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標準化對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現代化有重要意義。基于1 009份貴州山區種植業農戶的調查問卷數據,運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貴州山區農戶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結果表明,農戶風險態度、土地入股程度、訂單生產程度、技術培訓程度和農產品市場價格等9個因素對農戶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有顯著影響。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了政府應加大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宣傳力度、完善農業保險、加強技術培訓力度、加快土地流轉、創新銷售渠道等建議。
關鍵詞:山區農戶;農業標準化;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32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14-3769-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4.058
Abstract: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have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nd realiz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Based on questionnaire data of 1 009 planting farmers in Guizhou mountainous area, and using the binary Logistic model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farmers’ willingness of participating in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ne factors such as farmers’ risk attitude, the degree of land share, order production, technical training, and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farmer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In order to further implement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produc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tensify propaganda, improv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strengthen technical training, speed up land circulation and innovative marketing channels.
Key words: farmers in mountainous area; agricultural standardization; influence factors
伴隨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對農產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數量,尤其近年來農產品食品安全事件頻發,使得人們關注的焦點更多地轉向農產品質量,并越來越多關注到有機食品、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等。而農業標準化集規范化、系統化和科學化于一體,對于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產品效益具有重要意義。農戶是農業標準化生產的重要參與主體,其是否愿意參與標準化生產直接影響著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推廣和實施,也關系到農戶自身收入的增加和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的實現。
關于農業標準化,國內外學者都頗有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由于農業標準化概念的差異,國外學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危害分析臨界控制點(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標準應用方面,目前對HACCP在農產品安全管理中的研究較多。Mahmoud等[1]通過對比分析HACCP在UF白奶酪生產線執行前后的結果,發現HACCP在整個生產線中發揮著必要的質量控制作用,確保了奶酪從初級生產到最終消費的安全、優質,是產品質量提高和效益增加的有效手段。Ema等[2]基于中國32家和墨西哥42家肉類企業的調查數據,通過SAS軟件包分析,認為HACCP的應用使肉類食品在生產加工的每個環節都得到了質量安全保證,提高了食品在國外市場的競爭力,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肉類食品出口的缺口。國內學者主要基于中國農業標準化作用、農業標準化實施績效以及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并對農業標準化實施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宋明順等[3]認為農業標準化的實施是促進農業新知識傳播、推廣先進農業技術、提高農業管理和經營能力的一種有效發展方式。周宏等[4]通過分析得到實施農業標準化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左右。高國盛等[5]通過對農業標準化生產影響因素的分析得到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土地規模、標準化農產品價格和公共支持是主要影響因素。王力等[6]研究發現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棉農實施標準化生產的影響因素包括種植面積、種植品種數量、參與標準化生產培訓次數以及政府是否支持和棉花機械采收率。綜上可以看出,當前國內對農業標準化實施已逐步轉向以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為主的實證研究,但當前從山區生產者(農戶)行為角度對農業標準化實施影響因素進行深層次的研究尚有不足,主要表現在理論和實證層面。所以本研究以貴州省山區種植業農戶為視角,選用行為經濟學理論和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探討其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并基于結論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提高農戶參與標準化生產和政府推廣農業標準化提供參考。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 理論分析
根據西方經濟學理論,假設山區每一個農戶都是理性的生產者,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濟人”,那么能否得到更多的收益就是影響農戶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的主要原因。而農業標準化生產,是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整個過程的標準化和規范化,以此實現農產品的優質優價,增加山區農戶的收益。由成本收益法可做以下設定,對農戶是否愿意參與標準化生產的行為用數學函數表示為:D(I)=P{(E-C)>I},其中D(I)為農戶參與標準化生產的決策函數,E為農戶參與后期望得到的收益,C為農戶參與標準化生產的成本,I為農戶未參與標準化的收益。由上面的描述可知,E、C、I影響農戶的參與決策,只有當參與后得到的凈收益(即E-C)大于未參與時的收益(即I),農戶才愿意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否則反之。
根據行為經濟學理論,雖然理性是解釋人類行為目標的重要因素,但并不是決定行為的惟一影響因素。所以不能僅僅只關注經濟變量的影響,還要關注一些非經濟因素,比如農戶個體的教育水平、認知程度、家庭信息獲取難易程度等都會對行為產生影響。農戶一般是在這些個體因素、家庭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約束下,綜合考慮后決定是否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當這些因素都產生積極的正向作用時,農戶很可能選擇參與標準化生產,反之可能性就小。
1.2 研究假設
綜合以上理論分析,并參考借鑒學者們的研究成果[7-15],提出以下假設:
1)農戶個體因素。主要包括戶主年齡、性別、文化程度、身份、自身技能、土地政策知曉度、風險態度和耕地經營意愿,假設這些因素對山區農戶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有顯著影響。
2)家庭因素。假設家庭距縣城距離、資金獲取能力、務農勞動力數、家庭收入水平、種植業收入占比、家庭耕地規模、耕地示范程度、土地入股程度和訂單生產程度對山區農戶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有顯著影響。
3)外部因素。主要指制約或者促使農戶參與標準化生產的外在影響因素,比如能人帶動程度、技術培訓程度、信息獲取程度和農產品市場價格,這些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由此假設這些因素對山區農戶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有顯著影響。
2 計量模型、數據來源及變量設定
2.1 模型選取
山區農戶是否愿意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所涉及的因變量是一個二元型變量,因變量只有兩個值即愿意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取值為1)和不愿意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取值為0)。解決二元因變量問題,常選用線性概率模型、分對數模型及概率單位模型,但這些模型要求樣本量大,難以保證估計因變量Y值在[0,1]范圍內,另外如假設因變量Y發生的概率隨著解釋變量線性增加,也不滿足一般回歸分析的假設,所以本研究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來度量山區農戶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根據研究假設,將模型設定為函數形式:
Y=F(X1,X2,……,Xi)+u (i=1,2,…,n)
式中,Y表示農戶愿意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意愿,取值范圍為[0,1],Y=0表示農戶不愿意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Y=1表示農戶愿意,Xi為影響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因素變量(i=1,2,…,n),u表示隨機擾動項。
2.2 數據來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樣本數據來源于2014年1~2月課題組成員利用寒假對貴州省山區農戶進行走訪調查獲得的問卷,涉及9個市的30縣(市、區)78個鄉鎮。具體包括安順市、畢節市、黔南州、六盤水市、貴陽市、遵義市、黔西南州、黔東南州、銅仁市。此次調查共發放1 400份問卷,回收1 200份,通過篩選和剔除,有效問卷為1 009份,有效率為84.08%,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貴州全省山區種植業農戶的生產情況。
2.3 變量設定
根據山區農戶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影響因素的假設,設定了21個影響因素變量(表1)。
3 實證分析
3.1 描述性分析
3.1.1 農戶個體特征 通過對樣本數據的統計和整理可以看出,在1 009個被調查對象中,男性916人,占90.78%,女性93人,占9.22%;從年齡結構看,被調查農戶的平均年齡為45.77歲,其中41~50歲的居多,占樣本總數的34.29%,其次是31~40歲,表明種植業主體是45歲左右的農戶;從文化程度看,農戶以小學、初中文化程度居多,小學及以下文化程度占65.3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僅占7.43%,文化程度普遍偏低;87.51%的被調查農戶是當地普通農戶,當地村干部、科技示范戶和外來承包戶占總數的12.49%;對于土地政策的知曉度,超過半數的農戶不知曉農村土地承包法和經營權,可知當地農戶對政府政策的了解程度較低。
3.1.2 農戶家庭特征 調查發現被調查農戶家庭距縣城距離較遠,平均達37.68 km,最遠距離達130.00 km,距離太遠不利于農戶獲知標準化政策信息和農產品市場價格信息;從家庭勞動力來看,平均每個家庭有2人務農,最多有7人;其次是外出打工,被調查農戶家庭收入主要來自種植業和務工,收入水平以中等收入水平為主,有569戶,占56.39%;從家庭耕地規???,農戶平均擁有0.389 hm2耕地,最少擁有0.013 hm2,表明貴州山區種植業農戶家庭擁有耕地較少,此結果與貴州省實際省情相符。此外還發現當地農戶技術培訓的機會很少,接受過培訓的比例低,僅有195戶接受過農技培訓,占19.33%,所以農戶對農業標準化生產的認識較膚淺。
3.1.3 農戶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選擇 通過對有效樣本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在1 009戶樣本農戶中,愿意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的農戶有664戶,占樣本數的65.81%,而還有345戶不愿意參加,占總數的34.19%。從數據可以看出,超過30%的農戶不愿意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表明一部分農戶的參與積極性不高,不利于農業標準化生產的推廣和實施。因此有必要深入發掘山區農戶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并采取相應的政策和措施,提高農戶參與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
3.2 實證結果分析
本研究利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1 009個樣本數據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16]。得到模型的卡方檢驗值為502.307,CoxSnell決定系數為0.392,偽決定系數為0.542,-2的對數似然值為793.860,H-L擬合優度檢驗值為0.635,說明模型的擬合度較好。有664名農戶愿意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模型整體預測的準確率達到82.9%,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問題。在10%顯著性水平條件下對模型結果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見表2。
3.2.1 農戶家庭特征方面 年齡對山區農戶是否愿意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有顯著影響。年齡變量的回歸系數為-0.150,與預期方向相同,說明年齡與其參與意愿之間是負相關關系,年齡越大的農戶越不傾向于農業標準化生產,可能的原因是他們更相信自己多年的種植經驗,安于現狀,不愿意學習和接受新技術的推廣,對標準化的認識比較膚淺。
文化程度在模型中通過了5%統計水平的顯著性檢驗,其系數為正,說明農戶隨著文化程度的提高,更愿意參與標準化生產,原因在于文化水平越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學習能力越強,對標準化的采用相對更容易。
風險態度對山區農戶是否愿意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有很大影響,且呈正相關關系,說明偏好風險的農戶明顯比規避風險的農戶更愿意參與標準化生產。由于農業標準化生產的預期收益具有不確定性,生產過程也有一定的風險,對于風險偏好者來說他們有冒險、挑戰自我和改變自我的精神,所以選擇標準化生產的概率更大。
3.2.2 農戶家庭特征方面 從結果可以看出,務農勞動力數對山區農戶是否愿意參與標準化生產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在模型中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說明農戶家庭中參與務農的勞動力越多越愿意參與標準化生產,因為標準化生產更多地采用先進種植技術和實行科學管理,更多地依靠機械化操作,在很大程度上會減少勞動力的投入,并節約成本,對于務農勞動力人數多的家庭,可以將這些勞動力轉向非農就業,從而拓寬家庭的收入來源渠道。
種植業收入占家庭總收入的比例在模型中通過了1%統計水平的顯著性檢驗且系數為正,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因種植業收入占比越高的家庭,其主要的收入來源是農業生產,而標準化有利于農業生產效率提高和質量得到保障,同時還有助于收入增加,所以種植業收入占比越高的家庭愿意參與標準化生產的概率越大。
土地入股程度系數為正,且在10%的水平上顯著。說明土地已經入股的農戶比沒有入股的農戶參與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更高,只有提高農戶的收益才能提高農戶參與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而農戶將土地入股務必就是想得到更多的收益,而標準化生產更有利于土地的規?;?,有利于農戶進行集中式的管理和種植,提高農產品的產量、質量和市場競爭力,進而農戶也更愿意參與標準化生產。
訂單生產程度對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有很大的影響。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每改變一個單位訂單生產則參與標準化生產的概率將增加10.1%。這表明在種植過程中如果農戶按照買方所需的訂單進行生產,直接和買方簽訂銷售合同,就不會存在大量的農產品積壓、損壞,增加農戶的損失,反而是不用擔心銷售問題,所以農產品的銷路越好,農戶越傾向于參與標準化生產。
3.2.3 外部特征方面 參與技術培訓的程度在模型中通過了1%統計水平的顯著性檢驗,對參與標準化生產具有比較顯著的正向影響,這說明農戶參與標準化培訓的力度越大,學習的機會越多,對標準化生產了解越深,越愿意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因為農業標準化生產過程中涉及到很多的生產標準和操作規程,需要農戶通過參與專門的培訓和學習才能掌握,所以農戶得到的培訓越多,就越依賴于新技術的使用,對標準化生產就有更高的期望,從而更愿意參與。
農產品市場價格對農戶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的影響較大,且系數為正。說明農戶所種植生產的產品價格越高,市場越穩定,銷路越好,農戶越愿意參與標準化生產,如果市場價格很低,農戶則會選擇放棄種植。而標準化生產有助于提高產品的品質和市場競爭力,進而提高價格,增加農戶的收入,農戶參與標準化生產的積極性就越高。
4 結論及建議
4.1 結論
本研究以貴州山區種植業農戶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獲取一手數據,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實證分析了其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得到農戶的文化程度、風險態度、務農勞動力數、種植業收入占比、土地入股程度、訂單生產程度、技術培訓程度和農產品市場價格對農戶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有顯著正向影響;農戶的年齡對農戶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有顯著負向影響;而農戶的性別、身份、自身技能、土地政策知曉度、耕地經營意愿、家庭距縣城的距離、資金獲取能力、家庭收入水平、家庭耕地規模等對農戶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影響不顯著。
4.2 建議
1)加大農業標準化的宣傳力度,提高農戶對標準化生產的認知。政府應充分利用各部門各組織加大關于農業標準化的宣傳力度,提高和改變山區農戶對標準化生產的認知,尤其是提高山區年長者的認知,克服因年齡和文化水平帶來的局限,擴寬參與主體的范圍,在宣傳過程中將農業標準化生產增收增產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突顯出來,增強其參與的積極性,使農戶從心理上改變、接受并自覺地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
2)完善農業保險體系,降低農業生產損失。由于農業是一種特殊的產業,具有雙重風險特征,大部分風險規避者不愿意嘗試,為此相關部門應逐步完善農業保險體系,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尤其要引導山區種植業農戶通過購買農業保險來降低參與農業標準化生產可能引發的自然風險損失、市場風險損失,增強農戶積極參與標準化生產的信心。
3)健全土地流轉制度,促進土地要素規?;YF州省地理環境特殊,土地分散,建議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發揮公共管理職能,健全農村土地流轉平臺,引導分散的農戶合理開展土地流轉,加強土地的入股程度,促進土地生產要素向規?;D變,向家庭農場主、種植大戶集中,逐步發展農業合作經濟組織,進而帶領農戶參與標準化生產發展農業,增加收入。
4)加強技術培訓力度,培養高素質農業人才。各級政府應加強對農戶的教育和培訓力度,加大科技的服務力度,降低農戶學習新技術的成本,可以增加更多的財政投入和出臺相應的政策支持,倡導更多的組織免費對農民進行標準化技術和知識培訓,通過培訓將有效信息及時傳遞給農戶,幫助他們獲得必要的知識、技術和新觀念,使其成為具有經營管理知識和能力的高素質農業人才;此外政府也可以安排技術部門的技術人員下鄉蹲點以便長期為農戶提供技術問題的咨詢和指導,進而提高農戶標準化生產的意識。
5)創新產品銷售方式,解決農戶“賣難”問題。獲取可觀的收益是農戶參與標準化生產的動力。一方面政府積極扶持,再與市場的推動相結合,引導農戶參與訂單生產,實現產銷一體化,并不斷拓展標準化農產品的銷路,以此減少農產品大量積壓、滯銷,真正解決農產品“賣難”的問題;另一方面,政府應及時向農戶提供標準化農產品的市場供需信息,農戶可根據市場需求合理安排生產,變革農產品銷售策略,盡可能避免農產品市場價格大幅度波動給農戶經濟收益帶來的負面影響,讓農戶真正從標準化生產中得到實惠。
參考文獻
[1] MAHMOUD E H, ELSAYED E T, AZZA L. Implementation of the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 system to UF white cheese production line[J].Acta Scientiarum Polonorum Technologia Alimentaria,2010(3):155-160.
[2] EMA M S, RODOLFO R V. Comparison of implementing HACCP systems of exporter Mexican and Chinese meat enterprises[J].Food Control,2013(10):127-135.
[3] 宋明順,張 華.從農技推廣到知識傳播:農業標準化作用的新視角—以浙江省農業標準化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14(1):37-42.
[4] 周 宏,朱曉莉.我國農業標準化實施經濟效果分析—基于74個示范縣的實證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1(11):102-107.
[5] 高國盛,閆俊強.農業標準化生產經營微觀決策分析[J].經濟問題,2010(3):86-89.
[6] 王 力,毛 慧.植棉農戶實施農業標準化行為分析—基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植棉區270份問卷調查[J].農業技術經濟,2014(9):72-78.
[7] 婁旭海,王 芳,陳 松.河南省小農戶農業標準化生產意愿的影響因素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7(S1):51-54.
[8] 王 芳,陳 松,樊紅平.農戶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行為的理論和實證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7(12):75-78.
[9] 蔣雪梅,余路平.貴州省農業標準化推廣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2010(3):185-186.
[10] 盧 昆,馬九杰.農戶參與訂單農業的行為選擇與決定因素實證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0(9):101-105.
[11] 王慧敏,喬 娟.農戶參與食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的行為與效益分析—以北京市蔬菜種植農戶為例[J].農業經濟問題,2011(2):45-51.
[12] 尹文靜,王禮力,TED M.農民生產投資的影響因素分析—基于監督分組的主成分回歸分析[J].農業技術經濟,2011(2):66-70.
[13] 耿 寧,李秉龍.基于利益博弈的農業標準化生產行為分析[J].農村經濟,2013(8):42-45.
[14] 劉曉鷗,邸 元.訂單農業對農戶農業生產的影響—基于三省(區)1041個農戶調查數據分析[J].中國農村經濟,2013(4):36-49.
[15] 陳海磊,史清華,顧海英.農戶土地流轉是有效率的嗎?—以山西為例[J].中國農村經濟,2014(7):29-31.
[16] 杜 強,賈麗艷.SPSS統計分析[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