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地下空間建設已經成為城市發展規劃的一部分,也是城市人口、環境、資源等充分協調發展之趨勢。伴隨著對地下空間進一步的開發和利用,不同程度的出現了一些問題。文章旨在通過對其開發和利用的現狀進行研究,從而提出規范開發和利用城市地下空間的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地下空間;規范;建議
引言
隨著城市中人口、資源以及環境問題之間的矛盾,土地的集約化開發利用體現出其重要意義。然而隨著地下空間不斷開發利用,也產生了一定的詬病,文章對其開發現狀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從而提出規范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針對性建議。
1 研究現狀
國內外對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大規模開發始于上個世紀50年代。在工程實踐方面,歐美等國家無論在管理還是技術方面已經達到先進水平。
我國大規模進行開發利用開始于上世紀60年代,當時由于戰略需要而修建了大量的城市地下防護設施(何朋立2005)。20世紀80年代建造的人防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發展并體現了一定的社會經濟效益。
隨著城鎮化的展,城市規劃的建設,針對城市地下空間的集約化研究正在逐步展開。鄭懷德(2012)對開發過程中的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進行研究,認為應重點考慮以下幾個方面:(1)提成管理層
次,優化管理架構,(2)充實和調整組成成員,實現統籌兼顧,(3)完善議事規則,決策公開透明,(4)先行先試,分步推進。劉美芝(2011)對其政策法規等方面進行了部分探討。從多方面對土地集約化的規范研究進行了討論。
2 存在的問題
季翔(2010)認為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缺乏科學的整體發展戰略和全面規劃,(2)地下利用過程中目前未能形成綜合性的開發,功能尚且單一,(3)內部環境設計有待提高。(4)沒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和管理體制。陳倬(2012)以武漢為例對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探討,認為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其一,尚且缺乏開發過程中綜合利用之戰略等規劃,且規劃的先行性和強制性難以落實,其二,制度建設方面,主要缺乏綜合性的協調管理組織,其三,投融資創新方面,主要是投資主體單一等。劉美芝(2011)認為目前地下空間開發過程中各部門的專業意識太濃,這樣在不同程度上造成了目前我國土地集約化開發利用過程中的的法規執行難,相關標準覆蓋面窄,效率低下,數量分布不均,總體發展不平衡等。
作者也同意以上存在的問題,經分析作者認為在開發利用過程中的政策法規問題,其規范化開發等問題,相關地質問題(特別是開發過程中的地陷問題已經是屢見不鮮,同時地陷對于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也起到一定的破壞性),環境問題以及人文問題,開發建設后,在地下空間工程運作中的管理問題以及后期引發的時間效應等問題都有待于進一步研究解決。希望隨著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在建設過程中不斷得到解決。
3 合理開發及利用的建議
3.1 合理化規劃開發
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是指在某一時期內,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下,為改善目前城市空間功能和環境,在城市地表下修建的建筑物,用以來安排生活、防災生產等項目。規范開發要充分認為到其所建工程開發的目的及其意義,甚至考慮其與地表周圍工程的協調性。
3.2 完善的政策法規
鑒于針對性的政策法規存在滯后于現實的情況,并引發了一些列問題,例如產權問題等,地下空間與地上一樣屬全民所有,但是針對地下空間合理開發,有償開發尚無指導性法規,濫開發較為普遍,對地面工程造成不良影響,乃至對周圍的環境協調發展也是不利的。所以有針對性的政策法規亟待完善。
3.3 因地制宜化
因地制宜問題。要根據所要建設地下空間的使用目的來具體執行,并且要考慮到建設地的人文、環境等問題。以及長存在的地質環境等問題。
3.4 制度責任化
制度責任化,常態化,長期化比較有利于解決目前國內土地集約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使現今地下空間在開發及利用的過程中存在的一些特殊的,不固定的方式向普遍認可的固定的方式轉化。這是一個從不健全到健全的過程,通過宣傳教育等方式確定共同的責任觀念,建立良好的責任規范體系,注重標準的普遍性,同時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以保證其實施。如此健康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秩序將得以實踐,并對一些規范的內化起到控制作用,繼而有利于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的合理利用及開發。
4 結束語
總之,伴隨著目前城市地下空間持續不斷的開發及利用,在其帶來一定經濟效益乃至社會效益的同時,不斷得到社會對其發展的重視,各項政策法規必將得到完善,與城市規劃的和諧建設比較統一,與人文建設的發展必將更加協調,更加規范化,制度化的,責任化的地下空間建設必將呈現在大眾面前,繼而更加規范我國對土地集約化、城市地下空間的合理開發及利用。
參考文獻
[1]何朋立,郭力.論21世紀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J].隧道建設,2005,25(2):13-17.
[2]鄭懷德.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管理體制改革探討[J].規劃師,2012,3(28):69-73.
[3]劉美芝.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政策法規研究[J].工程質量,2011,29(3):3-7.
[4]季翔,孫琪琦,田國華.關于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若干思考[J].現代城市研究,2010,12:62-70,77.
[5]陳倬.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武漢工業學院學報,2012,31(1):87-92.
[6]周健,蔡宏英.我國城市地下空間可持續發展初探[J].地下空間,1996(3):134-138.
作者簡介:浦慧妍(1984-),女,山東高唐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工程勘察、城市規劃、造價等方面的科研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