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系膜上動脈血栓(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ial thrombosis,SMA)是一種絞窄性動力性腸梗阻,由于腸管可能在短時間內廣泛壞死,術前診斷相對困難,術中需切除大量腸管,術后遺留營養(yǎng)障礙,因此病情較一般絞窄性機械性腸梗阻更為嚴重。本病多發(fā)生于老年人,其形成是在嚴重動脈硬化性閉塞的基礎上逐漸發(fā)生的,因而起病隱匿。因長期慢性腸系膜動脈缺血導致側支循環(huán)的建立,所以臨床上急性缺血癥狀較輕,但隨病情惡化可逐漸出現(xiàn)少尿和代謝性酸中毒。當出現(xiàn)腹膜炎癥狀和體征時,患者多已發(fā)生腸壞死和穿孔。現(xiàn)報告1例腸系膜上動脈血栓并腸壞死患者病例進行報道。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性,60歲,農民。因突發(fā)上腹脹痛5d,于2015年4月入院。5d前患者進食糯食后出現(xiàn)上腹部脹痛,呈陣發(fā)性加重,伴惡心嘔吐胃內容物及肛門停止排氣排便。就診于我院急診科,查體:體溫37.0℃,脈搏:60次/min,心率:20次/min,血壓:142/92mmHg。意識清,無畏寒、發(fā)熱、黃疸,無胸悶、氣促及呼吸困難,無血尿及黑便。腹部膨隆,胃腸蠕動波無,腹式呼吸減弱。腹韌,全腹散在壓痛,以中上腹部、中下腹部壓痛明顯,無反跳痛,輕度肌緊張,Murphy,s征陰性,無腎區(qū)叩擊痛,未聞及腸鳴音。尿淀粉酶934U/L,白細胞23.18×109/L,CT示:左側冠狀動脈、腹主動脈及雙側髂動脈粥樣硬化改變,腹部腸管積氣、積液。腹三位片示:小腸腸梗阻。5年前院外診斷為冠心病和原發(fā)性高血壓。以“腹痛原因:急性腸梗阻?急性胰腺炎?”收入肝膽外科。經保守治療后患者腹部體征進行性加重,診斷性腹腔穿刺抽出10ml陳舊性血性液體,遂急診行\(zhòng)"剖腹探查術\"。術中見盆腹腔約1000ml暗血性液體,伴惡臭,距屈氏韌帶約20cm至橫結腸左段處大部小腸及右半結腸發(fā)黑、壞死、蠕動喪失,未見系膜明顯扭轉,腸壁未見確切穿孔等情況。于距離橫結腸脾區(qū)約15cm、距屈氏韌帶約20cm處離斷小腸及右半結腸,行空腸、橫結腸端端吻合術。術后病理示:腸系膜血管內血栓形成。
2 討論
腸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病因包括栓塞和血栓兩種,栓子通常堵塞在腸系膜上動脈自然狹窄部,如結腸中動脈分支處或更遠的部位。而血栓形成多發(fā)生在有粥樣硬化的腸系膜上動脈主干近端約1cm長的一段范圍內。無論是栓塞還是血栓形成,堵塞血管的遠端分支即發(fā)生痙攣。血栓阻塞腸系膜血管,使腸管供血不足,胃腸道的分泌及蠕動功能均發(fā)生異常,從而產生腹痛。腸粘膜不能耐受缺血,腸壁缺血腸粘膜發(fā)生壞死。腸壁血液瘀滯,出現(xiàn)發(fā)紺、水腫,細菌和腸液可通過腸壁大量進入腹腔。腸管此時處于腸麻痹狀態(tài),腸管擴張、水腫,停止排便、排氣,類似腸梗阻。缺血后短時間內動脈血流恢復,小腸仍可具有活力,但將有明顯的再灌注損傷。缺血持續(xù)長時間后,腸管肌與漿膜將壞死,并出現(xiàn)腹膜炎。如患者很快因中毒、大量體液丟失及代謝性酸中毒而發(fā)生休克,說明腸壞死已經發(fā)生,腸壞死的范圍廣泛,自十二指腸至左半結腸均可累及,病死率高。
腸系膜上動脈血栓形成多發(fā)生在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上,患者常合并彌漫性動脈硬化,如冠狀動脈硬化,嚴重外周動脈疾病和腹主動脈與髂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等。房顫是腸系膜上動脈血栓形成最主要的危險因素[1]。除高血壓及動脈粥樣硬化等因素外,以下幾點對疾病的早期判斷很有幫助:①進行性加重的腹部脹痛,腹痛后出現(xiàn)腸梗阻征象,嘔吐出咖啡樣胃內容物亦或者有血便出現(xiàn),腹痛程度與腹部體征不相符甚至分離的患者尤其應該引起注意[2~4];②因患有門脈高壓出現(xiàn)血流緩慢癥狀,亦或者因為脾切除術后導致血小板功能異常的患者;③解痙攣藥物不能對劇烈的腹痛患者起效時;④診斷性腹腔穿刺時抽出血性液體。
病程早期白細胞明顯升高,腹部X線可見大小腸有輕度或中度擴大充氣等腸梗阻征象[5]。CT掃描可顯示腸系膜上動脈血栓形成,表現(xiàn)為小腸腸管擴張,腸管環(huán)形增厚,呈“暈圈樣”改變,又稱為雙暈征[6],其診斷敏感性可達96%[7]。但數(shù)字減影血管造影才是腸系膜上動脈血栓診斷的金標準[8]。
本病應及早診斷、及早治療,包括支持療法和手術治療兩方面。當血管造影明確病變的性質和部位后,動脈導管可保持在原位上給予血管擴張劑,并維持至手術后或栓塞病變治療后,可有利于提高缺血腸管的成活率。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可行栓子取出術,血栓形成則可行血栓內膜切除或腸系膜上動脈-腹主動脈“架橋”手術。如果有腸壞死則應行腸切除術,根據(jù)腸管切除的范圍及切除緣的血運情況,施行一期局部吻合或腸斷端外置造口。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血栓臨床常因認識不足而誤診,一旦發(fā)生廣泛腸缺血壞死,預后兇險,死亡率很高。短腸綜合征、再栓塞、腸外瘺、胃腸道出血、局限性腸纖維化狹窄等是術后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該患者術后小腸僅剩20cm,不可避免的出現(xiàn)短腸綜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必將導致消化、吸收功能不良的臨床綜合病征,包括:腹瀉及脂肪瀉,消化吸收障礙,水電解質紊亂。超短腸綜合征(除了小腸近端還保留20~50cm腸管外,其余小腸全部被切除)患者依靠經口進食難以存活。一般年齡大于50歲,剩留腸段不足50cm者預后惡劣。
參考文獻:
[1]賴俊浩,胡斌.腸系膜動脈阻塞的診斷與治療[J].臨床醫(yī)學,2010,30(4):103-104.
[2]陳加新,劉黎明,陳怡發(fā),等.腸系膜動脈栓塞16例診治分析[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8,14(6):721-723.
[3]常衛(wèi)波,彭銀魚,許贊霞,等.急性腸系膜上動脈血栓形成一例并文獻復習[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9(7):153.
[4]王賢明,劉建新,趙珊珊,等.主動脈夾層并腸系膜上動脈血栓形成1例[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12,22(2):245.
[5]鮑新民,趙立欣.急性腸系膜動脈栓塞誤診1例[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0,12(8):106-107.
[6]逢利博,胡連源,趙紹宏,等.多層CT血管成像診斷腸系膜上動脈病變[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09,6(3):207-210.
[7]Eckstein H H.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Resection or reconstruction[J].Chirurg,2003,74(5):419-431.
[8]Lock G.Acute mesenteric ischemia:classification,evaluation and therapy[J].Acta Gastroentero!Belg,2002,65(4):220-225.
編輯/趙恒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