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討論了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將“互聯網+”跨界融合、大數據技術、質量監控圖等新思維新模式與傳統的燃料監督方式方法進行有機結合,最后研究探討得出了以在線監督平臺為依托的燃料集中遠程監督體系建設方法論。
關鍵詞:燃料;集中;遠程;方法論
1 概述
煤炭是火電企業最大的成本,約占總成本的60%-70%,直接影響著企業的效益和競爭力[1]。燃料監督對于成本的有效控制有著重要意義,電力企業為做好這一監督工作,已做出諸多努力:運轉著完備的總經理備查煤樣留取和抽查制度,用全覆蓋視頻監控系統進行人工查看管理等等,這些舉措起到了重要的管理作用。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新思潮不斷涌現,“互聯網+”跨界創新融合思想,大規模數據綜合處理技術,實驗室內部控制的質量控制圖理論等等,這些先進的理念激發了燃料全過程監督的一場突破性改革,使得建立一個高效先進的燃料集中遠程監督體系成為現實,從而更便利地實現燃料管理格局的統一布置、全面覆蓋。
文章對各主要傳統方法進行對照,研究了可以運用在燃料監督管理中的新方法、新手段,探討運用在線監督平臺實現燃料集中遠程監督體系建設的方法論。
2 燃料集中遠程監督體系建設的理論依據
2.1 現有的燃料監督管理方法
2.1.1 煤樣抽檢
各級煤檢中心以及廠內管理中最常規的方法之一即是對各粒級煤樣進行抽檢。通過將抽樣結果與原有結果進行比對分析,計算抽檢合格率,來對實際的驗收質量進行評判、分析、整改。但抽檢不具備實時性,且不可能覆蓋所有的煤樣,仍然可能有異常情況隱藏在未抽取到的煤樣中。
2.1.2 現場實地檢查
定期的現場檢查可以對重點環節進行實地檢查和跟蹤監督,發現燃料全過程各環節的問題,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現場檢查的時間長度一般較短,且主要偏重于燃料全過程管理方面的問題發掘。
2.1.3 人工觀看錄像
觀看錄像的方式可以實時監督現場采制化計量等各環節人員操作以及設備運轉情況,也可以對過去的現場情況進行追溯,具有其特定的優勢。但是錄像觀看并不是全維度的,且管理的時間成本較高,管理人員難以對燃料全過程都進行錄像查看監督。
2.2 探討新的集中遠程監督體系的理論依據
2.2.1 融合“互聯網+”理念
“互聯網+”是創新2.0下的互聯網發展新形態、新業態,是知識社會創新2.0推動下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演進,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燃料全過程監督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將互聯網的求變特質利用到燃料全過程管理的思維革命上來,從而實現跨界的開放交流,重塑燃料全過程管理新生態,創新融合,實現群體智能,多層次準確把握互聯網與火電企業融合的趨勢、特征、規律,實現監督與被監督方之間的實時、充分溝通,實現數據流的多方向無障礙流動。
2.2.2 運用大數據技術
燃料全過程數據庫是一個體量特別大的數據集,使用傳統的數據庫工具將影響對其內容的有效抓取、管理效率。
大數據技術一方面通過基礎的數據挖掘,結合T檢驗、F檢驗等傳統數理統計方法剔除異常數據[3],從數據中提取有用的診斷模型,發現簡單邏輯關系。
另一方面靈活交叉運用MapReduce方式、分類聚類算法、分布式計算等等大數據處理方法對燃料全過程數據進行深入分析[4],對
現場捕捉的流數據進行處理,挖掘發現發熱量、灰分、揮發分、水分、煤種、密度等各個指標間數據深層次規律,掌握數據內部聯系,預測各類變化趨勢。
2.2.3 關鍵績效指標體系(KPI)
關鍵績效指標體系理論基礎是“二八”法則,任何特定的集合中,重要的因子通常只占少數,而不重要的因子則占多數,只要能控制具有重要性的少數因子即能控制全局[5]。而依據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六個影響最終燃料驗收質量好壞的主要因素是人機料法環測[6]。具體到燃料全過程中,人,指進行燃料全過程工作的人員;機,燃料全過程中所有設備;料,指煤樣、藥品等;法,指計量、采樣、制樣、化驗環節使用的方法;環,指各個驗收環節所處的環境;測,指檢測過程。基于上述六要素,運用KPI關鍵績效指標思想,通過繪制魚骨圖等方法,對各個要素進行分解,配置績效標準,確定合理的權重,形成科學嚴謹的燃料全過程評價機制,通過加權的結果分數來對電廠燃料全過程質量進行評判。可以有效將宏觀的燃料全過程評價與實際工作的細節行為結果聯系起來,配套制定《燃料全過程在線平臺監督標準》,為后續指導開展燃料集中遠程在線監督管理工作起到了規范性的標尺作用,指導電廠依據評價標準自檢查自提升。
2.2.4 質量控制圖理論
實驗室的內部質量控制是實驗室對自己的分析方法和操作程序所進行的持續的、嚴格的評估。控制圖是實驗室進行內部質量控制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其基礎是將控制樣品與待測樣品放在一個分析批中一起進行分析,然后將控制樣品的結果(控制值)繪制在控制圖上,實驗室可以從控制圖中控制值的分布及變化趨勢評估分析過程是否受控、分析結果是否可以接受[7]。通過繪制電廠化驗室的標準物質控制圖,對電廠的分析檢測是否受控進行評價。
3 形成燃料集中遠程監督體系建設的方法論
通過對原有監督方法進行優化升級,進行抽檢結果的多方位比較,全面分析深入挖掘,并結合新的理論方法以平臺為載體,將各個監督方法進行集成,搭建出開放式、可擴展、自優化的燃料全過程在線監督平臺,接入涵蓋采制化計量的各個環節的全過程數據,以及采購統計環節數據,對各個基層單位的燃料全過程信息流進行實時的統一加工處理分析,計算入廠入爐熱值差、水分差,挖掘各項指標變化趨勢的產生原因以及問題的解決方法,及時出具診斷報告,采用遠程醫學的三級精準治療方式,實現了全過程的在線監督,達到有效的全方位集中監督和遠程管理。
4 案例分析
4.1 抽檢分析應用案例
原有的抽檢方法主要判斷抽檢合格率是否達標,對于抽檢合格率的變化趨勢深入分析,則未涉及。如圖1所示,可以看到B電廠的抽檢合格率不斷下降。一旦出現明顯的趨勢,體系平臺分環節對B電廠進行原因分析,下發整改通知單,并監督整改效果。同時,還可以對A電廠合格率上升的原因進行分析,找出亮點,予以推廣。此外,還可以通過平臺來集中生成各區域抽檢合格率變化趨勢圖、各電廠抽檢合格率變化趨勢圖等等,從而發現深層次規律。
4.2 質量監控圖應用案例
如圖2所示,若所有控制值都落在上下警告限之間,表明分析程序在規定的限值范圍內運行,可以報告待測煤樣的分析結果。如果控制值落在上下行動限之外則說明分析程序有問題,不得報告待測煤樣的分析結果,應采取糾正行動,識別誤差的來源并予以消除。如果控制值落在警告限之外但在行動限之內,則應根據特定的規則進行評估。
5 結束語
文中進行了燃料集中遠程監督體系建設的方法論研究探討,融合了“互聯網+”的先進理念,運用大數據技術的數據流處理方法,通過關鍵績效指標體系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并用質量控制圖進行有效的內部質量控制,以在線監督平臺為依托,建設成科學有效的燃料集中遠程監督體系。對電廠側,便于電廠管理人員實時掌握管控要素,提升電廠燃料監督工作效率,彌補電廠采樣機檢修后性能監控的不足。對區域公司側,提供分項及綜合的得分報表,指導區域下一步工作。對技術中心側,提供重難點問題,由技術中心會診或技術攻關,定期下發技術報告和評估報告,開展技術監督工作。對總部側,平臺可以從宏觀監督整體燃料工作,及時發現短板,為總部的整體決策部署提供數據支撐,提升公司整體燃料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方文沐,杜惠敏,李天榮.燃料分析技術問答(第3版)[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35-37.
[2]曹磊,陳燦,郭勤貴,等.互聯網+:跨界與融合[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3-8.
[3]煤質分析應用技術指南(第2版)[M].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9:25-26.
[4]王斌.大數據——互聯網大規模數據挖掘與分布式處理[M].北京:人民郵政出版社,2015:1-4.
[5]呂小柏,吳友軍.績效評價與管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25-26.
[6]韓之俊,許前,鐘曉芳.質量管理[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20-35.
[7]CNAS-GL39:2016.化學分析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指南——控制圖的應用[S].