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與進步,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成為人們生活的主要內容,在城市建設中,要保證城市綠色面積,形成環保綠色的生存空間。城市公共綠地逐漸成為城市建設非常重要的組成,為人們普遍關注。城市中的公共綠地景觀是一個城市的亮點,在進行景觀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城市歷史與文化,同時還要規劃設計好植物種類,特別是在植物品類的選擇、配搭以及植物與環境配套上,要符合城市現代化的發展總戰略。文章主要通過對城市綠化科學配置,植物群落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進行分析,全面提出公共綠地植物選擇的措施與方法,確保城市持續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城市公共綠地;植物;綠色環境;觀賞性
人們對生存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城市中的綠地更是人們休閑的最佳場所,一個城市公共綠地的設計與布置全面反映了城市的文明與歷史,是一個城市的形象。那么,在進行城市綠地規劃中,就需要進行全面考慮,使城市綠化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展現城市良好形象。城市園林綠化范圍廣泛,涉及到的面較為寬廣,公園綠地、街頭花園、廣場綠地、居住區綠地、綠道和道路綠化等內容均屬于城市綠地范疇。對一個城市公共綠地效果的展現、設計手法的獨創、園林植物的選擇充分反映了園林品質,全面進行植物科學配置和合理搭配二者相互關聯。
1 園林綠化的重要性
當前,城市的發展與進步,人們越來越多的需要公共綠地,公共綠地在人們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逐漸成為構成城市生活空間的重要內容。城市綠地不僅具有裝飾性和觀賞性,同時,也能在一定范圍內全面改善小環境小氣候,使城市小環境得到良好的調節,城市綠地已經成為城市生態系統的子系統,根據城市發展規模,已經由城市外延進入核心位置,城市發展過程中,綠地的質量決定著城市的性質與文明,是保持城市穩定發展的基礎。
2 綠地植物種類選擇
綠地植物的選擇非常關鍵,在進行選擇時需要把握好其生長個性與當地條件,主要把握好植物生態特性、觀賞性及地域條件,這些因素的綜合考慮,才能形成科學、合理配置。植物的科學配置和合理搭配,是營造城市公共綠地效果的核心,選擇時,主要應該以表現自然生態為主,通過模擬生態,使城市綠地更加豐富多彩,形成一個錯落有致的植物物種群落。在城市綠化中,多數選擇的是灌木、花草、攀緣植物和竹類植物,這些充分構成了城市綠化的內容,同時也是建造城市公共綠地的主要材料,進行選擇時,要把握好“適地適樹”原則,確保植物與人們生活的有效銜接,從全局生態系統上,需要向林功能作用與生態效益發揮、園林藝術效果展示和綠化空間組織方向發展,這樣,才能營造一個良好自然的生態系統,使人們生活其中更加健康愉快。
3 植物選擇把握的主要原則
在進行植物選擇時,需要把握好幾項原則,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綠化需求,形成科學合理的布置。
3.1 選擇植物品種環境適應原則
城市綠地關系著城市的形象,對植物進行選擇的過程較為復雜,一定要全面考慮好功能與需求的關系,確保選擇過程中植物種植位置具有服務功能,綜合全面的考慮到多邊關系的處理,通過良好美觀的園林,充分向人們展示園林魅力,為人們營造適宜環境,使人們游玩其中,能有一個認同感、親切感。需要充分把握好城市綠地類型選擇原則,在城市綠地所承擔功能傾向和用途上有所側重,對樹種選擇需要做到以本地生態為主,樹種選擇要服務當地,當地的樹種是選擇的主要方向,為了減少單調感,也可以在其中適當搭配外來樹種,營造一個錯落的生態層次,一般情況下,選擇時以常綠植物為主導,其中再適當搭配一些能夠在季節形成變化的落葉樹種,形成合理搭配。對樹種壽命長的要作為主要選擇目標,同時也要搭配速生樹種,保證樹木的各類多樣豐富。城市中街道綠地、庭園綠化中,也需要根據綠地性質、規劃進行合理設計,使樹種更加符合功能需要。城市中的街道承擔交通功能,那么就需要選擇常綠樹和觀花類樹種,使人們在交通出行時,不至于單調,能夠充分營造色彩艷麗的良好出行環境;也有一些街道為了使道路更加多彩,選擇低矮種類,比如紅花繼木、金葉女貞、金森女貞、紅葉石楠等,這樣不但形成一步一景的良好效果,同時通過不同形狀模塊的展示,給人們帶來活潑的良好出行氣氛。在城市綠化中,為豐富街頭綠地色彩,植物風格的選擇需要考慮到,比如柔美的合歡、鮮艷莢果的欒樹等能夠遮住建筑物硬線條,保持城市的整體美觀;而選擇雪松更能提升城市現代化建筑雄偉的姿態;四季配合的銀杏黃葉、鵝掌楸、烏桕、大葉紫薇、紅葉石楠、香樟等均是可選擇的植物品種。
3.2 植物種類適地適樹原則
城市公共綠地建設在城市內,通常面積均不大,而大面積的綠地非常少,這種條件下,能夠種植的植物品種是有限制的,只有全面做好植物合理搭配,才能體現城市景觀特征、實現綠化整體效果。在植物各類選擇上,要堅持選擇適合本地氣候條件、土質條件的植物品種,也就是說,鄉土植物成為我們最主要的首選。因為這些鄉土植物在當地大量生長,通過長期的自然優勝劣汰后,不論是外形還是生理結構,已經能夠適應當地的條件,選擇這類植物其成長性大大優于外來植被,是外來物種難以比擬的良好生態。通過長期的進化,本土植物表現出了適應性強、管理粗放、栽植后成活率高等優勢。所以說,要堅持好適地原則非常重要。城市綠化以鄉土植物為主是一條不變的原則,為了讓景觀更加靈活,一般也可以搭配外來植物進行添彩。我國廣大的北方地區,能夠選擇的品種較多,如垂柳、石榴、國槐等均是綠地的主要植被,一些區域也搭配引種法桐等。南方多選擇小氣候好的地方可適當引種的新品種,比如扁桃、廣玉蘭、美國紅楓、秋楓、黃槐等均可。在進行選擇時,一定要全面考慮到城市公共綠地植物地理位置、氣候、降雨、溫度因素,確保植物形態特征更加適生區域生長習性,使人們在觀賞的同時,保持了物種的多樣性。
3.3 植物品種觀賞性原則
城市景觀多是觀賞型植物群落,通過園林景觀布置,使植物配置形成多樣化、多元化,一般需要選擇觀賞價值高、多功能園林植物,通過人工設計理念的融合,運用風景美學原理,構成自然美、藝術美、社會美的整體景觀效果,形成整體性的植物單元生態型城市。在綠地設計上,力求構圖、造型、色彩多樣化。季相上有應時的展示,在花色、花期上也應優美別致。以觀花為主的植物有春天的迎春、海棠、連翹、櫻花、丁香,夏秋季的紫薇、石榴、朱槿等。夏季在墻基外種植爬山虎、絡石等藤蔓植物,既可以減少夏季烈日帶來的高溫,還可以改善視覺環境。一般情況下,庭院較寬敞的區域會設立棚架或拱門,通過種植紫藤、凌霄、葡萄、木香、扶芳藤等藤本植物,一個良好的遮陰降溫小環境,不但觀花還能賞果。冬季百草枯萎,可以適當點綴紅葉小蘗、紅瑞木等品種。
3.4 株距和生態搭配原則
景觀種植中,要保持植株距離,確保生長環境,形成較為穩定的群體結構,在生態因子上考慮植物生物特性,考慮適合植物生長的光照、濕度、酸堿度、廢氣等生態因子來合理種植不同的植物,并進行合理搭配。
4 結束語
現代城市綠地植物群落是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景觀,需要對植被進行科學而藝術的選擇,這樣才能再現地帶性群落特征,形成良好、穩定、高效的城市綠地景觀。
參考文獻
[1]孟瑾,陳良.城市廣場景觀設計的創作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13):7072-7074.
[2]劉濱誼.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0:25-34.
[3]袁嬡.淺析校園綠化造景的植物配置[J].中國園藝文摘,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