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QFD方法指導下,對兒童存錢罐進行了創新設計。在用戶需求分析中應用情境分析挖掘潛在需求,通過滿足潛在需求條件來尋找創新點。將用戶需求與設計特性通過質量屋結構轉化為設計特性重要度這一數據形式,依據重要度排序確立創新設計方向。最終通過兒童存錢罐創新設計分析論證了方法的可行性。
關鍵詞:QFD;潛在需求;用戶需求;創新特性
創新在當今設計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設計工作中存在大量創新設計盲目性問題:設計師往往憑借其直覺經驗支撐創新環節。如何科學的進行設計活動,使創新設計不再僅限于靈光一現,作者提出從用戶需求角度,建立創新與用戶需求的橋梁,指導創新設計。
1 創新設計與用戶需求
(1)顯性需求與潛在需求。從市場的可見性來分,消費者的需求可以分為“顯性需求”和“潛在需求”。顯性需求是已經存在市場的市場需求,可以通過市場觀察得知的,消費者可以明確描述的需求。潛在需求是消費者雖然明確意識的欲望,但由于種種原因還沒有明確的顯示出來的需求[1]。潛在需求和顯性需求并無明確分界點,潛在需求在被滿足后會逐漸轉化為顯性需求。
(2)創新設計與用戶需求。產品設計目的在于滿足用戶需求,市場現有產品已解決并滿足用戶的顯性需求。新一代的產品要實現成功創新,仍從用戶需求出發,而此時需求即潛在需求。故建立創新設計與用戶需求關系如圖1。
2 基于QFD質量屋的用戶需求與設計特性矩陣構建
2.1 QFD質量屋
質量功能展開QFD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是把用戶或市場的要求轉化為設計需求、零部件特性、工藝要求、生產要求的多層次分析方法[2]。QFD結構用質量屋表達,如圖2。
質量屋結構說明:(1)左墻:用戶需求及用戶需求權重(2)天花板:設計特性(3)房間:關系矩陣(4)屋頂:自相關關系矩陣(5)右墻:市場競爭力評估矩陣(6)地板:設計特性重要度。
2.2 潛在需求挖掘
在QFD質量屋中,獲取用戶需求是首要任務。借助線上線下與訪問訪談等方式獲取初始需求,對市場產品或期待產品進行描述,提取用戶需求關鍵詞并卡片歸類。用戶初始需求引導選購產品,基于產品本身用戶提出更多需求。潛在需求出現的層級模型如圖3所示,通過橫縱向分析需求,挖掘用戶潛在需求,其可能并列于用戶所提需求,完全獨立,也可能隱藏在某一需求中,需要深入分析,得到準確潛在需求。基于感性工學方法的特性記錄評估及診斷理論體系[3]和KJ法應用[4]以及產品情境分析挖掘潛在需求。
2.3 用戶需求與設計特性矩陣構建
提出滿足顯性需求與潛在需求的產品特性,并構建用戶需求與設計特性矩陣,如表1所示。通過問卷調查,請用戶對需求評分,計算均值即需求權重。需求與特性之間關系度衡量依靠產品特性評分體現。最后計算矩陣得到設計特性重要度。
3 兒童存錢罐創新設計分析
3.1 用戶需求獲取
兒童無經濟來源,且生理、心理發展不成熟。因此,不能獨立進行消費行為,其決策與消費行為多由父母承擔,因此選擇家長來代替兒童用戶發聲。通過對兒童產品店鋪附近顧客進行訪問的形式,獲取用戶對存錢罐原始描述:色彩豐富、滿足好奇心、安全、衛生、容量大、重量輕、重復利用、創意性、輕便、可愛、引導性、交流互動、吸引力、趣味性。
3.2 潛在需求挖掘映射創新特性
需求分析。將訪問得到的原始描述進行歸納總結為四大需求:互動、功能、外觀、安全。選購兒童存錢罐的最初需求在于存錢,培養孩子理財觀念。產品情境分析,(使用前)孩子從父母手中得到零花錢,(使用中)找到存錢罐,把硬幣或紙筆一一投入,(使用后)某天孩子希望取出零花錢為媽媽買個禮物。在場景中,存錢罐并不是一個很復雜的產品,除存錢主要功能以外可以添加輔助功能使產品豐富化。分析發現錢幣成為貫穿整個使用過程,產品本質是載體。對于兒童來說,錢幣衛生問題是最重要的。因此提出潛在需求:錢幣衛生處理需求,是用戶提出的安全需求的子集。針對錢幣衛生處理需求,提出設想方案:增加存錢罐錢幣自清潔功能。
3.3 QFD產品特性排序
選擇小學附近,發放100份問卷給家長,請他們對互動、功能、外觀、安全四個需求作0-5分評價并獲得需求評分平均數、設計特性以及0-9評分關系矩陣輸入表2存錢罐質量屋中。計算設計特性重要度得到排序:錢幣清潔、造型、容量、材質、聲音反饋、色彩。創新特性重要度最高,因此在后續創新設計中,錢幣自清潔可作為創新設計的重點方向。
4 結束語
產品設計中,創新設計不僅要具備創新思維,正確的方式方法可以提供成功設計的捷徑。QFD以用戶需求為驅動力解決設計問題,總結用戶需求與創新設計關系并條理化,因此用戶需求深入研究便可以使得創新有章可循——潛在需求探索引導創新設計。
參考文獻
[1]馬秋榕.潛在需求設計研究——產品設計方法論探析[D].上海:同濟大學,2007.
[2]翟麗.質量功能展開技術及其應用綜述[J].管理工程學報,2000,1(14):52-61.
[3]李民.尋找用戶潛在需求的新方法[J].機械設計,2013,6(30):104-106.
[4]楊頌,蔣曉.基于KJ法的用戶潛在需求發掘方法研究[J].財經視點,2012,5:135.
作者簡介:張芳蘭(1980-),女,陜西人,博士,燕山大學副教授,主要從事產品創新設計與評價、人機工程學等研究。
*通訊作者:彭婷(1991-),女,山西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產品創新設計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