養雞、養鴨、養豬場,水量、水質有保證,是良好的養殖水源。另外,池塘的排水可入磚廠湖,在內自然凈化和生物凈化以后再循環利用。從磚廠湖引水,主管長度1 206 m,選用33 kW的水泵機組。為了保障給水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將里湖排水港以西和以東的給水管道聯網運行,只有在維修時才關閉聯網運行閥門。
2)排水系統規劃。水產健康養殖區的排水系統是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通常排水溝渠的深度在3 m以上,明渠或明溝排水占地面積要比給水系統大得多,如果排水渠深度3 m、邊坡1∶2、溝底寬0.5 m,渠面寬度為12.5 m,1 km渠道占地1.25 hm2。經實地反復踏勘,結合已有的灌溉體系,布置了兩縱兩橫的排水體系,排水主渠長度1 653 m,排水溝渠密度21 m/hm2,排水體系完善。
3.3.4 休閑漁業規劃 浠水縣清泉現代漁業項目區有著發展休閑漁業的有利區位條件,浠水縣水產局和清泉鎮把發展項目區休閑漁業視為漁業經濟提質增效的突破口。規劃后的項目區共有精養魚池51口,緊靠麻橋公路的有8口大池,位于主干道兩側的有18口池。為了發展垂釣和水產餐飲業,在麻橋公路邊和主干道入口處設有停車場,在官湖村的蔡家灣與項目區居民點之間規劃了村級文化廣場。在便于開展垂釣和漁業體驗的池塘設計了釣魚觀魚臺,魚池四周護坡規劃4座臺階,便于下池操作。優先考慮休閑魚池配套的需要,如道路、給水、漁具、交通工具、廁所、農家樂設施等。注重生態環境建設,休閑池塘水質要清新、池塘容貌要整潔、垂釣設施應有特色、衛生設施健全、電力供應有保障等,將休閑魚池周邊的大型溝渠建成生態溝渠,在其中種植荷花、香蒲、水蔥、蘆葦等,增加水生植物景觀,增強健康漁業吸引力。
現代漁業健康養殖是水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水產健康養殖的規劃項目多,影響因素復雜,規劃設計要求高。結合清泉項目區的實際情況介紹了以上四大方面的規劃設計思路和做法,以將土地規劃與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用于水產健康養殖用地規劃的實踐,由于涉及內容廣泛,只能就其中的典型規劃問題作一探討,更加深入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拓展。
參考文獻:
[1] 曲福田,尼克·哈瑞克,黃賢金.資源持續利用與經濟發展[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2] 王萬茂,韓桐魁.土地規劃學[M].第八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3.
[3] 陸紅生.土地管理學總論[M].第六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5.
[4] 黃朝禧.漁業工程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報告與研究第68號.海岸帶水產養殖可持續性發展的規劃和管理[EB/OL].http://www.readbooks.cc/book/17/detail_578505.htm.
[6] 唐啟升,丁曉明,劉世祿,等.我國水產養殖業綠色、可持續發展戰略與任務[J].中國漁業經濟,2014,32(2):6-14.
[7] 農業部.農業部關于全面推進水產健康養殖加強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意見[J].農業工程技術:農產品加工業,2009(8):14-16.
[8] 丁曉明.對水產健康養殖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漁業質量與標準,2011,12(3):1-5.
[9] 黃朝禧.水產養殖工程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10] IAN M,FRANCIS P,NIGEL P.The use of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land-based aquaculture planning[J].Aquaculture Research,2002,33(4):241-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